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都是到了國外才發揮了他們的能力?


一切隨風去 wrote:
這樣奇怪的想法是怎麼...(恕刪)


前面也有人說過了...

華人的文化裡...會做人比會做事重要多了...

_kazkaz wrote:
我可是完全無...(恕刪)


"台灣的教育有一定的貢獻"

這句話是場面話
李安當初是台灣中影給他機會才開始的吧!怎麼說的好像台灣只是沾光而已?

李安的實力是台灣跟美國都有幫助到他,但是機會是從台灣開始的。否則不會在美國當煮夫當了6年。
kantinger wrote:
因為國外才有...(恕刪)

確實,否則為何臺灣發展不出軍火,汽車,鐵路製造……等眾多產業呢?(尤其是資本密集產業)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不看好臺灣發展生技的原因了……

咆哮的惡魔 wrote:
前面也有人說過了.....(恕刪)


大陸也是靠關係,這個就不僅僅關係了,簡直就是個奇葩。

PSIR wrote:
看到李安得到奧斯卡最佳導演獎,身為台灣人於有榮焉。

但我納悶的是,為何很多台灣之光,包括新聞沒報出來的優秀人才,都是到了國外才發揮出他們的能力。
這代表台灣的教育也有一定程度的貢獻,可是這些人才如果在在台灣的話卻顯得默默無聞,
也許還得為了生活屈就一份不怎麼喜歡的工作,而無法實現他們的夢想。

有趣的是,這些由國外紅回台灣的人才,政客們都爭相攀關係,或是提出種種人才培育計畫,
希望這些人才來主導,可是最後都不了了之,難以持續下去。

這些人才在異鄉能發光發熱,代表其環境和制度是適合人才發展的,而為何台灣吸引不了人才,
而且又大量流失,實非國家之福。

我知道這些原因錯綜複雜,但看著原本落後我們的國家一個一個超越我們,
就不能不檢討自己為何原地踏步了這麼多年。...(恕刪)


因為酸民效應當道,誰敢亂作夢?
玩政治、罵政府,政府為選票不敢鐵腕....
http://www.gvm.com.tw/Boardcontent_21820_1.html

黃文東:從流浪導演,到國際大片都邀他加入

今年29歲的黃文東,從小移民加拿大,大學雙主修傳播與電影,畢業後以導演為職志,進入多倫多電影學院,參與各種拍片計劃,也拿下不少校園比賽獎。

蔡勝哲:從小製片變身好萊塢進軍兩岸的大軍師

1982年生的蔡勝哲,原是極度厭惡念書的高職補校生,卻喜歡電影,補習考上台藝大電影系,決定朝製片發展。畢業後加入三和娛樂,一間主要以商業類型片及製片主導製的電影公司

林姿君:從行員到好萊塢影集的製片助理

對國中開始就到美國念書的林姿君來說,好萊塢是一個遙遠的夢,就讀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時,她主修管理科學外,又加選電影,希望畢業後可以到洛杉磯一圓美夢。

林姿君笑說,片場每個頭頭,都得過奧斯卡,她經常跟他們聊,才知道片場找人一定得透過人介紹。
I support the domestic film industry,but who would support me?(Google翻的)

F0129 wrote:
"台灣的教育有一定的貢獻"

這句話是場面話

+1
跟台灣人有人情味一樣
算是自我安慰的說法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