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濟民 wrote:當初四大天王走紅的年代, 每個人擅長的領域不同
我想請教一下各位對於...(恕刪)
張學友在四人之中, 是最以唱歌出名的
另外, "吻別"是張學友巔峰之作, 以" 在媒體推波助攔之下推出 "這種說詞, 實在有失公平
" 吻別 "在台灣的銷售量136萬的記錄至今仍高掛第一名無人可破 (第二為張惠妹的"Bad Boy" 125萬張, 她的"姊妹"也破百萬, 高掛在前十名內)
在現在這種發個3 5萬張就可以慶功的當下, 這些記錄要被破 真的很難...
至於張學友的"歌神"之名是不是浪得虛名, 我想大家心中早有一把尺, 毋需多說
他唱出那些經典作品時的年代, 並不是像現在隨便包裝打造就可以出道的年代
他對歌曲的詮飾能力, 真的沒話講
aplay wrote:說真的 沒有張雨生在的張惠妹, 作品內容 整體塑造真的遠不及雨生時代的她, 可惜了...
張惠妹是我覺得很可惜...(恕刪)
周濟民 wrote:
我想請教一下各位
對於張學友唱得很好, 是歌神的評語
是媒體炒出來的還是發自內心的?
或者能夠述說一下他唱歌的那個特點是難以取代的?
以至於被叫做歌神?
是技巧?是聲音純淨度?是聲音識別度?是聲音誠懇度?是聲音感情?
是高音甜?低音沉?還是歌寫得好而已
我們或者可以列舉一下幾位男歌手是否真的辦不到那"獨有"的特色?
大概可以這樣說..1987年左右的張學友已經算是個超級高手,10年後的他實力還更上幾層樓.其後一直至今雖然稱不上更強但仍然在一直在求新求變,歌路能更廣也是一種進步.
張學友利害的地方我覺得在如下述(如果對歌唱稍有程度的朋友聽他全部演唱會版本大概就能感受到):
1.耐久度 - 演唱會從第1到第40首歌一路都能保持一樣強度(這表示控制的得宜,即是聽到很猛的部份大概都還未出全力).40首其中可能有1/3是高難度歌曲.而通常會有幾首是一般職業歌手都可能辦不到的超高難度,就算勉強作到有可能唱個半首就掛了,不然就得簡化技巧來呈現.
2.中氣足 - 台灣人叫抖音香港人叫震音.而使抖音大部份情況會更加耗氣力..張學友結尾抖音有時刻意拉能拉到長到算誇張可看出氣之長....同上1.有時他這樣亂拉亂叫還絲毫不影響到下一首歌這真的猛..
3.厚度 - 例如如果版友能看到我首文貼的youtube第二首歌"時間人物地點".其中那個點字要唱成這樣已經不是中氣夠不夠的問題了.聲音得非常厚才有可能辦到類似程度.實力不夠來作不是破音,或力道不足,就是可能尾音提前被迫斷掉.
4.音域廣 - 從低音到中高音幾乎都難不倒他.當然比較擅長的還是中低音部份.他算是可以故意用技巧製造出極沉的低音跟落差頗大之高音的歌手.這本事在華語歌手中應該找不到幾個.
5.技巧廣泛 - 一般實力派歌手大致上能分兩類~抖音強者或真假音轉換高手.張學友這兩部份都作的不錯.純假音的力道夠強不會虛,轉換的順暢度也不錯.另外尤其是在抖音方面算是神乎其技,能快能慢能剛烈能輕柔,大概所有類型的抖音類技巧都掌控到了而且都作的十分高明(聲樂唱法除外).當然這些也是上頭優點1.2.3.所支撐延伸出來的.
缺點方面以嚴格眼光標準來講還是有,這邊我就不打了,但這通常得歸罪於魚與熊掌不能兼得.
雖然我不是啥音樂類相關人仕,但討論張學友我大概還算有點資格吧.基本上他的每首歌或同首歌每個版本我平均每首大概都聽過幾十次以上吧,多的可能上百次都有可能,他的至少95%以上的國粵語或演唱會所有唱片我都有...超過15年幾乎每天邊聽邊練(偶爾看到其他實力派歌手也會買來模仿練練玩玩)..可惜現在程度還是相差甚遠,唯一作的比較像的就是唱的時候喉結上下震動的幅度學的還勉強ok..開玩笑的XD,喉結動不動應該不重要..另外誰唱歌夠不夠感情以前我一點也不在乎,好不好聽也不是太重要,重點是夠強就好..是這兩三年我聽歌才開始真正有去細看歌詞投入其意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