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看到有人取笑那些類似樣版戲的戲劇.雖然我自己也不會訢賞這些戲劇.但是我真的覺得大傢的態度有點過分.這種劇就象我印象中的京劇.有誇張的錶情跟動作.換句話來說.它就跟一些我在國外看的歌劇有一樣的性質.[隻看過一次拉]都有誇張的歌聲和錶情動作去錶達內容.不知道大傢對國外的歌劇會不會也覺得太好笑呢?這裏會不會有一些歧視的成分呢?
從頭看到尾,看到是取笑大人為了政治利益強迫小朋友表演令人噴飯的舉動而已。
這一點都不過分,過分的是強迫小孩表演的人,小孩當然是無辜的,沒有小孩會在台上自願做這種事,此間習俗也不會勞煩小朋友詩歌朗誦。
您如果在台灣聽過表演工作坊 (某年某天某人說相聲系列) 或是相聲瓦舍的一些段子,就會明白這種誇張的樣板表演對於此間人民而言,事實上已經變成嘲笑當局僵固專權的一種方式,無怪乎中國方面端出這麼一鍋湯,這邊卻當成洗腳水了。
還有就是,兩邊的電視台多半這樣想.....
中國:『這個樣板好,娃子表演特上相,播出來肯定能讓領導龍心大悅』
台灣:『這個詩歌朗誦夠 KUSO,一定能大大增加連爺新聞的綜藝性』
所以大播特播,在島內於是爺聲四起 (或揶揄聲四起....)
文山小藍謅記: http://thomas-lan.blogspot.com 癲癇進修劄記: http://nyepilepsy.blogspot.com
以我自己為例,本身是婦產科醫師,在看門診的時候,來自大陸的女性病患有一定的比例。我有個感覺,來台灣越久的,越容易溝通;而剛來不久的女性患者,以前我也會對他們有比較負面的評語,然而現在的我在遇見剛來台灣的大陸女性病患時,會以更多的耐心來作解釋和溝通。
網路是海峽兩岸交流最快速最直接的方式,在面對〔文化〕和〔語言〕理解不同所造成的誤解時,我覺得雙方應各退一步且更有耐心來思考與交流。
許多論壇,包括台灣與大陸,在面對兩岸網友發生爭執 (我覺得是溝通方式之一) 時,選擇用〔砍文〕的方式來處理,在我個人看來這只會加深誤解,而非促進理解。
敗家怪醫 wrote:
您如果在台灣聽過表演工作坊 (某年某天某人說相聲系列) 或是相聲瓦舍的一些段子,就會明白這
這個貓都有收集喔:D
從李登輝一路抖包袱抖到李敖

啥..不能說李敖....... 只能說紅衣鐵嘴李告

敗家怪醫 wrote:
中國:『這個樣板好,娃子表演特上相,播出來肯定能讓領導龍心大悅』
台灣:『這個詩歌朗誦夠 KUSO,一定能大大增加連爺新聞的綜藝性』
是夠搞笑....每次看每次都覺得心情愉快^^*
只差沒有笑倒在地上打滾

每日一看,有益身心健康阿^____________^
很Orz的相關報導:
http://tw.news.yahoo.com/050505/39/1s0za.html
「爺爺您回來了」 手機鈴聲熱門 【TVBS新聞 】
「爺爺您回來了!您終於回來了!」這句話,是國民黨主席連戰在參訪西安后宰門,小學弟學妹們的朗頌表演;而這句話近來在國內是紅的不得了,有電信業者腦筋動得快,推出「爺爺您回來了」來電答鈴。
就是這句高八度的童音朗誦,在國內紅翻天,有腦筋動得快的業者已經推出「爺爺您回來了」來電答鈴,還有專人錄製的手機趣味版本。
就像是「爺爺您回來唄!爺爺,家裡的米缸沒米了,爺爺,你帶什麼禮物來哩?」,而另一種搞笑版本則是「爺爺你終於『打』來了」,「爺爺啊爺爺,手機已經換了號碼,您的心海,是否濺起波浪」,「電話兩端的你和我,手拉手把歌唱」等等,而這種來電答鈴下載費用也不便宜,下載一次要收費15元。
停權計數:3次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