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4241 wrote:恢復20年前嚴格的甲級/乙級山地管制措施,道路設關卡,平地人不能居住到山上,進行開墾.通過或旅遊也要事先申請,人車行李檢查.將高山歸還原住民,由政府補助其進行造林等養護,讓原住民依循祖先智慧,永續經營. +1000
我個人是這麼想的綜合這一星期難過與震驚的感受與省思!這場88水災很多山地災區從未列入450公釐雨水土石流警戒區像是甲仙鄉小林村,發布土石流警戒需徹退的只有19戶,而非全村土石流防災資訊網:http://246.swcb.gov.tw/DebrisPage/refugeimg.asp小林村土石流警戒的避難路線圖 :http://246.swcb.gov.tw/DebrisPage/showRefugePicture.asp?size=A0&pk=1248造成小林村滅村的不幸主因是上方的崩山掩埋和形成的堰塞湖潰崩造成詳見: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102273+132009081201093,00.html小林居民即使撤離到指定收容所~小林國小 和 小林活動中心 , 小林居民也逃不過滅村的噩運88水災,2600公釐的雨已遠遠超出以往的經驗值!暖化的熱地球氣候會越來越極端,以往的經驗已不足以用來防災!或許往後,不會淹的地方也可能淹,會淹的地方會淹的更厲害!原本沒土石流的地方也會因大量暴雨而走山!堤防、抽水站、檔土牆、防洪設施....是否承受的了遠遠超出設計的暴雨?下個天災會在哪?何時發生?不知!從GOOGLE衛星地圖來看大台北『http://maps.google.com.tw/maps?f=q&source=s_q&hl=zh-TW&geocode=&q=%E5%8F%B0%E5%8C%97%E5%B8%82&brcurrent=3,0x3442ac6c9e3bc587:0xfbdf07e4b530c0a4,1&brv=9.18&sll=23.63446,120.970459&sspn=7.483915,4.053955&ie=UTF8&ll=25.018729,121.530075&spn=0.233954,0.307274&t=h&z=12』大台北地區,到處都看的到山地大規模開發、河道縮減,而精華的市區地帶海拔高度很多都只有9~16公尺,更囧的是,淡水河幾乎可說是唯一的出水口!潛在的問題,比這次88水災的山地災區可能還要嚴重幾百倍問題是,不管是政府或人民有多少人警覺這潛在的大危機?或許大多都認為,下個災民應該不會是我!?也有不少人要求政府應反省,及早國土重新規劃,以降低災害的發生率和傷害!但~讓人困惑的是!更多的開發,更多的鋼筋水泥,已是建設和發展的代表!幾乎多數選民都吃這一套!政治人物也慣用這一套!多數選民要是不覺醒,只有少數人要求政治人物也是沒有用的!唯有每個民眾從省視自己的居家環境開始,不要讓家人成為災民!進而凝聚選民反省共識,才有可能要求的動政府及政治人物反省!就我省視自己的居住區域~士林、北投、天母地區來說!以往颱風800公釐,磺溪、基隆河、淡水河就7~8分滿了要是下3倍的2000多公釐暴雨,很難想像哪些地方還是安全的!但~很多有疑慮的大小開發,直至現在還是不斷的進行!造成很多潛在的危機上游有~「六之六開發案」 ,陽明山上大片的山頭剷平開發蓋大片的豪宅,是否會造成洪水及土石流?中游有~「大量興建的溫泉飯店和餐廳」,甚至放寬合法化,北投山坡及河谷是否會是下一個溫泉災難區?「北投纜車興建」 ,是否又會是第二個貓纜?下游有~「關渡平原開發」 ,滯洪區被屯土墊高開發喪失滯洪功能?「淡北公路興建」 ,引響大台北出水口淡水河的疏洪排水!更糟的是,這些危機都互相關聯,有加成擴大災難的規模!要是多數民眾都不省視自己的居家環境危機,政治人物是不會去積極預防,政治人物還是只會用開發和建設來討民眾支持!到時災難恐怕會越積越大,最終死傷、家破人亡的88慘劇還是會不斷地發生且更慘!我居住環境的危機竟是如此之多,而您家環境又潛藏著什麼危機呢?
對於城市規劃(都市計劃)從業者而言,首先會通過GIS等對地勢進行評估,根據坡度、植被、山體承載力等因素,劃定禁建帶、限建帶與適建帶。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建設的分類,對相應的逃生場地、避難場所進行布置與加固。當然,對於個人私有土地的臺灣而言,似乎難以阻止在地形較為不佳的場所建造房屋,但可以引導。大陸川震之後,長江三角(上海、蘇州、杭州、無錫等地)較為發達地區已經開始避難場所的考量與重新安排。天災之後能夠警醒,亡羊補牢,總歸是好事。不過在四川,也有災民不願下山,固守老宅,除了加固基礎、保護樹木、增加避難場、修建道路也無更加有效之途徑。孔子曰:“亂邦不入,危邦不居。”現在可以改一下,“君子不居危地”。我是對岸的,參與過川震重建設計,提點建議,僅供參考。最後,願逝者安息,生者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