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有沒有發覺年輕一輩的中文程度正在下滑啊

deyanlu wrote:
我認為應該是不需.....(恕刪)


我覺得"需"跟"須"這兩個字用英文來解釋會比較清楚

需-等同於英文中的need,有"有所欲求"的意思;

須-等同於英文中的must,有"一定要這樣"的意思。






講到這個,「做」和「作」這兩個字要怎麼區別用法?
不知道要簽什麼的說‧‧‧
我覺得
"做"是比較傾向於動詞,像是做人、做事:
"作"是傾向於名詞,如工作、佳作。

比較詳細的解釋,可以來這裡查查:
教育部全文檢索 http://140.111.1.43/b1/b1.html
wingsky wrote:
"作"是傾向於名詞,如工作、佳作。...(恕刪)


那麼,「作為一個學生」,還是「做為一個學生」?

網路有上找到這一篇,好像還有些道理。

而且,北京話,也就是我們說的「國語」或是對岸稱的「普通話」,沒有了入聲,「作」就只剩下去聲。結果和「做」發同音,但原先「作」的涵義還是存在,於是就混了,搞不清楚了。但在某些方言裡,例如客語和閩南語,入聲還是存在,所以這兩者的發音是有差別的。

以閩南語來說,「振作」和「做工」,兩者就可以分辨出發音上的不同。

所以,我覺得應該是這樣:「做為一個好學生,應該在學業和品德上有好的作為」。這句可以試著用閩南語唸唸看。
雙子貓 wrote:
那麼,「作為一個學生...(恕刪)



在你舉的例子中,"做為"已經被當做動詞來使用,而"作為"則被當成一個名詞來使用。


'做為"這組詞可以拆成兩個字:;為字是用來輔助做這個字,有加強"做"字的作用。

因此,也可將例子改寫為:「要做一個好學生,應該在學業和品德上有好的作為」。
這和原先例子的原意並無差別。


而至於你所連結的文章,文中也有說明:
「作」一般用於構詞語素,作為一個構詞成分,需要跟別的語素構成一個復合詞以後才能使用,而「做」則是一個單用的詞,作為一個詞,它單獨就可以充當句子成分在句子中使用。


以上是我的一些理解。





wingsky wrote:
在你舉的例子中,"做...(恕刪)


我引的那一篇文章,是在討論「做為」和「作為」的差異,所以我舉的例子也是在這個點上面發揮。當然,句子其實也可以改寫為:「要成為一個好學生,應該在學業和品德上有好的作為」,或是「要當一個好學生,應該在學業和品德上有好的作為」,可是這樣就和舉例的原始動機無關,僅僅是冗贅的離題。

「做事」和「作一番事業」,「做」有執行的涵義,而「作」卻可以解釋成「興起」、「創造」的涵義。在此例中,兩者都是動詞。所以單純以動詞名詞的觀點來區分兩者,個人覺得還是有爭議之處。

另外,還是可以透過閩南語來區分兩者的不同發音。個人不懂客語,也許可以請其他朋友補充一下。前面有人提到用閩南語來區分「的」「得」兩者,也是很有意思。用英語的方式來區分「須」「需」兩者,這也是個很有創意的方法。

語言一直都在演化。有時候在使用上的不便或繁瑣,久了就會被淘汰。某一種方言(北京話也是方言)損失的部分,可能在另一種方言上還存在著。彼此間交互參考,有時可以發現一些好玩的驚喜。

以上是小弟的淺見。
做作
例:
這個人很做作!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