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爵小黑 wrote:
你自己憑良心說 就算...(恕刪)
你知道高捷虧到甚麼程度嗎?
目前坐一段30元票價的高捷 高雄市要支出100元的成本!!
其實高雄馬路寬 人口及分布不足
根本不需蓋昂貴的 重運量地下捷運...當時就是好大喜功..鑄下大錯!!
高雄都會區 常駐人口不過200萬多一點
台北都會區 常駐人口接近700萬.....(不含桃園 基隆)
看看廈門 人口250萬 和高雄接近...就不能蓋捷運 目前連輕軌都沒有 只有BRT(像台中正在蓋的)
看看福州 人口500多萬...就規劃蓋捷運
現在的廈門 比 高雄差很多嗎? 呵呵
再說捷運成本太高 是很沉重的負擔 每30-35年要大翻修一次 還要用掉當時興建的25%~30%錢
台北捷運興建時 自己出50% 中央出50%...營運時自負盈虧..有盈餘.目前還能支付30年後大翻修一千多億的錢
高雄捷運興建時 自己出20% 中央出80%...營運時自負盈虧...目前每年虧近30億..30年大翻修500多億
以營運來看 40年內
北捷...不須中央貼錢
高捷...虧損多達30*40+大翻修500=1700億
換句話說 高捷是無底洞...
一、使用人口數
北高兩地人口數的一個差距。
台北不用說了,絕對養得起一套捷運系統。(基隆,雙北,桃園)
高雄呢?除了高雄還是高雄。
所以當初拍版定案要蓋就已經是錯誤的決定了。
二、大錯以成,再來看媒體渲染。
目前高雄捷運才邁入第三年而已。
以相同年紀來看台北捷運。
台北捷運第三年還是一條文山線。以及部分的淡水線通車。
運量最大的板南線還沒通。
轉虧為盈了嗎?這樣能轉虧才見鬼了。
雖然說兩地先通車的路線Lv完全不同。(高雄這10字路網可已經是幹道了,台北先通車的卻是輔道)
總結,也就是說先天不良的狀態之下,錯誤的決定注定了這場悲劇。
後天的努力很顯然的清楚明白。要先讓『幹道』先行營運來阻止虧損擴大。
但很顯然的成效還是明顯不彰啊。搞不好學台北先通輔道當蚊子館。虧損的還比較少。

BRT或許才是比較好的選擇。其實台北很早就有BRT了(就公車專用道哩呀)
高雄地大,路面廣,這更容易實現。但問題終究還是用路人習慣啊。
居然忘了01要當流量大的營利網站,而不是專業網站,我還囉唆雞婆個雕~一起喊無腦萬萬歲就行了呀,多省事。
最近爸又看上了Audi, 那四個圈圈的車看來真有格調, 而且又環保, "走長途的就開賓士, 附近就開audi", 聽阿爸說的很有道理, 而且那車子真的很漂亮, 原來這就叫有格調..
其實, 阿爸對我最好了, 前一陣子我出去飆車被抓, 阿爸對我最好了, 還找議員把警察教訓了一頓, 我一點也不在意爸開什麼車啦, 也覺得家裡的水總是有點怪味, 還有啊, 家裡總是有股怪味, 上次來修水電的工人說家裡的房子老了, 管線該換了, 不過, 爸說, 那個是正常的啦, 聞久了就沒味道了。
阿公勸阿爸別想東想西的, 把家裡先弄好, 小孩帶好, 但阿爸只要說阿公偏心, 對阿叔比較好, 阿公就沒輒了..其實, 阿公私下跟我說, 阿公的錢早就花的七七八八了, 最近都是靠阿叔在外面作生意來補的..但是, 阿爸聽不下去, "我不相信, 我要分家, 你們把阿祖的錢花到哪裡去了"? "你們懂什麼?" (回音)

(以上純屬虛構, 如有雷同, 必屬巧合)
我們是傘兵, 被包圍是意料中的事....老喬..


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