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人~四十以上]阿牛來開一棟四十歲以上的閒聊樓

好圖狼 wrote:
簡單說.就是勤務過重...(恕刪)


這其實是美國支撐霸權的一部分
美國沒有那樣夠大的國力支撐過去的全球布局了
所以川普的戰略收縮回美洲本身某個角度來說是正確的
美國海軍就是勉強維持霸權下最常看到的跡象
美國航母過去一個航母艦隊的勤務大概是半年
已經很多年了每次的勤務都遠超半年
甚至還有差不多一年的
那累積下來的問題進場可以花一樣的時間處理?
這幾年也常看到美國航母艦隊出動但少軍艦甚至航母還在維修後續才趕往集合的
然後資源分配也是無解的問題
美國海軍幾乎承擔美國一半的國際勤務
但美國海軍有拿到幾乎一半的軍費嗎?
當然是沒有
美國海軍拿到的經費只比空軍或陸軍多可能不到15%
且美國沒錢砍軍人那是都砍的
海軍也是被砍

但換個角度美國要收縮又要維持過去的影響力這是互相衝突的
美軍從歐洲減少布局
那實質在歐洲的影響力就會逐漸減少的
尤其在德國一改之前軍事擺爛丟給美軍
如果德國從現在到之後的軍事重建有比較實質的成果
那美國人以後要在歐洲還具備這麼大的影響力恐怕是不可能的
現在的德國對烏克蘭的支持感覺就是這整體的一部分
川普不願意支持烏克蘭
而烏克蘭如果能在德國主導下的歐洲給予的支持在某個程度上擋住俄羅斯
這邊指的不是光軍事上
軍事上俄羅斯雖然推進相當順利
但別忘了俄羅斯不斷地推進帶來的是後勤補給的不斷變長
反而是烏克蘭的後勤補給因為被打退收縮變短了
這也是為何我一直都認為烏克蘭該務實的邊打邊退到最後好防禦的陣線
我甚至覺得烏克蘭逐步放掉南線比較務實
烏克蘭根本不可能在南線戰場投入到可以阻擋俄羅斯前進的力量
且這邊對俄羅斯的補給來說渣波蘿熱甚至地聶博羅以南後勤的增加不明顯
這一帶過去都沒有建設防禦體系
現在沒錢沒資源也絕對來不及建設的
那不如就邊打邊退減少損失
把力量集中在三要塞和維持三要塞的補給這一塊
然後有一定的後備部隊調度在其他戰線去牽制拉扯俄羅斯的部隊
但那是類似打游擊
不是真的去搶回和占領
見好就收
我覺得庫斯克就是個前期成功的戰術但最後弄到失敗的案例
烏克蘭偷襲庫斯克然後發現打不穿到預定位置就該務實的邊打邊退
把俄羅斯軍力一段時間的牽制在這邊
收回力量再找個俄羅斯比較弱的突破口再玩幾次
不斷地找其他位置牽扯俄羅斯的力量
那包含紅軍城和庫皮楊斯克等地方的狀況會比現在好很多很多
可惜司機為了政治亂搞一通
亂消耗掉太多的力量
現在烏克蘭的力量要保住三要塞恐怕都有相當的難度
如果又消耗掉庫皮楊斯克到利曼與紅軍城的力量
那三要塞恐怕不樂觀
頂一下


這種說法就是大外行
先說半導體好了
這是美國說搬過去就可以建立的?
台灣那是產業和學界花至少20年慢慢累積建立來的
美國就算有台灣去建設全部的產業鏈好了
持續的員工怎來呢?
對照韓國在美國工廠上次出事的事件好了
美國人就是不好用無法用
那還是低階製造工廠
用幾百韓國人帶著沒效益的美國工人運作
而半導體廠雖然一個廠大概2000多人
但美國人這種工作態度和能力那是真不行
IBM在生產前階段長年都是領先業界的
但IMB也明說沒有足夠這樣多的人來支持量產
日本就是跟IBM合作覺得自己可以銜接上量產
可很現實的是日本企業第一期資金投入約1兆日幣之後就不願意繼續投了
後面日本政府有那個資金來投入
然後日本有相關半導體的學校培養相關人才?
不但可以持續投入研究還可以每年有夠多的畢業生去支持這個產業?
同樣的狀況在美國也一樣
美國比日本好一點
前沿的研究美國長年都有
但很現實的是美國優秀的學生都去金融、法律和矽谷
TSMC提供的薪資待遇在台灣屬於高的
但放在美國那是對美國優秀學生沒有吸引力的
且很現實的一點是這個行業會在中國慢慢突破之下變得越來越競爭
台灣的TSMC都覺得收不到足夠的賣肝賣腎工程師
且面對中國慢慢追上來的競爭
聯電都已經在開始從上游要求降價15%來壓低成本面對競爭
美國這麼高的成本
在中國慢慢追上來之下
TSMC的美國客戶能夠買單多少美國這麼高成本生產出來的產品
當TSMC的高階晶片也面對客戶要求和SMIC競爭下得壓低成本的時候
美國生產能活?

來看中美競爭
這是不可能一戰決勝負的
尤其是美國根本遠遠不到蘇聯解體前那樣的狀態
現在的美國或許打贏的本事沒有
但拉著中國一起掛掉的本事還是具備的
現實操作上中美肯定競爭後又談談
美國內部問題不少沒錯
但中國自己內部經濟等狀況也不是多好
失業率尤其年輕人失業率偏高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這個時間點中美只有激烈競爭對中國是好事?
尤其川普很明顯是個願意交易的人
那給點讓川普願意交易的可能讓雙方都可以有點台階面對國內問題難道不是更好的選擇?
尤其時間對中國有利
我前面就說過
中國經濟觸底應該在現在這些時間
中國大都會的房地產差不多觸底沒繼續跌了
但也只是持平沒有反彈
以中國大多數家庭的資產非常大比例的在房地產上
當中國房地產慢慢恢復每年小幅度緩漲的時候
中國消費信心的恢復才是時間點
且中國還得做出相當多的內部改革來釋放消費
例如中國的醫療現在的系統在家裡有人生大病那是負債破產是個常態
那家庭多存點錢來面對未來可能的高額醫療勢必會壓抑消費的
還有996這樣的超長工作時間
人都累垮了哪有時間去消費
中國法定的周休二日比台灣還早
五險一金有相當比例的企業到現在都沒有落實
然後這幾年醫保繳費快速上升一堆人根本不繳
私人商業醫療保險不規範和民眾沒信心或分散風險的觀念不好建立
這種種都需要中國還想要往上爬逐步的改善落實
今天整天沒看見膠水大
失蹤兩天了
還有阿熊也沒看見
該不會跟膠水大一起約去泰國HAPPY流連忘返
熊阿~~~~~~~~~~~~~~~~
頂一下
頂一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474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