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ruchio wrote:問題是 啥是理性??...(恕刪) 我認為的理性,簡單說就是隔了許久之後或是你幾經思考後還是覺得不後悔就算是了.好比你下回還是會給警衛1000元也算是.反之,如果花錢買了某樣東西,一陣子之後,自己又後悔了,表示之前的行為未經思考,只是被物慾的衝動所支配.
fdfdftr74 wrote:之前新聞不是就有報了世界頂級的2個精品品牌在互嗆對方其中一個爆料說對方精品用什麼皮的在中國拿成本才大概15元美金大概4百多元台幣另一方就不爽了 也嗆對方成本也是幾百元台幣而以結果雙方賣的包包一個都5~30萬台幣 哈哈哈...(恕刪) 就是某l開頭的廠牌了吧, 我猜的...塑膠皮可以賣上萬的, 真的很了不起.
買東西有時候價格不是唯一考量還有其他因素我舉個例子好了最近我要買汽車機油因為我比較注重性能部分所以機油我都買我熟悉的某款品牌某個型號此時到哪裡買就是問題啦1,強者我車友:我經常跟他拿貨,因為我知道他都是跟總代理拿貨的,使用好幾年了,確認品 質沒有問題2,網路賣家搜尋:很容易就可以找到賣得比較便宜的商家,問題是,貨源可信度不明,我不敢跟他買,因為一旦出問題是幾十萬的引擎壞掉或功能受損,承擔的風險與價差不成比例另外追求CP值最高應該是大多數人都想做的問題是當我已經使用一個商品好幾年確認此商品品質非常合乎我的需求我還要不斷的追尋所謂的更高CP值嗎??還是就放寬心去享受此商品帶給我的愉快使用體驗??我當然知道經過幾年後應該會有更好品質,價格更合理的商品出現但是那需要時間去測試如果真的在意商品品質的人不會光看看網路人家說好就跟著說好的商人說的話基本上我也是完全抱著懷疑的態度一切等我使用過後再說為了追求更高CP值或為了所謂的不要被人家騙而不斷的追尋追尋追尋....是否是每個人所想要的這實在很難說享受自己是"精明消費者"這種精神上的勝利當然也是一種消費模式啦享受商品本身帶給你的美好消費體驗也是一種消費模式(i前提是,商品品質符合你的使用需求)沒什麼對錯單純是個人取向的問題
雲階月地 wrote:買東西有時候價格不是...(恕刪) 價格會是第一的因素,起因在於你需要產品的品質無法信任.....所以大家才要挑便宜的不然買貴貴的一下子就壞,誰能接受??像我朋友買一台快十萬的RMBP(有客製),新買來因為螢幕烙印,換跟修共三次....到現在沒弄好下次他就會看價錢買筆電了....他自己說的
s927471 wrote:不要把中國人的思維放大到全世界奸商 是 中國人 固有思維不見得每個國家文化都一樣.. 這就是典型洗腦文,只以民族成見論斷,不管史實如何真的仔細研究歷史,就可發覺中國傳統講究信義,反而是西化之後才日漸敗壞反道德運動是從歐洲啟蒙運動開始,一連串反基督教運動中,很多反道德偽科學隱藏其中,嘩眾取寵發揚光大,推行為了利益不擇手段的概念隨著後來電視媒體興起,因為重利主義對於商品行銷大有助力,因此商人不停借媒體對觀眾洗腦,造成世界各地普遍道德衰退的現象多讀點書,就很容易發覺洗腦文荒唐可笑
KKscott wrote:價格會是第一的因素,起因在於你需要產品的品質無法信任.....所以大家才要挑便宜的不然買貴貴的一下子就壞,誰能接受??... "愛上便宜貨"這本書有討論這現象因為消費者不識貨,結果造成兩級化,不是很便宜的爛貨,要不就是貴得出奇,一般人難以下手的商品,真正老實做生意,做好品質價格合理的,反而活不下去消費者有義務要仔細研究挑好商品,讓好商家活下去。有些我喜歡的好餐廳,價格品質均合理,但客人大多是老人,我也很擔心,了解烹飪識貨的老客人消失後,是否飲食文化就此消失墮落了?
Lisa_Hsu wrote:"愛上便宜貨"這本書...(恕刪) 要消費者識貨,基本上可能性很低,也是很無理的要求....很簡單:買房子,變身成結構學大師嗎?買車子,變身汽車達人?買音響,變身音響專家?買電腦,變成電腦高手???這是萬萬不可能的,有點廠商方面的說法....有廠商會說我出的是爛貨嗎?也不可能所以要費者怎麼識貨?價格,跟自己的需求與經驗判斷了例如:我上一台用的筆電花多少,結果好爛,我這次就不買這個品牌,這是很簡單結果
KKscott wrote:要消費者識貨,基本上...(恕刪) 我老姊家有一台十年的IBM Think pad,上星期開來用,可以開機還頭好壯壯,頂多電池老化不能用,可是直接插變壓器用還是可以的,超耐用,聽說內殼是用鐵板做的...以前的東西還真耐用啊...我覺得要買的好貨不只要有經驗,還要有運氣,運氣是大於經驗的,經驗大約3成,運氣大約7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