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是要看該市長與執政團對是否有意願與決心去做"該做的事"或是做"對的事"
如果只想著"不要犯錯,安穩過完任期就可以回中央"的想法
那老百姓的生活就是"自求多福"
黃大洲時代或更早以前台北市的交通是在是很恐怖
後來的市長大力整頓交通,並且規劃單行道與公車專用道
同時加快捷運的興建與通車
才奠定台北市交通上軌道的基礎 (這話與觀點來自於以前達美樂pizza的台灣總裁歐陽心諾所講)
不過這10多年來
交通車輛數目已經大幅成長
路面面積與停車面積卻沒有相對成長與規劃
可以想見的就是交通會越來越糟糕
同時停車問題也會相對變的更困難與問題多多
可是後來經歷了兩任不同的市長
有看到什麼更有前瞻性的做法嗎?
除了因為捷運在原來的規劃下更多條線通車之外
英國倫敦市在2003年通過立法
首開對進入市中心(二區以內)的所有私人車輛開收"塞車費(congestion charge)"
一開始是在白天上班時間收費五英鎊(現在已經漲價到一天八英鎊,目前匯率約合台幣400元)
當天晚上未繳錢就自動漲價成為120英鎊(15倍), 之後持續漲價罰錢,最高罰款180英鎊
他們為了要貫徹這項措施
花了大錢與方法在所有要進入市中心的路上地面與路邊標牌都標示C的符號提醒用車人
同時也在所有路口設置攝影機來拍攝所有車輛
並且大量聘請人員來輸入所有車輛的車牌(也有部分是用車牌自動辨識系統)
也規劃方便用車人繳費的方式(網路,便利商店...等)
我相信那個倫敦市長應該也知道這樣一定會得罪不少市民
不過他還是堅持做該做的事情與創新的事情
台灣的各縣市政府或甚至總統府有沒有這種決心與魄力?
關閉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