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会社員 wrote:
我猜...但仍是「猜...(恕刪)

汉语拼音化不是只考虑本国人的。还要考虑外国人学习。
外国人从字母开始学比较容易。直接学汉字,难度比较高,不容易推广。
要不然HSK汉语水平考试,现在能考过的外国人,不会有多少。
去年考HSK的外国人有20多万,要是换成你们的注音学法,估计要挂一大半。

其實還是自己人能打自己,不要吵了,各自檢討自己吧
我是大陸人我來做個檢討。

大陸的翻譯界,有一些是比較嚴肅的翻譯都出現很大的問題。

知道門修斯是誰么?就是孟子啦
費爾班德是誰?就是費正清啦
林T.C是誰?林同濟啦
赫薩是誰?夏濟安啦

最離譜的是這個
比如說常凱申你知道是誰么?就是你們{空一格}蔣中正大人啦。

對不起蔣公了

hello1059 wrote:
要是换成你们的注音学法,估计要挂一大半。...(恕刪)


別這麼見外,不是甚麼「你們的」。「注音符號」也是源自大陸。

韓語有自己的字母,日語也有自己的字母,但中文偏偏沒自己的,要用羅馬字。我是覺得寒碜些。

台北会社員 wrote:
沒。這些都是片商在戲...(恕刪)

那就是翻译呀。怎么强辩和偷换概念也没用。
虽然搞笑了点,这就是事实呀。

hello1059 wrote:
那就是翻译呀。怎么强辩和偷换概念也没用。
虽然搞笑了点,这就是事实呀。



沒強辯。我把張三取個洋名叫做James,你能說這是張三「翻譯」成James嗎?明明就是另外取名嘛。

我至今還是不願意把您視為「剛從延安窯洞出來的」,別讓我失望了。

台北会社員 wrote:
別這麼見外,不是甚麼...(恕刪)

要与时俱进,
简体化和字母化,从使用上来说提高了使用效率。
比如用拼音打字和注音打字,效率就差很多。

我们现在的文化、科技、甚至世界观其实都是从欧美人那学来的,
文字是用来记录、传承和沟通的,能越容易被越多人接受,就是好的。
失去一些东西,能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的文化,也算有得有失。
台北会社員 wrote:
沒強辯。我把張三取個...(恕刪)

呵呵。那按您这个逻辑,The day after tomorrow和后天,它们之间的关系也不是英文名和中文译名的关系,
它们也是英文名和市场包装的关系,您发的主贴的说法就要改了,首先举的例子就有问题。

hello1059 wrote:
要与时俱进,
简体化和字母化,从使用上来说提高了使用效率。
比如用拼音打字和注音打字,效率就差很多。

我们现在的文化、科技、甚至世界观其实都是从欧美人那学来的,
文字是用来记录、传承和沟通的,能越容易被越多人接受,就是好的。
失去一些东西,能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的文化,也算有得有失。


效率確實差很多。拼音要打「ZH」、「SH」、「NG」、「YI」的,在注音符號都以一個字母替代。

所以,如果效率真是拼音的唯一考量因素,反而漢語羅馬拼音本身就該被淘汰。


hello1059 wrote:
呵呵。那按您这个逻辑,The day after tomorrow和后天,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不是英文名和中文译名的关系,...(恕刪)


是「翻譯」,還是「包裝」,我們就心照不宣了,給您留點面子。畢竟又不是您的責任,說不定以後我們還得做朋友哩。

您別誤會:我對大陸真沒甚麼太多惡感,純粹就事論事。
翻譯本身屬於再創作,有好翻譯也有垃圾翻譯。
這是中文vs外文之間的較量,而不是大陸vs台灣的。

The Day After Tomorrow翻譯成後天,從電影本身看其實是很準確的翻譯。
但顯得迫切急躁,而失去了意境美感。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