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indler wrote:中鋼與競爭者的競爭不是那麼重腦力,這些獲利的來源不是主要來自腦力 既然不用靠腦力都可以每年賺幾百億讓他們賺這麼大的購買者 都是笨蛋了嗎? 還是不得不向他們購買(這才是競爭力吧)那照這邏輯 靠"腦力"的科技業應該賺更大吧 還繳那麼少的稅為何獲利"茅山到四"的公司一堆,還一堆賠錢的印度裔的鋼鐵大王身價也是全世界前10名首富,這不用腦力?
raygodsong wrote:既然不用靠腦力都可以每年賺幾百億讓他們賺這麼大的購買者 都是笨蛋了嗎? 還是不得不向他們購買(這才是競爭力吧)那照這邏輯 靠"腦力"的科技業應該賺更大吧 還繳那麼少的稅為何獲利"茅山到四"的公司一堆,還一堆賠錢的印度裔的鋼鐵大王身價也是全世界前10名首富,這不用腦力? 那你覺得台灣可以有幾個中鋼呢?中鋼的基底是趙耀東那時候奠下的,現在哪還有趙耀東?民間也不是沒有鋼鐵公司,你要不要看一下那些鋼鐵公司是不是都那麼好賺?大家都轉去做鋼鐵,互相砍價競爭,我想中鋼也有一天會是毛三到四老實說,我不相信印度裔的鋼鐵大王身價是靠他的多數員工的腦力拼出來的
Billy.Huang wrote:收入差不多,繳稅變成以前4倍,我敢大膽猜測你的收入應該比一般人好多了! 我不知我的收入是否比一般人好?但我只知我的工時比一般人多很多,不過那是分紅費用化之前啦,那時不趕計劃時凌晨1點下班,趕計劃時大多半夜3~4點下班,隔天一樣9點到公司.現在分紅費用化後,反正股價高我也不會多拿,現金分紅一大部份都被政府課稅課光光,實在沒甚麼加班的意願,大都十點前就回家了.我覺得電子業這幾年不好,很大原因和分紅費用話有很大關係,既然股民不願意多出點,公司老闆也不願意出這些,就沒甚麼誘因讓工程師去加班,很自然的公司競爭力就越來越差了,現在股民不用幫公司出分紅了,但真的有比分紅費用化前賺的更多嗎?
分紅費用化是2007年通過的當時行政院長不是謝 就是 蘇何美玥一開始反對費用化不過後來態度軟化 於是費用化成了定局股票分紅當時是瘦股東 肥員工股票費用化之後 股東員工一起瘦 因為沒有重賞 沒有勇夫沒有賣力的員工 公司獲利自然下降公平正義達到了大家一起窮了什麼合理不合理的反正台灣競爭力衰退關外資什麼事他們只要股票賣一賣 期貨兼放空換到其他更有競爭力的亞太地區不就得了最公平正義的就是共產黨只要沒有腐敗問題每個人民都很公平結果就是大家都失去努力的誘因
我怎麼覺得這話題越聊越扯。過去分給員工股票。就是因為都用一股10元的方式來計入所得。給你10張也才在所得稅記上10萬的收入。但股票市值卻高於10萬很多倍的比比皆是。以TSMC為例,一張就差了七萬。這種制度下,員工也只是成了代罪羔羊罷了。員工能拿10張,你說老闆會給自己幾張?都成了光明正大的搶劫了,搶誰?搶股東的錢。費用化之後。就是要市值課稅。繼續以TSMC為例子,給你10張,就是要在所得稅上計入80萬的收入。符合公平正義對吧?對,絕對符合!但很莫名其妙的問題來了。就這樣子之後絕大部分的公司不分股票了,改分現金。而且直接跟股價拖勾。明明一張八萬塊的股票,我怎麼想都想不透怎麼會有5萬的現金分紅?說除權除息之後的也誇張到爆炸了吧。這問題事出在哪就不用說了吧,出在公司。奇怪哩,就算要給現金,你也要給我80萬的現金,怎麼只有5萬?再來,就算是規矩一點的公司。價值80萬的股票。給你除權除息之後的當然是低於這價值。給現金跟給股票你要哪一種?兩者計入所得金額是一樣的。沒讓你選擇,直接塞給你現金說真得也是鴨霸行為。除非公司的營運真得糟得一塌糊塗。要不然就像某股王就是炒作上去的,一路滑下來的局勢。那我也是寧可你給我現金。要不然當然是給股票賭他填權填息我才有機會套利。反正現在啊,肯照規矩給的已經很少了,肯繼續分給你股票的更少。
股票分紅沒取消啊現在還是可以發只是現在要費用化簡單說以前是股民買單出錢現在是老闆自己要買單出錢而大多老闆只願意慷別人之慨,不願意出自己的錢基本上很多國家沒這招還是很有競爭力台積電費用化後還是很有競爭力與其說台灣因為費用化而弱化倒不如說這些老闆經營策略有問題例如:以前印股票就可以變鈔票,追求低毛利,不肯提高員工薪資等等..........
分紅, 就是把公司的盈餘分給公司員工以前, 很多台灣公司會把盈餘轉增資換成股票後分給員工無論, 公司當時股價多少, 通通都用票面值10元計算假設, 公司盈餘分紅10億→轉增資後換得1億股股票→分給員工卻是1億乘以市價如果, 宏達電當時股價1000元, 公司只要花10億, 卻可以分給員工1000億但是, 公司的資本增加了, 股東的股權被稀釋了, 公司卻沒有換得相當的現金而且, 這些拿到股票分紅的員工繳稅, 是以面額10元計算, 也就是說, 分10張的人, 實際是領得1千萬, 繳稅稅基卻只有10萬所以, 對於股東權益以及稅賦平等來說都是不公平的股票分紅費用化, 是把上述不公平矯正回來而已公司當然還是可以分股票給員工, 只是按實價計算後不划算且效果不好, 現金分紅的自然越來越多有些公司會趁公司股價低時實施庫藏股, 既可護盤又可達到分紅效果總之, 電子新貴們以前日子領得太爽了由儉入奢易, 由奢入儉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