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內科塞車:提高捷運發車頻率、大佳公園停車接駁&擁擠稅

住內湖好幾年了,也住過台北市區幾十年,

一直搞不懂為何要強調內科塞車?我的經驗內科已經算順暢了,

台北市區一堆地方上班時間比內科塞得更恐怖,

新北市一堆連接北市的幹道橋梁上班時間更是可怕,這些都當作沒看到?

E見鍾情,獨E無二,The Best or Nothing, Only Mercedes-Benz!
塞車根本不是大眾運輸的問題,有錢誰不想開車啊!再怎麼塞也只要吹著冷氣踩踩踏板,不用跑得滿身大汗。
北京當初剛要擴充地鐵時,就是有錢的依然開車,窮的也寧可騎摩托車單車,地鐵再多沒人坐,後來禁摩、限號、限購後大家只好乖乖坐大眾運輸。
我看發行北市車牌並限量抽籤(對用抽的,有錢也不一定抽得到),外地車早晚高峰不得進城,中國人(包含台灣或海外華人)投機取巧惰性,只用糖果不用鞭子是不行的!
gray48816 wrote:
柯郝馬扁黃...回朔...為何內科園區周邊還有住家跟小學?外地人上班塞,本地人騎機車買早餐載小孩竄來竄去
本身地區定位模糊,大家移動的方向都不一致...靠交通政策來管制才叫本末倒置

乾脆內湖禁止住人~住宅區學校全移出內湖...(恕刪)


本末倒置了吧
周邊住戶在那邊多久了?
內科才多久?
內科那片土地
不少以前是基隆河河道
根本是截彎取直後才出現的
周遭住戶少說都30年以上
究竟是住戶造成
還是內科造成

而且內科才多大
內湖區有多大
內科佔比多少

CA91007 wrote:
一直搞不懂為何要強調內科塞車?我的經驗內科已經算順暢了


內科塞車真的是虛擬議題

十年前內科就是這麼塞, 不過也只是上下班塞及週五塞

平常及假日時間空的跟鬼城一樣

Johnny_depp wrote:
內科塞車真的是虛擬議題
十年前內科就是這麼塞, 不過也只是上下班塞及週五塞
平常及假日時間空的跟鬼城一樣

就有人愛講大話
沒事自己去捅馬蜂窩
吹牛的下場就是這樣
Johnny_depp wrote:
內科塞車真的是虛擬議題
十年前內科就是這麼塞, 不過也只是上下班塞及週五塞
平常及假日時間空的跟鬼城一樣


十年前內科倒沒這麼塞,內科十年前公司行號數量跟產值就業人口跟今日是有很大的落差的

現在內科產值破4兆全國第一,就業人口達13萬,因此塞車是必然的,

也因如此,內湖的房價居高不下連禪北市漲幅前三的行政區,因為13萬人口就業代表有不少居住需求,

但會塞車並不是內湖人口增加,因為內湖仍是北市人口密度低的行政區,且高房價下阻擋不少想進來住的人,

會塞是因為鄰近的新北市,基隆,桃園的人要進來內科上下班,因此才會塞車,

基本上內科會塞車比較嚴重的的就是瑞光路,堤頂大道,次嚴重的是麥帥,民權東路等,

而對內湖當地人來講其實衝擊較小,因為橫向的瑞光路跟堤頂都是外地往來內科的人走,

內湖人會走內湖路環山路車流量差非常多順暢很多,

而連接北市的橋樑,由於與別人方向相反,與塞車錯開,因此也不會被塞到,

但就單講上下班時間進出內科的塞車,我認為比起上下班時間的市民大道,建國高架,基隆路還好多了,

更別提一些聯外橋樑中興橋,忠孝橋,台北橋,那根本恐怖到動彈不得,

為何不解決這些地方一定要來搞內湖真搞不懂。


E見鍾情,獨E無二,The Best or Nothing, Only Mercedes-Benz!

davis0725 wrote:
當初捷運施工前內湖...(恕刪)

內湖線要改用高運量不光是預算上問題。
而是很多技術上問題跟環境限制。
內科的老闆們應該一起參與來解決問題,而不是就把事情推給政府,最後事情沒解決,倒楣的還是自己。

不過老闆們不必打卡,說起來他們也沒倒楣。
試試看用纜車通勤好了
佔用到的土地空間比較少

有先進指教用電可能有問題,經查後:
舊木柵線區域電力設施不足,全部12站個車站僅有六座動力變電站,文湖線新設12個車站有動力變電站11座,供電穩定度好很多。因此舊木柵線區域要把班距縮到72秒以下,恐怕供電有疑慮,新線部份則問題不大。可改以下方案:
全程車仍維持80秒/列,2班全程車、1班區間車。區間車行駛區域為南港展覽館-南京復興。
忠孝復興(含)以南為80秒/列,南京復興(含)以北為53.3秒/列。
3/4號線去南京復興轉、5號線去南港展覽館轉(文湖線以西乘客可考慮提供優惠)、1號線淡水線在圓山換公車/信義線在大安轉,忠孝復興留給原來轉乘乘客。

http://data.but.tw/map/map.png 見軌道配置圖,南京復興-忠孝復興間有橫渡線可回頭。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