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嘆文]從一對母女的對話。。。感嘆現在父母對小孩的教育方式。。。。

小郵差 wrote:
小弟在台中某大建築師...(恕刪)


我認識的成大建研所....也是很冷~
不大會做人處事,自以為自己碩士有多利害...
其實成大建築....只是因為公立,還有考建築師比較利害....

當然我相信不全是這樣啦~

跟個性也有關係囉~
嗯...

其實從很多人常常攻擊高學歷這點,就可以看出高學歷多麼誘人了....


學歷高很重要

光從外表判斷,哪知道一個人有多厲害呢?現在騙子這麼多,用嘴巴講..誰都會...
當然先從學歷去判斷囉

但是最重要的是-科系

常有人舉例說:現在很多人,唸到碩士博士,還是要去考清潔工...藉此攻擊高學歷無用....
那就是唸到一些比較沒有用處的科系....
這種科系唸到博士也沒什麼用....因為所學習到的技能,根本沒人要用....當然找不到工作....




但是唸的正確.....唸的好,唸的多,唸的高....賺翻了....
ibob wrote:
嗯...其實從很多人...(恕刪)


這位大大說到了一個重點,正確的科系。
可是這所謂的正確的科系,是家長、社會認為的正確科系?
還是自己心目中想要念的才是正確科系?

如果從小時候,自己未來的人生規劃,都有父母幫我們規劃好了
那我們怎麼要求一個小孩在選大學、選高中時能夠知道自己真正的興趣在哪?

常常聽到選系不選校這句話,可是有多少考生,或者應該說考生家長
可以做到這點?

我不會去攻擊高學歷如何如何,畢竟能夠讀到研究所碩士、博士畢業,一定有他厲害的地方
不該全盤否定這個人的能力。但是這並不代表這個人是個全才,任何方面都OK

出了社會之後,除了專業之外,還有更多需要學的東西,這些是學校不會敎的
而我們可以從各種報導裡發現,能夠成功的人,並不只是因為他的專業強到不行而成功
而是他懂的怎麼去因應時勢,做出正確的判斷,才能成功。

而這些,在學校裡面,很少提到。

只有在這所社會大學裡,我們可以才能學到專業以外的知識,而這些專業以外的知識
才是導致一個人成功或失敗的主要因素。

但是,如果從小到大的路都已經被安排好了,他又怎麼去做出自己的判斷?
有很多路雖然冤枉可是那是必須去經歷的,唯有這樣,我們才能從錯誤中找到正確的、適合我們自己的路,不是嗎?
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合為變者也,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霆
我朋友他弟弟的故事:

國小畢業了媽媽硬是要他讀xx私立國中...
但是他弟弟就是不肯...有一天..

弟弟:媽媽..妳想不想移民到國外啊?
媽媽:我當然不要阿...我的親戚朋友都在台灣我幹嘛移民去國外...
弟弟:對阿...我的好朋友都要讀這間國立學校妳幹嘛逼我要去讀私立學校
所以媽媽也只好讓他讀他想要的國立學校..

當我聽到這個故事之後我就好想見他地第一面啊....聰明的弟弟
這就是社會的現實面

今天一家老闆要應徵人員.一個是大學生.另一個是專科生

如果今天你是老闆是會選哪一個?

別跟我說你會選專科.這是不可能的.

上次看到一個國際電子龍頭企業的招募說明(Sxny)

要去他們公司應徵.要在20分鐘做出指定的 PowerPoint簡報

面試.另外加5分鐘的英文自我介紹.還要來個筆試.....



台灣就是這樣.一切以文憑來決定勝負

但是仔細想想.每年的新聞都會有幾則有關公務人員報考的消息

當然啦.很多的博士.碩士.都會去參加...(還真是一種奇怪的現象)

文憑來決定勝負.這真的是好的嗎?

是不是因為這樣.讓很多所謂的高知識份子找不到工作呢?

(反而去考些什麼清潔人員.或是一些奇怪的公務員測驗.

我沒什麼意思.只是突然想到.就打上來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長.但.自己的位子擺的對不對.我想這才是影響自己前途的最大關鍵

當自己的位子擺的不對的時候.就算你有高學歷.前途(工作)也不會如你所想的一樣



arisalisa wrote:
但不應該扼殺孩子的童年...(恕刪)

arisalisa大大說的很好
孩子沒有完整的童年
將來就不會有完整的人格發展
在虛擬的網路世界裡,你是否已經找到你想要的,或是,你和我一樣的迷惘...
其實小孩能唸到碩士
父母並非全想著他能找到好工作
而是一種心安的感覺

大家也說著希望小孩能照自己性向走
不一定只靠讀書
但是絕大多數的小孩真的有想那麼多嗎
大都是在迷惘中
問他想往哪條路走
根本沒想過
成績不好的
一堆人都是只會玩
玩到沒時間唸書
或是沒興趣唸書罷了

父母的目標大都是差不多的
只是做法不同
難道開明的父母不期望兒女成大器嗎?
而做子女的也曾自己想過
就算不喜歡念書
基本教育基本學歷還是要有
難道不喜歡念就都不要念嗎??
這時順從的父母是害了小孩還是幫助小孩呢?

曾在理髮廳聽到旁邊一個做父親的在跟老闆抱怨
這個月很難度過
因為三個小孩都是讀私立學校的
兩個大學一個高中
加起來的學雜費超過十萬
一年兩次都要去張羅這筆大錢
但是有多少子女能明白
父母在為錢傷神時
自己卻可能在跟朋友玩樂中
這兩種對照不覺得心酸嗎?

不要總想著極端的父母作法
有時也要想想一份苦心的存在
或許當自己坐擁高薪高位時可能還要感謝當初父母逼自己讀書!!
父母要子女去讀私立學校不外是希望孩子能有更好的教育機會與環境

我們當然不能忘記父母的苦心......即使他們總是在耳邊碎碎念

但是我PO此篇文章是在感嘆

並不是最好的就是適合每個孩子

在求學過程中

奠定基本的基礎和學識是依定要的

但是並不代表只能在好的學校或私立學校才能獲得阿

做父母的

應該是要在孩子身旁指引她建議他

教導他人生中有哪些路可以選擇

而不是強迫他只能選擇前往你指定的那一條路

這樣的孩子反而容易缺乏抗壓性及自主性吧

當然

相信在每個孩子眼中父母都是最好的
兔兔是也
父母的目標大都是差不多的
只是做法不同
難道開明的父母不期望兒女成大器嗎?
而做子女的也曾自己想過
就算不喜歡念書
基本教育基本學歷還是要有
難道不喜歡念就都不要念嗎??
這時順從的父母是害了小孩還是幫助小孩呢?


其實並不是只有順從孩子的自主選擇,而是要培養小孩子自主決定的能力
我記得在侯文詠的書「親愛的老婆2」裡面有提到一段是他跟他大兒子互動的狀況
他大兒子好像是小五小六左右的年紀,常常抱怨學校功課太多,寫都寫不完
於是侯文詠把小孩找來跟他討論,看是要怎麼做,可以讓他的功課少一點
侯文詠提了很多的方法,像是由他打電話去跟老師說,不要出太多功課給他小孩之類的
可是小孩自己覺得,別人都寫的完,如果他要靠老爸讓老師少出點功課給他,會很沒面子
後來,小孩自己提出,如果不去上課就不會有功課了。
侯文詠很認真的答應,並開始去找相關的規定,這時候反倒是他的小孩很慎重地說
給他幾天時間考慮。

最後當然小孩自己決定還是去學校上課好了。因為上學雖然有很多功課,但是也有很多同學
可以一起玩耍。

我想說的是,從小培養讓小孩自己做決定,並且為自己做的決定負責,
絕對會比幫小孩子決定未來的路要怎麼走來的更好。

我相信這樣的小孩子長大之後,就算沒有什麼豐功偉業,也不是什麼大企業家之類的
他依然可以很愉快的生活在這個社會上。
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合為變者也,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霆
看了許多大大發表自己對小孩子教育的看法
讓小弟覺得台灣的教育為何會如此?
許多家長為了讓小孩子讀好學校
除了平常上課外
下課時間和假日幾乎都在補習
大家都在補習
也難怪台灣的補教業相當蓬勃發展
這是所謂的望子成龍 望女成鳳的心態嗎?
父母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小孩子好
所以才會要小孩子讀父母想讀的學校
才會要小孩子走父母要走的路
因為台灣的教育成就了這樣的父母

求學到底是為了什麼?
為了知識?
為了文憑?
為了錢?
每個人求學的目的不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
那小孩子也可以有自己的目標
父母自認為好的未來
真的是對小孩子是好的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