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boss wrote:不是不想拍是經費問題台灣現在敢拿大資金拍電影的大概就魏德聖(李安早已經不算是台灣電影了,而是好萊屋電影)...(恕刪) 台灣拍電影根本不是錢的問題,是我們根本沒有那樣的作家,可以創作出科幻情節的小說,漫畫,也沒天馬行空的編劇.一大堆科幻小說漫畫幾乎都出現在美國,魔法類多是英國作家.其他國家就跟著學華人科幻小說大慨就只一個倪匡的小說有沾到邊,還不能算真的科幻小說
台灣人的特色:電影愛來愛去拍的很糾結很文青,歌曲愛來愛去很糾結很抒情以為很高雅,結果生活上卻是愛輸贏愛拿刀互砍很血腥很暴力外國人的特色:電影很暴力很色情很英雄,歌曲很嗨很搖滾很迷幻以為很狂很暴力,結果生活上卻是溫文儒雅很紳士
Jackieup wrote: 台灣的投資客,要的就是本小,回收時間快,長期高成本的偉大投資,那就謝謝再聯絡。所以台灣未來的生技產業,是絕對搞不起來的。 大陸一個礦泉水廣告詞是這樣的我們不生產水 我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改幾個字就可以用了我們不生產藥 我們只是股票的搬運工
mimiro5 wrote:為何台灣電影總是拍普...(恕刪) 台灣導演的能耐只到這裏,資金、市場,只能在瓊瑤三廳電影轉來轉去像魏德聖想突破拍了賽德克巴萊就蠻失敗的,很多場景內容都不夠深入,變成浮面跳躍式的台灣導演要加油,自我的功力要提升,電影題材廣度要夠,否則只有被淘汰,這些問題不只台灣,也是華人導演共同問題香港在華人電影圈算是進步的,但也走不出去,武俠、警匪、愛情、賭,也是這樣轉來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