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nagan wrote:
這個平台當時的機器太爛了
老闆也不願意買資料庫
您怎不看看架構?
以個人建議, 您的認知在於把自己當 IT 人員, 所以會看到技術上的部份.
不過對老闆來說, 公司要存活的基礎是賺錢.
以您的例子:
機器太爛了(老闆: 還能跑不是嗎?)
怎不看看架構(老闆: 我看不懂.)
如果能轉換成老闆要的資料, 提出建議, 才有改善可能.
例如:
老闆, 機器太爛了, 每天有 2000 點閱率, 但處理時間超過 7 秒, 超過一般網友心理上的可接受程度.
如果有辦法換一台設備, 大約 10 萬, 換一次可以讓時間降到 2 秒內, 可以提高點閱率....
(老闆想的就是 10 萬換了點閱率)
老闆, 我設計的架構優於市場的其他對手, 能不能讓我申請專利, 以後可以讓下游廠商付費用我們公司的網站資料.
(老闆想的就是專利可以收費)
至於達成率一類的資料, 在後勤單位較不合用, 所以就算達成了, 也只是及格而已.
如何讓公司有營利空間, 有公司營運效益, 這是一般後勤不容易做到的, 參考看看.
flanagan wrote:
小弟之前離職的公司已...(恕刪)
其實整串到目前為止,我還滿欣賞及讚同樓主的概念。
小弟也是管理職,也有和平行單位打交道的需要。也有堅持對的作法。
強勢作為,雖然可以很快達到想看到的成果。
但是不見得能夠持久,也不見得能夠獲上位者的欣賞。(除非上位者跟你是同類型的人)
更不用說下位者的支持。
很多事不是一個人能夠辦好的。
頭腦也需要手腳的支持才能夠讓想法變成作為。
我倒是覺得,也許樓主你可以考慮一下修正一下溝通的方式、技巧~
我想到歷史上有兩個強勢作為與極有主見、堅持作對的事的人。
一個叫雍正,為了改善吏治、財政等。推行一連串新制,過程不但不順利,而且自已人也不太挺他。
雖然最後有把新制度推行上路。但是他一掛掉,乾隆馬上改掉很多制度,保留下來的不多。
而雍正他可以把這些制度推上路,是因為他「上面沒有人」了。
反觀樓主,你上頭有個老闆。
當你要說服你老闆,也許口才很好,最終能夠搞定他。但假設,你能夠取得其他人的支持,一起幫你說服的話。
想必你會事半功倍,很快達到你的目的的。
而平行者及下位者,我認為假設能夠作到「民可,使從之。不可,使知之」的話,當然很理想。
不過說這句話的人,本身就是一個不算事業有成的人(孔子)
這門學問,沒有一個人敢說,他已經修完學分了。每個人包含小弟我,都還一直在摸索學習中。
另一個人叫魏征(不知道有沒有打錯)
唐太宗最背骨的大臣,想幹點出格的事,這老傢伙都會出現,動之以情、說之以理。
而且,想反駁這老傢伙還沒辦法,因為他處處佔著「理」
他作事方式也不是一味的跟世民兄頂著幹,而是軟硬兼施,反而都能達到他的目的。
當然,你想當魏征的話,也要有個李世民老闆。
反觀現在很多台灣的事業有成的大老闆們,何者不是雷勵風行。
像嚴凱泰當時承接裕隆時,也為了瘦身關掉了個廠,但不是所有的跑步落隊者,都一律fire。
而是想辦法讓他們跟上腳步,真的不行的話,再殺頭也師出有名。
上面打了一些,小弟是現醜了,不過只有一個主軸,那就是「圓融」
其實也可以叫「一手棍子、一手棒棒糖」
剛出社會時,曾聽過一個前輩分享,出社會混口飯吃。
除了要賺錢之外,要賺客戶的心,更重要的還要賺老闆的心。
我們台灣社會,很多老觀念,和美式的管理是有差的。
當進一家公司時,往往要分清楚,這是日式管理還是美式管理
當然啦,很多都是美式管理(責任制,加班加到死)、日式福利(完成是你應該的,你只是小螺絲釘而已。分紅沒有)
我們常常會看到一個現像「碼的,那個人除了拍馬屁之外,啥也不會,但位置和薪水就是比我高」
這只說明一件事,那就是「他能處理老闆的心,所以他獲賞視」
但假設,你能夠「處理老闆的心,也因此而有空間發揮你的專業、而且能夠面面俱到」
那我想,你要成功的話,應該很快。
但最終,假設你不想在「那一間」公司成功的話,一切都當我練打字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