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 (重新更正) 李家同博士在新聞發表--- 大學生教原民團康 李家同:像白癡

JessieC wrote:
李先生沒錯+1...(恕刪)


大部分人不喜歡找原因只愛找理由,從不找答案。

大部分中國人不喜歡聽實話喜歡聽阿諛話語,

有多少人總是習慣接受斷章取義的文章,從不看發言者本身的發言內容

李先生說的沒錯+1,但他發言的方式真的太直了,容易被說成是在作秀。

他本身也發動過不少活動幫助偏鄉小學的教育(印象中是暨南大學為主體發動的)

一些大學志工"長期"且"持續"的給予那些小孩子幫助。

他主要是強調不要很久很久一次去刺激偏鄉小孩的活動。

玩團康都市小孩,正常來說不會比他們在深山跑來跑去的孩子懂得更多。

Bruce19830404 wrote:
不好意思~很怒的一段...(恕刪)


昨天看到新聞時,我當下大笑了一下,想說李家同又要被大家炮轟了,不過為什麼大學生要遠赴山區去教團康?這有什麼特殊的教育意義嗎?這一點也很值得大家深思。
http://blog.sina.com.tw/popodiary/
團康活動是生活的潤滑劑 但不是生活的必需品

先解決民生無虞後 才能去娛樂吧.......

不過每個人有每個人表達愛心的方法

先別說有什麼意義

相信服務員(康輔員)當然是利用自己的專長 "團康活動"

去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表達愛心

遠赴山區也是犧牲自己的假期啊

這個過程中 我相信無論是原住民小朋友 或是去服務的康輔員

一定或多或少 有所不一樣的體驗 獲得成長吧

雖然不很贊同李先生的發言

但是那是他的想法 他的權利

也不必為不了解的人 生氣吧~~

Bruce19830404 wrote:
大家認為呢??


我認為他說的沒錯啊!

現代大學生功利主義至上
這也是一個問題
李先生就是要點出這問題
到底是為了學分而服務
還是真心為社會服務?
如果以為李先生是罵到自己
那先問心是否無愧
討論一定有風險, 言論攻防有贏有輸, 申辯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 (嘴砲者須知)。
我看到新聞

想到在某網站看到有些媽媽想送孩子到育幼院教養院去體驗

原因是要讓孩子知道自己有多幸福

聽聞這樣的想法

心裡一陣噁心

是怎樣阿 拿人家的不幸來彰顯自己很開心嗎?

陪伴不是錯 問題是動機

李家同先生陪伴偏鄉孩子的時間不會比那些大學生少

他說的話雖然很刺耳

但 可信度應該不低

Bruce19830404 wrote:
不好意思~很怒的一段...(恕刪)


觀點角度正確,用詞不當。

就變成...



若想爬得跟上帝一樣高,那麼上帝會把你搖下。

Bruce19830404 wrote:
不好意思~很怒的一段...(恕刪)


他不說,有版面嗎?

chinoevers wrote:
李先生說的沒錯+1,但他發言的方式真的太直了,容易被說成是在作秀。

他本身也發動過不少活動幫助偏鄉小學的教育(印象中是暨南大學為主體發動的)

...(恕刪)


個人覺得李校長算委屈了~

現在的年輕人"大學生"
(不知道有多少個實力真的可以掛上大學生的稱呼)
哪一個講話不是都超猛超有爆點

師長好聲好氣的講
會被說老古板 "落漆"
現在的學生哪一個會屌你
用你們習慣的說話方式來跟你們溝通時
結果還要被你們冠上機掰 嘴砲 弱智的稱呼

長輩用年輕人的方式講實話
還要被一群7分的偽大學生砲

當長輩真難阿

隨便的藍 wrote:
個人覺得李校長算委屈了~

現在的年輕人"大學生"
(不知道有多少個實力真的可以掛上大學生的稱呼)
哪一個講話不是都超猛超有爆點

師長好聲好氣的講
會被說老古板 "落漆"
現在的學生哪一個會屌你
用你們習慣的說話方式來跟你們溝通時
結果還要被你們冠上機掰 嘴砲 弱智的稱呼

長輩用年輕人的方式講實話
還要被一群7分的偽大學生砲

當長輩真難阿


同感+1

原來不只是我個人這樣覺得而以。。。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