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眼淚-永達技術學院退場


tony71110 wrote:
根本搞不懂教育部再搞...(恕刪)



以前 2年級暑假

到生產力中心上課

有去拿 丙級鍋爐執照

聽說

甲級鍋爐執照

要大學畢業才可以
寒冽oper wrote:
文章的首先,我們必須以著誠懇、尊敬的心態來對永達技術學院這所將近半世紀歷史的技術學院說聲:辛苦了!相信多年來的努力下,替台灣培育了不少各界人才。是的,我認為無論學校發展到最後或者發展的過程中多麼的令人不屑,但當初他們都確確實實的跳下來替國家培育技術人才,辛苦多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不該全然否定他們的存在。

教育是個百年樹人的事業,在台灣私立大專院校佔總體的70%以上,高中職也佔了至少50%以上的超高比例。因此,我們寧可相信當初私人興學時每一所學校都是抱持著替國家培育優秀人才的心態興學。然而,時代的變遷以及董事等相關校務人員的改組,可能導致部分的私立學校因此棄初衷而遠之,或者在各式的考量下,忘了初衷。廣設大學之下,我們看到許多學校的錄取分數「超低」,甚至沒有學生願意填入志願內。即便透過升格改制到技術學院甚至科技大學的水準,師資與設備等卻仍處於「技術學院」甚至「專科」的程度,但這樣的學校卻仍不願退場。

永達技術學院在去年被教育部勒令停招,校方極度反對並發起抗議、記者會,質疑教育部並沒有懲罰董事會而是間接的懲罰教師與學生。而今年也不意外的成為高鳳以後第二間宣布退場的大專院校,永達的輝煌與衰敗令人不勝唏噓。我們質疑的是,為何教育部放任部分私校用極差的設備、師資等環境及不實的招生口號來「欺騙」學生就讀。為何教育部放任部分私校用極為難看的嘴臉來資遣、逼退教師,並以著不可思議的教學品質在傳授知識給我們的學子。

事實上,永達在過去曾是逼近萬人的學府,為何在一夕之間僅存六百多名學生,這中間的落差必有問題,難道政府視而不見?在二十多年前,我們廣設大學,專科學校紛紛升格為技術學院、科技大學,在須臾之間台灣瞬間成了人人皆大學生的寶島。但設備、師資、環境真能名副其實的達到「技術學院」、「科技大學」?筆者認為答案自在人心,也因此凸顯了教育部在升格、改制等相關處理上的草率、膚淺。

攤開103年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的分發,我們發現不少學校的分發「掛蛋」現象十分嚴重,而其中一間名為「華夏科技大學」的學校,徹底的打了升格改制辦法一巴掌-一個剛升格、皆牌成科大的學校,竟在第一年的招生中出現三個系所「掛蛋」、兩個系所最低錄取分數未達百位數的驚人成績。再去看看這間學校的平均分數、設備以及校地、學生人數,壓根兒都沒辦法跟「科技大學」連在一起,更甭論它居然是剛升格成功的學校。這樣的學校我們的教育部竟在今年6/29宣布「改大」成功。

放眼榜單,我們替教育部「抓」出應當列入輔導改善、退場名單的學校約有:華夏科技大學、大同技術學院、台灣觀光學院、亞太創意技術學院、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東方設計學院、黎明技術學院、大漢技術學院、和春技術學院、大華科技大學、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美和科技大學、南榮科技大學等共13所技術學院、科技大學。而根據榜單,危險名單則仍有建國科技大學、吳鳳科技大學、中州科技大學、環球科技大學、育達科技大學、輔英科技大學、健行科技大學、大仁科技大學等八所科技大學。

這些名單中,不乏有曾爆發財務問題、勞資糾紛的學校。為何應當列入輔導改善、退場、危險名單的學校突破三十間,教育部官方說法卻僅六間。我們不津質疑,是否教育部「放水打假球」?

我們再將這些應列入輔導改善、退場或略為危險的學校中大略看過,可以發現皆是評價偏低的學校。由此可見,台灣高職生在統測聯合甄選、分發選填志願時已懂得去慎選、評估未來的學校的發展狀況等,而非依照所得分數來選填「穩上」的學校。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學生們大多在選填學校時都懂得去「查詢」、「尋問」,也越來越多的學生不願意選填「隨時可能會退場」的學校。學生的憂患意識漸起,少子化的衝擊之下,私校不想被時代淘汰勢必得拿出真本事,審慎評估學校的優劣勢與時代潮流來作科系的變換、設備與師資的更新來贏得學生青睞,而非用著亮麗的招生口號來引誘學生就讀。畢竟,學生不是傻子,總有一天口號會用光、時代會淘汰不合時宜的事務,唯有提升自身品質、評價,才能永續發展。

話又說回來,永達的退場印證了當初廣設大學政策不踩煞車的謬誤,而亡羊補牢,為時未晚。我們呼籲教育部公開將其口中的「六所」名單給公布出來,並以今年統測分發榜單的情況,迅速將上述13所大專院校列入輔導改善甚至退場名單。錯誤已經造成,我們不能期待時光倒流,但我們能期待在處理的過程中有個美好的結果。因此,在最後筆者要誠懇的呼籲無心辦學之大專院校勿再誤人子弟、堅持苟延殘喘,應以光容姿態順應時代潮流宣布退場。
...(恕刪)


聽都沒聽過 應關閉2/3學校 降低錄取率提高學生品質

國立大學也大舉擴張

以前的台大幾千人而已

現在幾3~4萬人了

s-cooper wrote:
國立大學也大舉擴張以...(恕刪)


現在的公司也都要求大學畢業,也加重了惡性循環......
我也不怎麼想念大學阿!!!
日本國是

人口 100萬 ----> 設立 1間大學

以前台灣人口才 1900萬


當時台灣有 19間 公私立大學

也差不多平衡


現在是純亂搞

超過兩百多間大學

才會搞到今天這種局面

s-cooper wrote:
國立大學也大舉擴張以...(恕刪)



講到才想到

新竹市交大這裡

聽說以前學生也沒麼多

現在好像越來越多.......


當然國立沒差

有政府當靠山
以前在臺北時

問認識的日本人的

日本東京帝國大國

日本歷史悠久的國際名門大學

日本高中生.類似聯考以後

成績有達到一定分數以上

才能有資格報考 東京帝國大國

之前已用報考資格

刷掉過一批普通大學生

能再考進來、當然是日本精英中精英

日據時代

臺大的前身 :臺北帝國大國

成大的前身 :台南工學院

臺南市有名的郭婦產科院長:臺大醫學系+東京帝國大國醫學博士





寒冽oper wrote:
事實上,永達在過去曾是逼近萬人的學府,為何在一夕之間僅存六百多名學生,這中間的落差必有問題,難道政府視而不見?


我自己就是技職私校體系出來的,只能說一句教育部幹得好!!

政府這件事有做對, 不行的學校就讓它滾, 台灣學校太多不差那五間十間!

私校就如同私人公司, 做不好關政府個屁事! 怎麼沒想想這間學校到底做了什麼事,
讓人數直直落? 我自己唸高職時,也是個名聲不怎麼樣的學校, 學校有用心辦學,
高中部後來是可以拿來跟公立高中比的, 居然在我畢業這麼多年以後變成小有名氣
的學校了!

Facebook裏的朋友也有人離開自己熟悉的工作去就任教職, 看他經常貼他們都在
幫學生想什麼, 為學生做了什麼, 還蠻感動的. 認真辦學, 重視風評的學校,
家長跟學生會看不到,感受不到嗎? 這個會反映在招生人數上面的.

所以招不到學校被退場的根本就是學校自己的問題,辦學不如人,所以競爭力不如人,
招生不足就被退場這不叫做剛好而已嗎? 樓主講有些學校用「騙」的, 這些學校也
早晚也會有同樣的下場...
與失敗為伍者,天天靠盃都是別人的錯。 與成功為伍者,天天跟失敗切磋直到不再出錯。

寒冽oper wrote:
文章的首先,我們必須...(恕刪)



永達

以前全盛時期 上萬人

退場前剩 六百多人


上萬人 ----> 六百多人


一班算50人

600/50 = 12班

4=每系有 1~4年級生

12班 /4 = 3

剩3個系所
以前跟同事一起

無意間有聽到

他在談論

希望直接花筆錢買

台灣某私人大學畢業證書

就是連去上課都免了

請學校幫你做出歷年成績單


這裡有個重點

就是別人在談論這間學校時

你要迴避

避免漏氣

因為你什麼都不知道

你搞不好連學校地址都不知道



至於真假.情況如何

同事不願意多講

再問他

說是他做夢夢到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