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到對岸工作,生育率又下降,人口沒有增加,房子為何賣那麼好??

為什麼買房子不能像買電腦、買像機、 可以上網比價、調查評價,還有開箱文、疊疊樂勒.......看房子看的好煩阿...
........................分隔線.........................................


房地產的可愛就在這裡~就現鮪魚身上的肉一般~差一點差很多咧!
街道的巷弄改個名~價值就出來了!
舊公寓補登陽台坪數硬是擠出2成的差價!
公寓的3樓房價硬是比4樓.2樓高!
高樓比低樓層視野佳!
同社區待售的裝潢風格.隔間.風水.採光都有不同的差價~只要買方喜歡!
以往標過一間公寓~才點交就有鄰居要買給兒子娶新娘!價格硬是多1成5出來!
所以仲介商推出成交行情查詢參考就好!
多比較!多看房子!才有一個準則~


現蓋新成屋我都看不下去~高達3成公設耶~30坪只有21坪可用~卻要賣近900萬
昨日新手朋友交屋帶我參觀~嘴裡恭喜心理直狐疑客廳擺進沙發電視後茶几要塞哪?
您說轉手會增值嗎?難怪國揚可以起死回生!

現在政府為了選舉全力作多房市~但沒必要貸款投資讓投資客解套~
空手的等等吧~自SARS起漲到現在週期也在高點了~沒多少肉了!

上面有許多大大說人口搬到有就業機會的地方,所以都市房價上揚

可是據我印象全台這幾年並沒有哪個縣市多多少就業機會,房價則全台皆漲

而且台灣都市及工業早就成型,非這幾年的事

大家就業應該都是往工業區或都市,可是原本在這裡工作的人也有很多往對岸發展

以高雄縣市來說,新屋應該有好幾萬戶吧,但工作應該增加不到5千吧,而且其中還有一些原本就在待業和轉

業及補貼家計出來兼職的





就我所知,這兩年台北市區房價漲最多的地段叫做「內湖區」。
之前被納莉淹水事件摜壓下去,可是現在卻有30%左右甚至
超過35%的漲幅。

內湖科學園區與美麗華商圈的成型,是兩個蠻大的因素。必須
一提的是,這兩大塊都是近幾年才搞定的,事實走向正好與樓
上的論述(早就定型)相反。
Smith wrote:
之前不知在那兒看到說...(恕刪)





甲建商推出abc....z建案
就要申請26張建照,1案1建照

而不是申請1張就可以蓋26個建案
故無所謂:一定要拼命推建案,建照才不會被撤銷

Aquila wrote:
就我所知,這兩年台北...(恕刪)



小弟所謂早就成型是只大範圍的成型,並非指都市裡水患解決或新建設完成的某一地方

意即從鄉村遷移到都市或工業區,或許這些年有些新的工業區,但也有些工廠公司外移

大直和內湖應該都還算台北市區吧,這些地方移入的人口應該還是在台北地區生活的人



小弟因為在政府部門工作,
本部門也算是主管不動產政策的最高主管機關,
但專業的政策分析根本比不過高層的一句話,
甚至高層要發佈訊息前,
根本未曾找我們主管政策單位研商,
相關訊息我們也是看報紙才知道,
然後一堆記者問我們政策方向、細節等事項,
我們根本都不知如何回答。

現在的執政高層,
有時候的想法真是令人難解,
明明自己是反對該政策的,
因為政策看起來對一般百姓並無利益,
只有對少數族群有利,
執行這樣的政策又會損失大量稅收,
C\P值爆低,
只因高層已下指示,
不得不想辦法來說服自己,
為這樣的政策來背書,
想想真是悲哀。
個人單車裝備:小貓鼬、黑神駒、VD18、PEAK通勤車,各有擅場之處
看到這文章真有點感觸 台北房價現在漲翻了 應該是炒作吧

在微風廣場附近 兩年前附近房價大約一坪4x多萬(新房子)

各位應該會覺得很貴 但現在附近新的建案 要6x-10x 萬一坪

幾乎是所有的 .... 我有陪家人去看附近的一個建案

套房式的房子 號稱 "比較便宜" 一坪 6x多萬 ....

小套房 13坪 就要八百多萬 19坪 要一千多萬

停車位要25x萬以上 ..... 一個 ....

唉 ... 這是給誰買的 .... 兩年前的房價都很貴 現在更貴

有人兩年前買的房子 現在賣掉 賺翻了 ......

聽那裏的小姐說 很多台商回來買房子 .....

其實看看這些房價 ... 想想無論是去園區工作 或是 所謂的醫生

一些高所得的人 其實負擔並不輕 何況是一般的上班族

所謂的M型社會 你覺得貴的東西 在另一端的眼裡 真的不算甚麼

因為在所謂貧窮的那端 已經包含了一般的中產階級

或許因為 財富的集中 高消費已經是一小部分族群就能夠消化的

你覺得太貴 可是人家一次訂個好幾戶 一下子已就賣完了

對建商來說 這種錢比較好賺阿 他們只要餵飽那些人胃口就可以拉 ...

以上都是自己的想法 ... 聽聽吧 ...




補充一下,買房子也要考慮到維護成本.
1. 每年都要繳房屋稅、地價稅
2. 建商通常只保固一年,有問題自己要花錢解決
3. 遇到惡鄰居,房子是買的,搬家就需要慎重考慮。

相反地,租屋就沒有以上兩個缺點,租屋的缺點大抵上就是房東可能不租給你,要再去找房子,另外還有一個,
每個月的管理費,通常社區都會超收做為公積金,以應付日後社區修繕(如外牆、電梯...),租屋者如果需要繳管理費,有些部份其實是變相給房東,所以可以跟房東談管理費是否該分攤。

太多有錢人在炒樓啦
他們仗著自己有錢
就聯手烘抬房價
讓我們這些窮光蛋得花更多的錢去買房子
結果,我們的血汗錢,讓這些有錢人更有錢
我們更窮

真是惡性循環

RV180EFI wrote:
太多有錢人在炒樓啦
...(恕刪)

臺灣人炒樓就算了,
還一堆如關之琳這種香港人來臺灣炒樓,
他們買樓根本不是要住的,只是要獲取利益的。
電視上還一堆節目教大家怎麼炒樓,
節目的品質感覺和那些股市名嘴沒什麼兩樣,
就是要你拼命砸錢,
讓那些大戶獲利了結,
剩下的散戶,
就只能當最後一隻老鼠,
這些節目製作人心態真是可議。
個人單車裝備:小貓鼬、黑神駒、VD18、PEAK通勤車,各有擅場之處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