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w wrote:
強迫?哈哈...她還要我多教她寫字呢,她會為它能夠認識且寫出正確的中文字而感到自豪。
創意是來自思考,來自用心....她如果沒有本事,不用心思考,根本也不會有創意,何來抹煞之說?如果她有本事,肯用心創意也源源不絕....dw不是教育的專才,也沒有亮麗的學歷,對女兒的教育也很古板,我要求的是規矩,寫字要有寫字的規矩,寫注音就寫完全的注音,寫國字就寫完整的國字,我的感覺是,寫字是一種基本功,基礎都沒有打好如何表達你的思想呢?空有滿腹思想,胸中卻無半點墨水,別人又如何知道你的創意?
我只是很擔心,以後"識字"會不會變成恭維人的稱讚詞。
I respect your opinion and comment, and...... good luck.

Albert Einstein: Ich muss nicht alles wissen. Ich muss nur wissen, wo es steht.
Randolph wrote:
沒有直接的證據證明日本的強盛是因為漢字拼音改成了片假名拼音吧?
既然如此,上面這段的論述似乎不是很理所當然...
另外,即使是日本,現在也有不少學者對年輕人對漢字閱讀能力日漸薄弱而憂心忡忡了
引中時電子報 6/5 台東大學語文教育系副教授,台灣東社秘書長文,權當註解
原文請按此連結
著名的中國文字改革專家周有光相當的贊成雙文字的做法。他認為日本的假名使用,對日本學生有很大的助益,使得日本學生在學問的吸收及語言技能的發展都比中國學生快。後來,中國就根據拼音字可以提升教育的品質的理念,在黑龍江的教學試驗,這個試驗就是廣為華文教育所稱道的「注音識字、提前讀寫」運動。
「注音識字、提前讀寫」可以說是「用兩隻腳走路」的教育政策。這個雙文字的教育政策的目的是讓孩子可以熟練的掌握兩種文字。剛開始的時候讓孩子先學拼音,再慢慢學漢字。教育部將推行的漢羅文主要考慮的就是國小學童的語文學習效率和克服完全使用漢字表記台語的困難。這是相當務實做法,和意識形態無關。
附帶說明的是,「注音識字、提前讀寫」的實驗相當成功。實驗組在拼音能力、識字量,閱讀能力,寫作能力這三方面都比對照組更好。這種教育改革將過去僅強調學習漢字的做法,改成強調語言技能的發展。原本可能因為漢字學習太慢造成的學習障礙,因為改用拼音字而消失了。學童可以提早進行寫作和閱讀。
S.y.M.B.i.a.N.e.R
北極熊熊 wrote:dw wrote:
強迫?哈哈...她還要我多教她寫字呢,她會為它能夠認識且寫出正確的中文字而感到自豪。
創意是來自思考,來自用心....她如果沒有本事,不用心思考,根本也不會有創意,何來抹煞之說?如果她有本事,肯用心創意也源源不絕....dw不是教育的專才,也沒有亮麗的學歷,對女兒的教育也很古板,我要求的是規矩,寫字要有寫字的規矩,寫注音就寫完全的注音,寫國字就寫完整的國字,我的感覺是,寫字是一種基本功,基礎都沒有打好如何表達你的思想呢?空有滿腹思想,胸中卻無半點墨水,別人又如何知道你的創意?
我只是很擔心,以後"識字"會不會變成恭維人的稱讚詞。
I respect your opinion and comment, and...... good luck.
Then what?
How will you educate your child?
Give her a hug when she can't even one single word or a complete
sentence?
Symbianer wrote:TRG-pro wrote:
將來某一天, 也許多數網友都看不懂這句話?dw wrote:
我只是很擔心,以後"識字"會不會變成恭維人的稱讚詞。
趁著大家還『識字』的時候,這樣古今夾雜,應該還說的通吧。mintz wrote:
如果有正式「台灣國語」,就請加速推動,語言文字請一併搞定,大家溝通就換成「國語」
現時大家講的大概就差不多了。只要有官方編訂,多出許多台灣新詞的辭典,列入像是『牽拖』『龜毛』『硬頸』『那魯灣』(當然要帶出處) 這些習用詞,台灣語的開花便指日可待。目前民間版本可不是已經有很多了嗎?
就是民間版本多,才會亂成一團
台語發音比現在的國語優美,但很可惜的是,國內的環境反而讓台語的發展受限
記得高中有位國文老師,致力推廣台語文化,在那種年代做這些事需要一點勇氣
但有次上課他語重心長地對我們說「台語很美,但沒有自己的文字,推廣上有困難」
您提的這些語詞,我會先用「中文」看懂文字,再嚐試直接以台語發音
您看出問題點了嗎? 台語沒有原生文字,如果你不認為台語是閩南語的話。
要用現在的文字,就會跟中文扯上關係
但國內的政治家,並不是語文學家,很難說服他台語的文字是「中」文
作文不考,扼殺的絕不止有「中文」程度,而是一個以這種文字溝通的民族
我個人是覺得很可惜,台語在國內推的沒有什麼系統,我家講台語,女友家也講台語,但沒有人看得懂國小學生的台語課本。這容易照成各地「腔口」(這是台語詞,不知正確寫法)不同,女友常說他們家是台北「城內人」的「正統」台語,常被我嗤之以鼻..單是「筷子」一詞各地唸法都不同,何來「正統」??台語要推的更廣,有系統的音標教學是很重要的,這絕不是口音的問題而已。各位有興趣就把這些文章用台語唸一遍,你就知道我們現行的文字跟語言距離有多遙遠了。
至於文字,期待台灣能出位李斯,搞一套我們自已的,才有可能跟中文撇清
需要嗎?
北極熊熊 wrote:
每當看到或聽到有人為了台灣年輕的中文程度下降與注音文的氾濫而憂心忡忡時,偶不禁想告訴這些衛道人士們:你們太杞人憂天啦!只不過是有人說說中文的影響力或重要性與日遽增罷了,馬上就有人想要捍衛所謂正統的中文。
正統的中文不用去捍衛,需要捍衛的我們溝通用的語文
注音文並非語辭不好,而是溝通不良。兩位可用注音文溝通的人需有相當默契及智慧
如果一個民族對於外來事物(包括語言)的包容性獲接納度越高,其進步就越快。
這一點非常贊同,有文化融合才會進步。可惜很少有民族是不仇外的
就以目前地球上的三大強國:美國、日本和德國(這個應該沒有異議吧)來說,他們的語言
你要不要多問問幾個人,是哪三大強國..
講到德文,現在德國教育出現了一個大問題,小孩子們覺得太難,高職生抱怨看不懂課本
或許德文進步過頭了吧..
以日本為例,日本人花了 800 年的時間適應了「漢字」文化,為的是什麼?想求進步。同樣的,現代日本人大量使用西方的外來語,也是為了要進步。那麼中國人(包括台灣人)為何不能改造或調整自己的語言來適應日新月異的世界?
外來語歸外來語,跟語文進步是不同的,台灣的外來語可多了,你以為雷射是台灣人發明的嗎??
中國文字的組成原本就包括形聲,說明白了就是拼音字。注音是個很了不起的發明(至少偶認識的許多老外都也這麼認為),但壞就壞在注音不是中國人的老、老、老祖先發明的,因此至今都遭到壓抑而不承認其正式性。
注音並沒有被壓抑,請你思考一下,注音是「音標」系統,不是「字母」。它的任務是告訴我們如何「唸」而不是表達意義。如果要依現行的注音組合成文字,那大家就有得忙了
光靠聲母跟韻母一上一下外加四聲湊不到這麼多字。如果不考慮現在的注音規則,那乾脆就用英文26字母,大家用英文就好了嘛..
說這麼多,不是故意要吐槽,而是希望您明白注音並無法獨立成為拼音文字。
語文會進步,人性本懶,大家用字能省則省,或許有朝一日,
「 這是ㄇ ㄇ ㄇ的ㄇ」這句話能跟英文的 ASAP一樣淺顯易懂,聯考作文就可以寫了吧
matika wrote:
Then what?
How will you educate your child?
Give her a hug when she can't even one single word or a complete
sentence?
I am not going to discuss EDUCATION in this thread, and I repeat again, I respect ALL opinions and comments on this issue.
mintz wrote:
你要不要多問問幾個人,是哪三大強國..
講到德文,現在德國教育出現了一個大問題,小孩子們覺得太難,高職生抱怨看不懂課本
或許德文進步過頭了吧..
德國的確在二次大戰後不再是軍事強國,但在科技與經濟上的實力呢?偶在文中所強調的是德國不是個故步自封的國家。
台灣的小孩覺得上課的內容都很容易嗎?......stop, no more education issue.
mintz wrote:
外來語歸外來語,跟語文進步是不同的,台灣的外來語可多了,你以為雷射是台灣人發明的嗎??
或許偶應該說語言受外來文化影響而「演進」,而接收外來語是最快的途徑。兩百年前講「雷射」有誰幾個台灣人聽得懂?
mintz wrote:
注音並沒有被壓抑,請你思考一下,注音是「音標」系統,不是「字母」。
規定注音只能當音標而不能當字母,這不是壓抑嗎?以目前在台灣發展的狀況來看,壓抑得了嗎?
mintz wrote:
語文會進步,人性本懶,大家用字能省則省,
這是重點。既然禁不了注音文,何不加以宣導並適度的規範?
Albert Einstein: Ich muss nicht alles wissen. Ich muss nur wissen, wo es steht.
Symbianer wrote:
「注音識字、提前讀寫」可以說是「用兩隻腳走路」的教育政策。這個雙文字的教育政策的目的是讓孩子可以熟練的掌握兩種文字。剛開始的時候讓孩子先學拼音,再慢慢學漢字。教育部將推行的漢羅文主要考慮的就是國小學童的語文學習效率和克服完全使用漢字表記台語的困難。這是相當務實做法,和意識形態無關。
附帶說明的是,「注音識字、提前讀寫」的實驗相當成功。實驗組在拼音能力、識字量,閱讀能力,寫作能力這三方面都比對照組更好。這種教育改革將過去僅強調學習漢字的做法,改成強調語言技能的發展。原本可能因為漢字學習太慢造成的學習障礙,因為改用拼音字而消失了。學童可以提早進行寫作和閱讀。
這篇文章基本上我同意
但是裡面的關鍵字我已用紅色標出了
對於"學童","孩子",是可以用注音來協助其學習
但是長大了以後呢?還繼續用注音來閱讀嗎?
又,目前被很多BBS及網站禁止的注音文
其使用者年齡層應該也離"孩子","學童"很遠了吧?
還是,我們要當一輩子學童?
小酒蟲 wrote:
既然禁不了殺人、搶劫、詐欺,何不加以宣導並適度的規範?
呵呵,所以您將注音文視為犯罪,而且其嚴重程度不亞於殺人、搶劫和詐欺?

Symbianer wrote:
著名的中國文字改革專家周有光相當的贊成雙文字的做法。他認為日本的假名使用,對日本學生有很大的助益,使得日本學生在學問的吸收及語言技能的發展都比中國學生快。後來,中國就根據拼音字可以提升教育的品質的理念,在黑龍江的教學試驗,這個試驗就是廣為華文教育所稱道的「注音識字、提前讀寫」運動。
「注音識字、提前讀寫」可以說是「用兩隻腳走路」的教育政策。這個雙文字的教育政策的目的是讓孩子可以熟練的掌握兩種文字。剛開始的時候讓孩子先學拼音,再慢慢學漢字。教育部將推行的漢羅文主要考慮的就是國小學童的語文學習效率和克服完全使用漢字表記台語的困難。這是相當務實做法,和意識形態無關。
附帶說明的是,「注音識字、提前讀寫」的實驗相當成功。實驗組在拼音能力、識字量,閱讀能力,寫作能力這三方面都比對照組更好。這種教育改革將過去僅強調學習漢字的做法,改成強調語言技能的發展。原本可能因為漢字學習太慢造成的學習障礙,因為改用拼音字而消失了。學童可以提早進行寫作和閱讀。
類似的研究報導偶曾經在好幾年以前的「牛頓雜誌」上看過:日本人發現象形文字和拼音文字所刺激的大腦區域有別。

Albert Einstein: Ich muss nicht alles wissen. Ich muss nur wissen, wo es ste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