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話從來就不是官話,一直都是方言,
河洛話之所以比國語適合拿來唸古文,
是因為古時交通不發達,知識、語言傳遞很慢,大多數人文盲,
所以很多區域都有自己的方言,
也因這種封閉的特性,造成這些方言不易受不斷變化的官話干擾,
而保留較多的古音傳承下來,也就是適合念古文的原因。
再來就是居然有人說沒文字怎麼傳承下來,
這人是當作古代教育普及,文盲很少嗎?
不要搞笑了,
古代文盲率超高,古代人還不是一樣會說話,
建議這位 香梗辣味麵捲 不要再講這種丟人的話好嗎。
還有河洛話沒有文字最簡單的証明方式就是河洛話不是每句話都有正確的中文字對應,
有文字做為標準的語言會出現這種無法對應的情形嗎?
是當那些台文所的教授們吃飽太閒才去發明台文嗎?
所以方言就是方言,不要再神話它了。
語言只是溝通用的工具,
把它拿來當作劃分族群、捧自己族群的工具是自卑的人才會做的事。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