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過世好像很喜歡讓眾人知道?

台灣傳統的喪禮
保留著許多「儀禮」的內涵:
1 招魂的「復禮」──魂兮歸來
2 襲與飯含──對亡者的尊重與掛念
3 五等喪服──親疏關係的確定
4 三日而殮──一絲渺茫的企盼
5 殯──調適身心的緩衝期
6 葬──遺蛻的珍惜掩藏
7 虞──安頓浮遊漂泊的精魂
8 代哭的原意──喪家哭聲相續不斷
以上取自《阿部的殯葬筆記本》

拿香跟拜的,永遠都不知道在拜什麼....

always CoCa Cola wrote:
目前檯面上跟seafood的人應該不能算年輕人啦,,,,...(恕刪)


這....
你把如來宗大學團放哪去了....
北部大學團慶

f02104 wrote:

治喪事宜儘量不要打...(恕刪)

過去傳統的農村社會,不存在打擾鄰居的問題,村子都同姓,鄰居都是親戚,都要參與喪事的,
stanney wrote:
又不是什麼名人家裡...(恕刪)
問題出在你第一句,又不是什麼名人…
樓主這種想法就是一種自私
影响到附近的人一定會有
人家只要合法
什麼人都不須說嘴
有的人想一切從簡
有的人想讓最後一程能走得風光
那都是每個人的選擇
都應互相尊重才是
而不是像樓主一樣
和自己做法不同就把別人批得像什麼一樣
上個月才辦完長輩的喪禮
全部加一加總共15萬
基本上大多是一切從簡

等我的孩子大一些
我也會要求他
我的喪事花越少錢越好
看能不能壓在十五萬以內
省下來的留著自己用
習俗文化的改變,

從你我這代做起,

道教的文化雖然都是陋習

但已經一點一滴地在消失

我覺得在生前給他(她)更好的照顧與關心遠勝於往生後的熱鬧鋪張的排場上!
blessing_1005 wrote:
別人都已經上太空了,台灣人還在那拜天公
台灣爛文化多的是

跪求別人是指誰
不負責任的隨便google一下

美國有基督和天主

大陸 一座媽祖廟養活4萬島民 應該也不是

印度就更不用講了

德國雖然有宗教改革,但天主和基督也佔了很大的比例

俄羅斯東正教主張聖靈只來自聖父

比較有可能別人是指荷蘭

我猜對了嗎

最後呼籲一下
主張身後事要辦的很簡潔的人。。千萬要記的一件事

那就是。。自已的身後事通常都不是自己辦的,也通常都自己沒法決定怎麼做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