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拿香跟拜
對於神明懵懵懂懂
長大了會獨立思考
我把神明當成是一種勸人為善的意志集合體
沒有形體外觀
各種宗教我都不排斥
但我只接受勸人為善的信念而不是教條
至於什麼護生贖罪之類的我一概不理
人有追求真善美的本質
不因外力或脅迫才遵守
一人決策小組 wrote:
我為何離開基督教?...(恕刪)
一人決策小組 wrote:
我為何離開基督教? 作者:了月

一、基督教排他性嚴重
二、基督教帶有侵略性
三、基督教救贖的條件過度簡約且不合情理
四、基督教磨滅了人性的尊嚴
五、耶和華(上帝)是一位殘暴冷血的民族性神衹
六、上帝的完全性受到質疑
七、聖經紀錄的真實性有待質疑且聖經之內容不雅
八、打破「感覺」的迷思、認清激情的危險
九、一定要有起源嗎?單一起源論?
十、耶穌提倡的博愛思想過於局限
這事很難簡短說清楚,因為每個人根基不同

只能說,該作者有反思觀察力,說到很多問題點,也真是一般人會有的問題

但是呢?也不盡然對...


一、基督教排他性嚴重
二、基督教帶有侵略性

宗教或教派都要強調自己的獨優性,信徒才能死心踏地

否則他教別派更優,何必信你? 你又何必傳你的教? 所以這無可避免。

會排他或侵略的信徒,其實是不懂教義


三、基督教救贖的條件過度簡約且不合情理

也不是不合情理,其背後有很深的道理

但聖經說的簡單,所以一般聖經信徒無法理解

又被斷章取義,只拿"因信稱義"來教導信徒

以為信就好,然後搞一堆狗屁倒灶的事也能得救,門都沒有

信,與戒,與行為都要看的


基督教救贖,就跟佛教阿彌陀佛接引一樣

佛教淨土法門,展開可是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


四、基督教磨滅了人性的尊嚴

可能作者對奴,僕用詞不喜歡

以佛教來看,就是假我,小我,不自由身,真神就是真我,真如。


五、耶和華(上帝)是一位殘暴冷血的民族性神衹
六、上帝的完全性受到質疑
七、聖經紀錄的真實性有待質疑且聖經之內容不雅

舊約可能有人治思想參在其中

所以耶穌也轉了很多舊約錯誤思想

舊約殘暴有疑慮的部分就不要看,或看新約就好


八、打破「感覺」的迷思、認清激情的危險

這是宗教通性,宗教追求心靈上的,只有自己能感覺


九、一定要有起源嗎?單一起源論?

這是很難解的問題,花時間研究這個其實沒用,神佛也不願人這樣

所以用個真神創造一切,好讓人專心修行,是個不錯的方法

開悟得道後,你自然就知道了


十、耶穌提倡的博愛思想過於局限

不能這樣認定。

因為教育對象有別,主要教育對象是人,所以以人為主不能說錯

就像孔子,敬鬼神而遠之,不是說沒鬼神,而是要你專注在人上

e哥鳥 wrote:
其實早在中國老子所著"道德經"第二十五章~道法自然中有提到,他也覺得天地中有位先天地而生的創始者存在

這個造物者


基督天主教用上帝/真神/...稱之

道教用道/無極/...稱之

佛教用自性/真如/真我...稱之


但這個造物者,不是像人一樣的人格化神

很多基督徒,受了"真神依造自己的形像造人",而限縮了真神
出自金剛經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




三十二相如來

宗教有很多,針對喜好,去選擇自己的愛好,選擇了所愛才會去相信,宗教才得以渡化人心

如果你不喜某宗教,那此法就無法渡你,因為你不喜歡

所以老大創了很多教(三十二相如來),你喜歡那個就挑那個,都是勸人為善的






findlife wrote:
出自金剛經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




三十二相如來

宗教有很多,針對喜好,去選擇自己的愛好,選擇了所愛才會去相信,宗教才得以渡化人心

如果你不喜某宗教,那此法就無法渡你,因為你不喜歡

所以老大創了很多教(三十二相如來),你喜歡那個就挑那個,都是勸人為善的
!...(恕刪)


漏很大喔

原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

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


漏了紅色那兩句,意思差很多
所以你???

一人決策小組 wrote:
我為何離開基督教?...(恕刪)


我是蓮霧王 ~路過蓮霧園
hugohsia wrote:
漏很大喔原文「須菩...(恕刪)


好的,謝謝你的補充

我要表達只是老大創立那麼多教派,是要因人而渡化

因為我喜好的是佛教,所以我只能用佛教來引經據典,會去研宄佛經唸佛號

喜好基督教天主教的就會上教堂或用禱告的方式會研究聖經

喜好靈修就會走向靈修

喜好道教就道教

喜好什麼就選什麼,你才會去相信它研究它讓它們渡化你的心靈

當然對任何教派沒有任何喜好,就是也有無信仰的人囉


findlife wrote:
好的,謝謝你的補充...(恕刪)


釋迦牟尼只留下佛法,沒有留下佛教,所以沒有創下很多教派這種說法

推薦您可以去看看南懷瑾老師對於佛教、佛學、佛法的分別。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