kellenhuang wrote:想要錢想瘋了還扯一堆...(恕刪) 台灣論壇也很有趣.每當有人說了句,Apple怎樣,HTC怎樣,Canon怎樣,Nikon怎樣,騎單車怎樣,登山怎樣,不過是舉個單一案例,馬上就一堆超敏感的人衝出來說,你不喜歡Apple,不喜歡HTC,不喜歡單車,不喜歡登山,你就是怎樣怎樣,嘴炮啦,亂扯啦.說得好像人類真的可以因為單純的具備某種喜好,就可以與別人有所區分一樣,真怪.
東方海皇 wrote:台灣論壇也很有趣.每...(恕刪) 我是有告訴某些人,若覺得制度會讓台灣山林不安全或殺人,那在制度改善前,這些人就千萬別入山....~~~~真心建議:膽敢進入高山,自己也要先對自己負責。
spencerk wrote:封山多年了, 但當年小弟也有一張綠色的高嚮證說實話, 山難搜救體系真的很混亂, 是該花些力氣檢討了...(恕刪) 跟你一樣!跟你一樣的看法!93年後山林大開,此種案例不斷產生, 更不令人意外.
xupbj wrote:真是蝦透了!政府又沒拿著槍要他去爬山~這也要國賠~真是無言要講國賠~也先把國賠法拿出來拜讀一下吧!...(恕刪) 在很多成功國賠的案例中以下的句型一樣適用==真是蝦透了!政府又沒拿著槍要他去XX~這也要國賠~真是無言要講國賠~也先把國賠法拿出來拜讀一下吧!
angela000217 wrote:我愛跑馬改天去跑馬跑到掛了我家老爺是不是也可以聲請國賠,老爺也是說他不是要錢只是要突顯市府的無能,死者為大是沒錯但目前是討論家屬要賠錢我可沒批評到往生者。...(恕刪) 跑馬被馬壓掛, 或摔死的肯定不用搜救.可以考慮跟馬及馬主人求償.這樣可以圖顯誰的無能就不清楚了....
轉貼1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Message/One.asp?MessageID=99525恕小弟直言, 山難發生的原因和山難救援系統的檢討, 應該是兩件不同的事, 雖然團隊登山可以相互照應, 但不代表就不會發生迷途 (請參閱南湖和嘉明湖失蹤事件), 其實從這次白姑山難的個案中我們可以發現, 就算當事人沒有存活到50天, 但我都可以大膽推估至少也有兩週, 因為重要如:帳篷, 糧食和鍋爐, 他都有帶在自己身上, 對照南湖的當事人, 大概他就沒辦法存活那麼多日子了, 因為重要的生存裝備, 都⋯⋯分擔掉了。我只想推廣一個觀念, 那就是登山是自己的事, 在山上即使是幾個好朋友揪團, 你都應該自己學習登山的知識 (恕不再贅述), 甚至所有的登山裝備都應該個人化, 畢竟在山上你永遠不知道下一步會發生什麼事? 最後再和大家分享一段話那就是:「人生最大的風險, 就是你不冒險, 喜歡冒險的人, 才懂得享受風險並管理風險。」轉貼2重點:總結:張生被發現地點與原來設定的重點發現地點,相差南轅北轍,且現場實測並依據其通聯紀錄28日下午3:30的受話基地台為福壽山農場,其位置應該在水管路往上,登山步道往北的坡地上才有可能接收到該基地台的訊號,下切至溪谷則幾乎沒有訊號,只有部分地區有華岡基地台的訊號,整個山有幾個基地台啊?搜尋範圍沒有包含下切的溪谷??訊號只能判斷大概的位置人命關天年輕人獲救機會是最大的黃金救援時間難道不懂?不吃飯喝水可以撐個幾天?那麼多天了不喝水會死救難隊不知道嗎???光這點我認為真該國賠阿下文完全沒有提到救難時是否下雨颱風只有一夜風雨我就假設天氣還不是太差為何先前搜救草率隨便在此情形下張生是如何下切,卻未發現水管路,進而一路沿溪谷下降至兩個瀑布的中間而受困,恐怕是一個永遠解不開的迷團。以搜救隊的表現來解迷團???我覺得不需要寫這些吧===============================================================================1000228-0420白姑大山失蹤案協尋紀錄:白姑大山失蹤案協尋第一報:(簡訊內容)各位伙伴大家好:預計3月4日20:00於霧社仁愛消防分隊集合後轉往紅香紮營,5,6兩日進行搜索請中搜先鋒小組待命支援協尋,如果有能夠上山支援的人,也請盡早通知小弟。黃文伯09264328360228報案==>預計3月4日白姑大山失蹤案協尋第二報:各位伙伴大家好:南投縣消防局仁愛消防分隊指出,22歲的張姓學生,目前就讀中山醫學大學 應 用 外語系四 年級,2 月27日 單獨進入 南投縣仁愛鄉攀登白姑大山,預定2 月28日 下山,由於未如期返回,手機也斷訊不通,其女友昨天清晨向消防分隊 報案請求協尋。仁愛消防分隊表示,兩天來陸續動員3 批、16名警義消上山搜救,今天上午並 申請 空勤直升機進行空勘,但因雲層厚、能見度差折返;截至晚 間7 時,搜救人員還未發現張姓大學生的蹤跡。請中搜先鋒小組待命支援協尋,如果有能夠上山支援的人,也請盡早通知小弟。黃文伯2011.3.3 3月4日~6日 參加人員:張慶銳、林繁昌、姚賢樑、吳振加、林進坤、賀建榮、張仁財、陳建煌、翁世豪、洪正禹、林合發、張國樑、廖銘潭 紀錄:與家屬、村長、六龜搜救隊及警消開會協商後,因家屬強調張博葳看很多書知識很豐富,絕不會下溪谷,因此搜索以山坡及稜線為重點。擺明官方卸責說法3月5日:搜索工作分配如下:第一水管路及其周邊由警消及山青負責。結果:無發現。第二水管路及其周邊由中搜負責結果:無發現。登山步道由六龜搜救隊負責結果:在司晏池下方登山步道發現疑似有人摔落山谷的腳印,因繩索不夠,預計明日帶繩索垂降。3月6日:搜索工作分配如下:六龜搜救隊負責攜帶繩索,中搜人員垂降崩塌地搜索。 結果:無發現。警消及山青搜索步道右方的果園及周邊。結果:無發現。3月5-6日搜索航跡圖力行產業道路-紅色, 5日搜索水管路-藍色, 6日登口到垂降點-綠色 , 26-27日預計搜搜範圍-洋紅---------------參考圖片一通通無發現有人摔下去???你不會用望眼鏡看喔浪費時間還疑似?白姑大山失蹤案協尋第三報: 奉總會黎理事長指示:因家屬及玉管處長之請求,決定就2月28日白姑大山之失蹤山友進行新一波搜索行動→預計3月25日晚上9點仁愛消防分隊集合,晚上於紅香紮營。228到現在?之前做了什麼???26~27日如上圖搜索2607M峰支稜,搜救人員需備技術器材及2天2夜之糧食裝備。 22日12:00再指示請儘早出發,所以改為第一梯次23日21:00於仁愛消防分隊集合出發,,晚上於紅香紮營,2天2夜搜索範圍同前所述,搜救人員需備技術器材及2天2夜之糧食裝備。第二梯次仍為3月25日晚上9點仁愛消防分隊集合出發。 3月24~25日參加人員:張慶銳、王明煌、林政成、林進坤 張主委攜帶行動電話公模機測試受話基地台,以便依據通聯紀錄,正確尋找張生可能行經區域。 24日:由最後農家沿第一水管路往2603M峰前進,離開水管路往上切後,沿途小支稜及斷崖很多,其中明煌兄還一度踩空,倒栽蔥跌落山谷,幸好卡在斷崖邊,才未造成遺憾。阿成兄亦發生踏足點崩落,幸好鉤住鋼纜。晚上在2603M下方露宿,一夜風雨。 25日:一早上切2603M峰,之後才有福壽山農場的訊號,且再無人跡,因此研判張生並未上切至此,下撤改往司晏池方向測試,作為與南區交接搜索地點的依據。結果:無發現蹤跡。 3月26~27日參加人員:張德武、廖吉成、楊才弘、陳武松、陳清山、王程、郭竹茂、陳益模 搜救紀錄如南搜白姑大山1000326-27搜救報告(附件一)參考圖片二白姑大山失蹤案協尋第四報:(簡訊內容) 張姓學生白姑大山失蹤協尋案,上週因天候不良,致未能完成搜索任務,預計4月2-3日再進行一梯次的搜索任務,如上圖,04/01晚上8點仁愛消防分隊集合,能幫忙的伙伴請向黃文伯0926432836登記。 4月1日手機定位:張慶銳、鄒照勳 白姑搜救基地台訊號測試報告(附件二) 4月4~5日:國軍特種部隊與警消12名就重點區域持續搜索,各區搜救人員持續待命 各友會的搜救報告: 高雄市六龜鄉救難協會飛鷹大隊搜救紀錄(附件三)張博崴朋友的網誌紀錄(附件四)張博崴朋友在登山補給站的留言(附件五)神鷹協助搬運遺體的搜救報告(附件六)4月20日遺體發現位置: 參考圖片三總結:張生被發現地點與原來設定的重點發現地點,相差南轅北轍,且現場實測並依據其通聯紀錄28日下午3:30的受話基地台為福壽山農場,其位置應該在水管路往上,登山步道往北的坡地上才有可能接收到該基地台的訊號,下切至溪谷則幾乎沒有訊號,只有部分地區有華岡基地台的訊號,在此情形下張生是如何下切,卻未發現水管路,進而一路沿溪谷下降至兩個瀑布的中間而受困,恐怕是一個永遠解不開的迷團。建議:爾後搜救任務,在進行分析研判後,在人力充足時,在最不可能的方向,應加派一組前往搜索,以免造成遺珠之憾。大悲無言靠政府喔?我看自力救濟比較實在
看了你節錄的重點還有兩個搜救人員差點發生意外......------------------------------------如果某日我去登山發生意外求救.............帶煙霧信號彈應該定時施放還是看見搜救隊伍(or直昇機)這樣被救的機率會提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