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ect wrote:
至於會講 『缺角』?是真的那樣講嗎?如果真的那樣講,就是那個醫師不對!再怎麼樣,也不能那樣講,只是......
感覺不太像是他講的,希望不是您或您老婆的氣話,然後為了加強語調,才把他拿來這邊用,不然這是誤導 也算是誹謗。
...(恕刪)

請問您認識他嗎?這位醫生~跟我同年次,他是獅子座,我是雙子座,
我想應該能好好溝通吧?
有什麼事情好好說就好,需要對我的妻小大小聲嗎?(事後才透過客服來說明病情)
聽說他個性比較急,沒關係的因為我的脾氣也很暴躁~(這我能理解的)
如果您認識~我希望您請他上來01看看,
看看我對這件事情的無奈感,好嗎?

我在描述這些事情滿心平氣和的,不然~大概三字經都會出來了。
在網路的世界說話,還是要對自己的言行負責,
我前面有說過,我對我的言行負責,
至於加強語氣等誹謗....我想這太沈重吧?

榮總的那位醫生現年大概有五十左右吧?
因為這已經是很久的事,所以我也不想把對話講出來,
如果講出來了,或許觀感就會些許不同也不一定~。

至於祖父的事情有很多事我不想講,
我只能說是主治醫生救了我的祖父,
很感謝他們....由衷地~

老婆當著這麼多人面前被大小聲,
當她打電話回來哭訴,
我第一個想法就是投訴,難道不對嗎?
試問今天如果換成是您~您會怎麼做?
我夫妻倆已經很愧對這個小孩了,(問題一大堆)
您還要我如何?

最後這裡重申一次,
個人並沒有貶低醫護人員的意思請不要誤解~
我只是就事論事。
快沒戰鬥力了....要趕快回去火星充電! 地球是非常危險滴~

bartkidd wrote:
醫師不是神....
...(恕刪)


回這位急診醫生,
醫師也是人,沒有錯,
問題是:我老是覺得我在急診、門診遇到的醫生,
百分之80沒有很認真與細心的看診,
我這輩子目前只進過急診室3次,門診一年看不到2次,
很少覺得有被當成“病人"看待,
病人我就是不懂,才開口向醫生請教,
每每才問第一句,醫生就很不耐煩,
我的態度已經是畢恭畢敬了,
用字用詞之小心,
唉,
我知道醫生一天超時看診,也看了很多人,
但對我這小病人來說,
是一年中難得的一次,

拿另一個不太相稱的事情類比,
我旅行踏遍數十國家城市,
參加過幾次旅行團,
其中有一個領隊讓我很感動,
他的信念是:
雖然他來了很多次,但這是可能團員一生只到一次的地方,

所以,醫生大人,
您看了幾千萬個手斷腳斷或往生的人,
但小的才第一次手斷腳斷,命也只有一條。

當然也有好醫生的存在,
我就看過一位牙醫師,
醫德醫術人品兼具,
不過,說真的,
我個人覺得不只是把醫生當成“工作"的醫生,真的很少,
醫生也是人,醫生是不是一件“工作",讓醫生自己去選擇,
但病人也是人,不是壞掉的機器,

看病前多打聽是真的,以前我一直不相信,一直很尊敬醫生,
現在知道值得尊敬的医生真的不多,
大多不壞不好,
但每個人的命只有一條,
不壞不好的多數醫生,總讓我怕怕地,
以上,都是個人意見。
migrant1999 wrote:
回這位急診醫生,醫師...(恕刪)


醫病關係很大的一部份是建立在信任上!
但是如何信任一個看診當天才第一次見面的人.....?

您所言這些不好不壞的醫師,相信大部分都是戰戰兢兢的看診
尤其急診所要負責的病人與壓力,沒經歷過的人大概也無法體會.

So,如果碰到某個醫師覺得"合不來"那就尋找另一位或是換一家醫院吧!
migrant1999 wrote:
回這位急診醫生,醫師...(恕刪)


聽這位大大說的話!!

好像醫師都要跟五星級大飯的服務生一樣,

將所以從上而下的東西一一的解釋清楚??(說不定還要包括如何做檢測啦,檢測儀器的使用??)

因為在短短的看診時間中,雙方都不知道對方的底細!!

就只有靠問的才知道,對方想要了解什麼?才會有溝通!!

所以自己親口去問,是必要的!!這樣才有了解自己病情的可能.

再加上對權威的畏懼,在現在媒體的亂來的社會,

以為可以輕易的去對權威作挑戰,就把醫生看的跟什麼似的!!

一點小事就要找東找西,明明自己的一偏概全的觀念,

加上媒體三人成虎的教導下,發展出來的醫病關係,


所有的人,在生病的時候,情緒都是處於低潮的階段!!

這時候所做的反應,都會比正常的時候來的大,

而醫生所碰到的每個病人,都處於情緒低落的情況!!

常常在如此的環境中工作,會快樂嗎??對所有的事情都會非常有耐心嗎??

我想能做的人應該不多吧!!那請大家將心比心,去體會看看!!

還有,隨時都要和生死的壓力作戰,處理病患家屬的過度反應,外加十幾個小時以上的值班!!

這種壓力,一定比操幾百萬的股票的壓力來的大的多!!

因為錢可以在賺,人命是回不來的!!

所以每個醫生用來處理這些壓力的方法都不同,所以才會有形形色色的應對方式出現!

無非是希望能夠在情緒不受影響下,理性與決斷地去判斷病情!!


而且說這麼多,好醫生,壞醫生!!我個人感覺,大家都是以個人與醫生做的溝通方式來比較!!

再加上,真的大家都知道醫生去判斷病情的過程,跟考量嗎???

就跟業務一樣,大家是要個會說話,但是做事普普的業務!!

還是要個,說話普普,但是做事一把罩的業務呢???

請先多了解,再來評價所謂的好壞吧!!

colony wrote:
尤其急診所要負責的病人與壓力,沒經歷過的人大概也無法體會.


沒錯,醫生壓力之大,非大多人能勝任與體會,
所以我才極其小心應對,唯恐給醫生添麻煩,
不過,嘿嘿...還是常莫名奇妙地不知醫生為何這麼不耐煩,
壓力真的不小哦!
只是懇請醫生,
可不可以“儘量"常想起病人也只有一個身體一條命,
就像我上文提到的領隊,把團員當一生唯一的一次來此地的機會,


colony wrote:
So,如果碰到某個醫師覺得"合不來"那就尋找另一位或是換一家醫院吧!


您說的沒錯,
因為上述只是小的懇請,
現實面上,
小的看病前都會向醫界工作的朋友打聽推薦,
大病嘛,我沒遇過,那一天不幸遇到,可以的話我一定會看至少3個醫生以上,
唉,不但是醫療資源的浪費,也要乞求自己不會那一天病急到沒法“貨"比3家!
TCBB wrote:
寧可再找另一個醫生
或是找人問一下
不要隨隨便便就看下去...(恕刪)

謝謝您~目前分為兩個部份在進行,
一個是台大客服講的骨頭移位問題(明天要去看看)
另一個就是斜頸的問題。

fd606 wrote:
這句如果你有人證或錄音的話
可以告那個醫生,公然侮辱罪...(恕刪)

謝謝您的好意,不過說真的我沒有這個意思,
我寧可相信客服說的,是他性子太急了......

migrant1999 wrote:
回這位急診醫生...(恕刪)

其實這種事多少也會遇到,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總是那份感覺,
不然怎麼會有地方滿滿都是人,
有的地方卻....
我相信大家都會自己去判斷的。


快沒戰鬥力了....要趕快回去火星充電! 地球是非常危險滴~
cm_hsu wrote:
1. 出生後第二天還是第三天, 就被奇美醫院以發燒為由, 送入加護病房. 然後還簽名, 讓醫院抽骨髓. 最後當然是什麼事都沒有. 小嬰兒體溫稍微高一點, 就可以搞這種大工程....(恕刪)

說然說這些片段的訊息無法反映出當時的情況 但若當初你的小孩是發燒的話 還是能夠說
該給奇美醫院的小兒科醫師拍拍手 因為看起來教科書上說到該做的應該都有做了
特別是新生兒發燒 (體溫稍微"高一點"是說高?? 是你覺得"不夠燒" 還是未達到醫療上所認定的"發燒"??)
我是寧可希望小兒科醫生能"太過小心"一點

cm_hsu wrote:
2. 後來過了幾個月時, 又診斷有疝氣, 當然要你開刀. 這次有拜有保庇, 家人拒絕了這次的手術. 我到現在還搞不清楚醫生是怎麼診斷的, 因為我從沒看過小孩的腹部有隆起過....(恕刪)

疝氣不一定要"腹部有隆起過" 我想cm_hsu的印象是太以偏蓋全了
特別是小小孩常見的"疝氣" 是indirect inguinal hernia 簡單說就是腹股溝的疝氣 診斷往往是靠觸診的"silk sign" 就算腸子真的卡在裡面出不來了 也是腹股溝那裡腫一包 而不是腹部腫一包
能診斷出來 表示小兒科醫生夠細心 也夠有經驗
(小弟我當實習醫生時是連小朋友麻醉放在手術台上不會亂動了 都還摸不出"silk sign" =.=)

cm_hsu wrote:
我兒子一歲時有肛門廔管的症狀....(恕刪)

來來來 找篇學術論文的摘要你看一下
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j811434k81r714u1/
重點是 處理方式可以是simple fistulotomy 也就是手術
所以 開刀的建議並沒有錯呀
所幸你的孩子的情況不用開刀 真是恭喜了
genome wrote:
說然說這些片段的訊息...(恕刪)

幫您加個分~雖然說加分並不代表什麼......
快沒戰鬥力了....要趕快回去火星充電! 地球是非常危險滴~
genome wrote:
說然說這些片段的訊息...(恕刪)


果然是認知的不同

新生兒發燒的處理模式有一定規範,這個模式全世界皆相同,

不是台灣醫師特別喜歡做這麼多檢查

這是因為有5%嚴重個案,如敗血症 尿路感染 腦膜炎

你的小孩是其他95%

不能以結果論斷過程

若你可以承擔讓小朋友可能會死的風險性

醫師也會請你簽一張拒絕治療同意書

證明這是你不願接受小孩受這些檢查

畢竟在現在的醫療環境,出了事,誰都不願承擔

口說無憑
父親因為肝癌在台北內湖三總做了第二次栓塞手術留院, 當天深夜腹痛難耐翻來覆去
請護士幫我們叫醫生, 最後來了一個被從床上挖起來的大牌醫生, 一來就狗幹護士一頓, 把護士罵的狗血淋頭
最後看一看給個止痛針就回去睡他的大頭覺, 護士哭著說醫生要在院內告她, 要我母親替他寫下當天的狀況....
實在不太明瞭其中的狀況, 但一個在病人前大罵護士不懂與護士相處的醫生, 沒有視病如親的醫生, 我只當他是為了錢才進醫學系的, 他是來賺錢而不是來救人的...

p.s. 斜頸不一定要開刀, 復健科的物理治療應該也有效果吧! 小弟現年30歲, 小時候就是斜頸, 左右邊臉發育速度不同, 有一點後遺症, 當初台大說要開刀, 榮總說不用開, 日前到台大復健科照過X光, 醫生說以現在的醫療科技, 斜頸已經可以完全沒有後遺症了, 但是要把握治療的黃金期.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