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neJet wrote:後 跟 后 明明就不...(恕刪) 這個要說句公道話,有學者認為,后和後在古時候是相通的,大學:知止而后有定儀禮:君還而后退鄭玄注: 而后,猶然後也不過,也有人認為在唐楷裏,後(候)和后就分開了,沒必要再用回去,小弟不是文字學家,以上僅供參考,不過,第一次看到有人把後寫成后時,超不習慣的!
台北会社員 wrote:中國各地方言,對於那檔事用的動詞不一。有的地方說「日」,有的地方說「操」,講「幹」的算是少數,所以這「幹了112天總算濕了」,我們看了興奮異常,對人家則不一定有殺傷力... 如果沒有剎傷力就不會有這張圖片了自己去大陸網站看看他們自己怎麼討論的google關鍵字..."天終於溼了"這圖片還有好幾種版本...
TenWen wrote:如果沒有剎傷力就不會...(恕刪) 簡體字的確有書寫的便利性.不過很多字簡化以後就失去了原來中文字的含義了.例如:爱(愛)没有心要怎麼去愛人?亲(親)人不相見怎麼會親?产(產)没有生要怎麼產?厂(廠)廠怎麼會是空的?开关(開關)没有門要開關做什麼运(運)没有車要如何運送?
mygadget wrote:簡體字的確有書寫的便...(恕刪) 剛剛研究了一陣子,訓詁學真有趣!找到一篇文章不錯,給有興趣的大大參考談繁簡體節錄一段:簡體的發展是五四以來,左派學者的主張,右派學者無主張,只主張尊循唐楷。然而唐楷一直以來都是士夫的文字,並非人民的文字。其弊在於繁,教育因而不能推廣。其情形猶如華山派劍氣兩宗的爭議。左派簡體猶如劍宗主張,能達到風清揚的獨孤九劍為最高。氣宗主張練氣,要花太多時間了。未必比劍宗高明。令狐沖因為沒氣,所以會獨孤九劍,卻時靈時不靈。直到得到少林易筋經(就是高級氣功,也就繁體基礎)後,遂成武林第一人。辟邪劍譜大有缺點,卻是劍宗一類的東西,如簡體,是需要再度改良的。不能靠引刀自宮來增加威力。避邪劍法正是大陸劣質簡體,自宮了一字重要元件,改變了該字的本質。劍宗(簡體)裡面,還是要講究氣宗功夫的,卻非墨守氣宗。未來中華書體,當以簡體為主,進行修改。第一個要改的是同音假借字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靠!我明明事情很多的,怎麼這麼閒在研究這個
黃秋生:看古書簡體字不夠用〔中央社〕先前評論漢字繁簡之爭引發風波的香港藝人黃秋生今天表示,他沒有反對簡體字,因為自己也常用。但需研究中國文化和看古書時,「簡體字是不夠用的」,「識繁用簡」是比較理想的做法。新華社報導,黃秋生對自己的言論引發風波辯解說,「我完全出於一種好意,沒有一絲說簡體字是低等的意思。」黃秋生表示,他沒有想到,自己批評「華夏文明在大陸已死」的言論,會引起這麼大的反響。當時他正在拍戲,第1天有幾千條回覆,第二天回覆就達到1、2萬,第3天竟然所有網站都在討論這件事。他說,自己不是學者或專家,微博也不是一個討論和研究學問的地方,這篇貼文只是他「看了幾本閒書後的感想」。談到發佈這條貼文的初衷,黃秋生說,他經常在大陸工作,發現身旁很多年輕演員和工作人員都不認得繁體字(正體字),就覺得為什麼他們連繁體字都不會認?「為什麼我寫華夏文明在大陸已死?因為文字是『文化的一個鑰匙』,沒有這個鑰匙,很多文化內容就無法進入。」黃秋生說。黃秋生說,大陸當初推行簡體字,有「文盲較多」的現實原因,但歷史的任務已基本完成,所以現在「應該適當推廣繁體字」,「可以依據人們的自願來決定是否學習」。正在學習書法的黃秋生表示,他年輕時,香港學簡體字的人不多,他就是其中之一,當時覺得「很前衛」。現在,他簡體字寫得更多,繁體字有時候反而忘了怎麼寫。黃秋生日前在自己的微博中貼文,指「在中國寫中文正體字居然過半人看不懂,哎,華夏文明在大陸已死。」經媒體報導後,引發不少網友論戰,黃秋生並遭到不少大陸網友攻擊--------香港人還是清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