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燄赤子 wrote:
民生用品漲多少?漲個...(恕刪)
晶電視..差價可都是2-3萬以上的..
民生用品要漲多久..才能抵銷這個差價?...


這才是重點,
民生用品天天用,
液晶電視可以不買
所以一下子就抵銷這個差價了.
真心的無意筆戰......

我是這麼看事情的,
媒體該不該被指責,有些地方該,有些地方不該..
媒體在某些部分確有不當之處,但是換個角度想,我認為媒體的初衷是良善的,今天物價漲了10%甚至15%,媒體依舊不告知民眾,那是不是要等到真的漲了50%甚至100%的時候再告訴民眾呢?真到那個時候,是不是矛頭又對準媒體失察呢?我想媒體的報導不只在提醒民眾關心也在告訴政府,老百姓也已經察覺了,該想點辦法來解決了..

政府有沒有責任,當然有責任..
沒錢是有沒錢的過法,減少我們認為不必要的消費嘛...
試想當大家都減少了消費,早餐原先在外頭吃的,現在都在家自己打發了,原先都上舘子的也都自己做飯解決了;試問一下,那這些個租房子開早餐店的或者是開餐廳的生計將在哪裡?減少出門旅遊,這也很好,原先國外旅遊的改國內旅遊,國內旅遊也負擔不起的也儘量少出門呆在家,國內旅遊的花費目前會比國外旅遊便宜嗎?實話說,我個人真的覺得有限,我想和我一樣想法的人應該也還不少,這樣靠著週邊觀光產業的消費又減少了,也代表了靠著觀光週邊產業的從業人員的收入也減少了,環環相扣之下,這不也是一種惡性循環嗎?錢與水都是越轉越活的,當國內連基本的內需消費持續的每況愈下萎縮下去,我們未來的生計在哪?下一代的生計又將在哪?消費市場的興旺不就是靠著消費與需求兩者相互作用的嗎?而這些有關大環境的營造我們不靠政府來解決,我們還能靠誰呢?

人吃五穀雑糧就會有七情六慾,我們的慾望可以減少,但是基本生存的需求要被滿足,連最不講究慾望的的出世僧眾的廟宇道觀都蓋得一座比一座宏偉了,何來苛責在紅塵俗世中身為凡夫俗子的我們呢?
我們總是試著為別人煩惱,試著為我們擔心的人想做點什麼。
但是,生而知之者少。
所以,等到他們體認到自己已經錯過了什麼,自然才會真正覺悟,現在我說什麼做什麼,其實效果都不大。
結論就是,先能為自己想就好。
這不是自私,而是我們唯一最有把握的事情。
沾醬油之王就是我
marco.teng wrote:
真心的無意筆戰......(恕刪)


小老百姓能怎樣?

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都是當政者的責任...

孔子都說了...道不行..乘瓢浮於海..

他宣揚的道理.沒人甩他.他就要乘著獨木舟..到海外仙山去隱居...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滌我瓔...

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滌我足...



我的文章--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7&t=242196&last=2302341
每個民生用品漲個5% 10%

加一加也不少

油錢 伙食費

收入沒增加 支出增加 人民哪來的幸福感

技術不進步 良率不提升 怎能讓成本降低 越賣越便宜

如果人民只要知足 而不要更好 這怎會進步 國家會強盛?






這種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沒有哪一方式絕對正確,端看你的選擇。
樓主只是提出一個建議或看法,覺得有禮的人就會去支持,沒理的人就會反對,但也沒說誰錯,只是著力點不同。
我基本上是偏樓主看法,反正靠政府只是會餓死自己,看看那些流浪教師還在等政府幫他們,真是悲哀。
賺多少錢花多少錢,我的看法也是這樣,物價一直漲,我能做的就是不買或是賺更多錢,既然賺不了這麼多那只好摸摸鼻子省一點啦!
當然,不可能永遠省下去,只要有機會,我想不擇手段往金字塔頂端邁進才是最重要的
marco.teng wrote:
真心的無意筆戰......

我是這麼看事情的,
媒體該不該被指責,有些地方該,有些地方不該..
媒體在某些部分確有不當之處,但是換個角度想,我認為媒體的初衷是良善的,今天物價漲了10%甚至15%,媒體依舊不告知民眾,那是不是要等到真的漲了50%甚至100%的時候再告訴民眾呢?真到那個時候,是不是矛頭又對準媒體失察呢?我想媒體的報導不只在提醒民眾關心也在告訴政府,老百姓也已經察覺了,該想點辦法來解決了..

政府有沒有責任,當然有責任..
(恕刪)


政府當然有責任,怕的是不管是藍綠上台都無法扭轉此一全球化帶來的惡果!

小弟對此一問題無政黨屬性,只是目前的通貨膨漲來自於大陸與印度的崛起,因生活水準的提高帶來對於物資的需求增加,十三億人每人每天多吃一口飯多吃點肉就會造成多少需求的增加?近幾年憑空多了十多億人的需求,物資因緊張所造成的物價上升是不可避免的!

好了,全球化帶來工作往低工資國家流動,這些低工資國家人民因生活改善而需求大增,夾在先進國家與落後國家的我們,有什麼本事可改善此一問題?

真希望有這方面的高人能解釋並提出改善的方法!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rogerkuo2001.tw wrote:
夾在先進國家與落後國家的我們,有什麼本事可改善此一問題?...(恕刪)


大陸崛起,是擋不住的潮流
現在大陸大口吃肉,香港在旁邊大口喝湯,台灣只能在旁乾瞪眼喊"小心燙"

每千名成年港人中就有14個百萬美元富翁
每100萬港人中,有190名超級富豪,臺灣只有20人,而中國大陸只有3人
美林證券:中國超級富豪比例將在3-5年內超越香港

台灣是郵局招248人 逾萬人報考,薪水在2萬4千多至4萬1千多元不等
營運職只要24名,有2048人報名,報考者學士就有1481人,碩士564人、博士3人
thunderbird wrote:
大陸崛起,是擋不住的潮流
現在大陸大口吃肉,香港在旁邊大口喝湯,台灣只能在旁乾瞪眼喊"小心燙"
(恕刪)


大陸崛起是真的,香港依附大陸讓有錢的人更有錢,但窮人呢?香港已快無製造業,若無房地產的漲勢與陸資炒股,香港還剩多少?這些表面的繁榮一當遇到不景氣,有錢人還可以保元氣,窮人呢?港人的財富增加主要來自房地產,現在港股與房產已被高估,等大陸的股市泡沫一破,香港會很慘!

M型社會大陸與香港都比台灣嚴重,怎麼沒人提?

或許香港的社會福利比台灣好,窮人可能會受到照顧!

大陸呢?窮人連看病的機會都沒有,說大陸有錢,那是劫貧濟富,工商業發展是踩在弱勢人民身上建立的,利用低廉工資與圈地來發展房地產炒樓,那窮苦人民有受到多少好處?大陸政府已慢慢有錢了,可以大手比辦奧運,外出資助小國保能源!但大陸敢不敢開辦健保?以前的社會主義制度人人都可以在醫療上受到照顧,儘管質量不高,但現在看個小病沒有一兩百人頭紙敢去醫院嗎?辦個健保包準拿現有的經濟成果拿去填都不夠,但先進國家那個不是如此,就算揹債也要辦下去,因有選票壓力!老鄧的名言,"先讓一部份的人富起來",就注定了M型社會已無回頭路,拿了好處的高層與發達地區人民會讓此一優勢消失嗎?

這篇主要是討論一般老百姓的生活,全球化會讓貧富懸殊,政府如何照顧弱勢族群與社會公平,讓一般百姓好過一點是必要的,也有選票的壓力,我只擔心最快的方法就是舉債,讓百姓表面上有受到照顧但禍延子孫!

與大陸三通是好事,不論藍綠遲早會開放!但我擔心的是貧富懸殊的態勢會加重,老板可以無顧忌的把廠把大陸搬,台灣只留研發中心,老板因企業競爭一定要cost down,那被cost down下來的失勢員工要怎麼辦?我相信老板因三通可以賺更多的錢,但員工若要與大陸員工比薪水,比的過嗎?然後要與大陸人比生活品質嗎?有本事的人不管在大陸或台灣都可以拿到不錯的薪水,但一般的百姓就不會那麼幸福,在表面上的經濟成長或許會增加,但因三通所帶來的財富會只有少數人享受!美國與大陸印度N通了,中產階級的工作被外包的很多,只有高階的工作,與低階的如餐廳服務人員等的當地的服務業不會受影響,美國有高稅收可以資助窮人,那台灣呢?希望那時的媒體也是一樣能繼續監督政府,多報導弱勢族群!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有些事情,是一定要去面對的,只要好做妥善的規劃,衝擊可以減至最小,不積極的面對這些問題,最後慘的還是中底下層的人民,有能力的早就閃人了。
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現成台灣社會已不復見。
To be or not to be.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