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看國家訓練一堆運動員 可是 那些項目說真的 台灣一點贏面都沒有
有身高體重分級的 台灣還有機會 像是跆拳道 (其實台灣的跆拳也打得不錯)
但是舉重與拳擊及角力等的 雖有分級 但是一樣沒有好好培訓選手
沒分級的 像游泳與田徑賽類等等的 亞洲人本來就吃虧 這類沒有依身高體重分級的 很難跟西洋人拼
體操&擊劍&射箭&跳水&馬術&飛靶射擊 -- 雖然與身材無關 但這類運動在國內沒有蔚為風氣 就不容易找到真正有潛力的選手
再來說到自行車 -- 真的是可惜 台灣是自行車的生產大國 卻沒能好好的培訓自行車選手
( 其實自行車對身材較小的亞洲人較有利 )
很多選手 都是得牌後 政府的體育部門才出來"割稻尾" 想想當時很多都是教練自己掏腰包去訓練選手的
台灣的體育相關主管機關 卻連台灣要在哪些方面投入有限人力物力 以求獲得最大效益 卻沒個譜
也許有人會說 籃球雖然沒搞頭 但是總是個運動呀
這麼說是對的 但是一個國家 想要找出有潛力的選手 最好的方法不就是讓該項體育活動成為全民體育嗎?
(傷人的話..)台灣你再推行100年的籃球 找得出一個喬丹嗎? 更何況一個籃球隊不能只靠一個喬丹...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