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感覺到中國變強是何時?


q893056 wrote:
1980年 我從來沒...(恕刪)


台灣在80到90年代應該是最成功的非西方的國家地區后發經濟體,這個是非常厲害的.
首先領導者和管理團隊都是在從大陸來的見過大世面,非常有遠見的知識分子,精英中的精英.
蔣經國在大陸的時候和他父親的理念還不一樣,干過共產黨,比較親民,在上海抓過青幫頭子後面壟斷資本,
孫雲春和李國鼎都是非常優秀的.
從十大建設到現在,新竹科研院,台積電就是從那時候起來,張忠謀白髮蒼蒼,是台灣最值得驕傲的世界級企業.這個公司可以說是台灣的老本啊.作為大陸人非常羡慕.
現在台灣已經無法找到這樣的人才,當然還有一些,不過台灣生態不好,老老做事的人會被天天罵,
在媒體上面出現的都是一群說話顛三倒四,沒有戰略觀的人.
都是一群律師,喜歡撒謊 學運分子 比較單純,一群名嘴,只懂眼前利益的.
這個也是台灣現在已經有很好的電子基礎,卻無法跟進一步的。
未來給台灣可能只有3年到5年的發展期,如果沒有抓住,中國大陸可能崛起可能會傷到台灣的IC業.

沉默的企鹅 wrote:
撇下人均收入確實和臺灣差距甚遠不說。

大陸差在基礎工業上,基礎材料上,這些東西西方已經累計幾百年,日本等國又沒有技術封鎖,發展起來自然容易的多,但是大陸不行

不過在新興的互聯網上,大陸沒差。阿里集團現在在技術上至少不輸除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甚至就服務器的抗壓性來說,大陸好過於美國。臺灣的一個戶證系統,就這麼點人,並且不是在同一時間承受那麼大的數據量,居然也能垮掉。淘寶雙十一和大陸的鐵路購票系統,其複雜程度和抗壓程度,不知道多少倍于臺灣的戶證系統

其實主要還是技術封鎖太嚴重了。尤其是基礎工業類。只要有國家願意開放一部份技術,大陸吸收的要多快就有多快,像高鐵系統,其實德國才給中國多久?現在大陸都能出口了。

現在大陸已經不指望從日本和美國吸收技術了,已經開始向西尋求歐洲支持,目前對德國和法國完成訪問,中歐貿易談判應該比美國主導的談判順利很多。德國和法國都需要中國的市場,以市場換技術是最快進步的辦法。

其實目前大陸發展還算可以,沒見其實連偷渡到臺灣的大陸人都變少了嗎?...(恕刪)


我有同感,不過要從歐洲拿到高端技術也很難,別說歐洲了,連台灣對中國也在封鎖基礎工業高端技術,閣下沒發覺嗎

中國政府是聰明,但是歐洲也不是笨蛋,高鐵吃的虧還不夠當頭棒喝嗎




旋渦鳴人 wrote:
我有同感,不過要從歐...(恕刪)


你去看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的股票吧,
然後台灣的工業水平很差的,他是遠遠不如中國大陸的.台灣也錯過了工業化,台積電的光刻機不是自己造的.
中國基礎工業差是相對於第一流的歐美日.

旋渦鳴人 wrote:
我有同感,不過要從歐...(恕刪)


告訴你一個簡單的方式看工業化,就是看軍工.
你感覺到中國變強是何時?


我感覺是秦始皇一統中國那時....還修建了萬年長城..
這種話題應該台灣人自己聊比較好
其實在大陸也有這種感覺
電視媒體一直以來都是比較謹慎謙虛
後來網路媒體流行
市場化越來越高
網路上就充滿一些迎合讀者口味
容易引來點閱的新聞和文章了
所以真正變的不如說是媒體
cbryy wrote:這種話題應該台灣人自己聊比較好
其實在大
不能同意更多

沉默的企鵝 wrote:
這個問題已經說了,大...(恕刪)


中國這次產業升級,會重點攻IC產業,十年會投入1萬人民幣.
給台灣的時間是3年到5年左右的時間.
台灣如果還自己內耗,就會被徹底的被打敗,只能養老和旅遊的好地方.

nombx wrote:
中國這次產業升級,會...(恕刪)


本來只想看看不說話……可是看到這個十年一萬人民幣,總覺得有點困惑

新古蘭森 wrote:
本來只想看看不說話…...(恕刪)

1萬億人民幣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