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贊成蓋蘇花"高速"公路嗎?一條安全不坍方的路.

chiff wrote:
這些言論真的是要完全...(恕刪)

我不知道反對蘇花高和不給花蓮一條安全的路有啥關連。

看看中科,若是可行,中央怎樣都會硬來。決不會將蘇花高晾在空中十幾年。

關於蘇花改,目前沒資料,不予置評。我只希望政府能好好思考,給花蓮一條永久安全的路。而不是中看不重用的錢坑。
chin1228 wrote:
要安全的話可以搭火車 車票的問題可以找老大要




公路局如果要建設蘇花改,直接外包給台鐵不就解決所有的問題

台鐵可以免費認證環評

長隧道則建在舊北迴鐵路蘇花段 與 雙軌化北迴鐵路蘇花段之間

與舊北迴鐵路蘇花段 與 雙軌化北迴鐵路 之間設置避難道

當發生重大意外時,可藉由列車緊急疏散乘客

kuoyuan1 wrote:

關於蘇花改,目前沒資料,不予置評。我只希望政府能好好思考,給花蓮一條永久安全的路。而不是中看不重用的錢坑。

靠現在的中央更慘 像個軟柿子一樣
人家捏他一下 他就爆一下漿
想要安全的路啊還是不要有太大的指望
kuoyuan1 wrote:
算了,反正我不走北宜快速道路,也不住北部,若真的花蓮人喜歡冒著蘇花完全封閉或是北部地質變差的危險去開一條高速公路,出事只能說自找的

北宜快速道路是啥?

你慌了?

Hope`& wish wrote:
沒做功課就不要說政府...(恕刪)

那時叫蘇花公路替代道路,是蘇花高的二代版,和蘇花高一樣通過許多危險地質。
若蘇花改(蘇花公路改善工程)和蘇花替一樣,那我真的覺得其中大有玄機。也不可能105年通車。甚至預算也不會這麼少,一定有許多追加預算。
spencerk wrote:
明知是嘴砲文, 小弟還是認真回你
未來蘇花高或蘇花替或蘇花代等等比現今蘇花公路安全, 這個叫做常識
因為使用路線不同, 因為建設規格不同
最重要的是科技及工法都進步了
請花點時間看一下蘇花高的路線圖及相關報導便知了


這次蘇澳下了破紀錄的時雨量
蘇花公路也遭遇前所未有的崩塌

如果有看NHK所製作的日本深層崩壞節目
應該可以了解,以前人類以為安全的地方
在現今的天氣變化下已經不安全了

我的常識告訴我,以前對於大自然對環境的影響,人類是低估了
應該用更審慎的態度面對蘇花替或者蘇花高
到底是蘇花公路是過度使用?還是公路標準不夠高?應該先釐清
個人覺得蘇花替的環評標準反而應該提高
而不是有些人講的應該加快與降低標準


kuoyuan1 wrote:
那時叫蘇花公路替代道路,是蘇花高的二代版,和蘇花高一樣通過許多危險地質。

啥危險地質?

可以說明一下嗎?

台鐵沒通過那些地質區嗎?
有一個迷思讓各位看官參考一下

切山開路與挖隧道開路何者"較"安全
蘇花高全長86公里, 其中有40公里是隧道工程

以現今情況, 事實上挖隧道開路是比切山開路來的安全多了
尤其是"長隧道"
因為其為長隧道, 所以要求之規範, 工法及施作都是高標準之要求
看東亞第一長隧道雪隧就知道了
雪隧不用擔心大雨造成的土石流, 大風造成的障礙物及風化造成的落石
不保證百分之百安全, 但與北宜公路相對比較, 是絕對安全
凡事沒有絕對, 都是相對

另 地下水脈請不要拿出來嘴泡了
以現今科技, 全世界都無法預先探測到地下水脈的出沒
都是挖了之後才知道有水脈
探勘地下地質, 都是用豎井的方式
向下鑿井, 藉此了解地底下之岩脈狀況
雪隧印象中只鑿了8個豎井(或許更少), 事實上當初也不可能再多挖豎井了...
雪山地下水脈會被挖出來, 是意外
事後工程單位也花了很大的力氣把水脈捕起來
最初是出水太大無法補
補回水脈的主要目的似乎就是想, 不要破壞原始的地質結構
開隧道, 以現今技術似乎是最安全, 也是對環境破壞最小的方式
請各位大大參考...

咖啡黑元素 wrote:
台鐵沒通過那些地質區嗎?


因該反問

台鐵到底通過環評了沒?
人員安全評估評了沒?

如果台鐵沒通過評估根本就是草菅人命,強烈要求台鐵停駛蘇澳到新城段鐵路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