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圖狼 wrote:
簡單說.就是勤務過重...(恕刪)
這其實是美國支撐霸權的一部分
美國沒有那樣夠大的國力支撐過去的全球布局了
所以川普的戰略收縮回美洲本身某個角度來說是正確的
美國海軍就是勉強維持霸權下最常看到的跡象
美國航母過去一個航母艦隊的勤務大概是半年
已經很多年了每次的勤務都遠超半年
甚至還有差不多一年的
那累積下來的問題進場可以花一樣的時間處理?
這幾年也常看到美國航母艦隊出動但少軍艦甚至航母還在維修後續才趕往集合的
然後資源分配也是無解的問題
美國海軍幾乎承擔美國一半的國際勤務
但美國海軍有拿到幾乎一半的軍費嗎?
當然是沒有
美國海軍拿到的經費只比空軍或陸軍多可能不到15%
且美國沒錢砍軍人那是都砍的
海軍也是被砍
但換個角度美國要收縮又要維持過去的影響力這是互相衝突的
美軍從歐洲減少布局
那實質在歐洲的影響力就會逐漸減少的
尤其在德國一改之前軍事擺爛丟給美軍
如果德國從現在到之後的軍事重建有比較實質的成果
那美國人以後要在歐洲還具備這麼大的影響力恐怕是不可能的
現在的德國對烏克蘭的支持感覺就是這整體的一部分
川普不願意支持烏克蘭
而烏克蘭如果能在德國主導下的歐洲給予的支持在某個程度上擋住俄羅斯
這邊指的不是光軍事上
軍事上俄羅斯雖然推進相當順利
但別忘了俄羅斯不斷地推進帶來的是後勤補給的不斷變長
反而是烏克蘭的後勤補給因為被打退收縮變短了
這也是為何我一直都認為烏克蘭該務實的邊打邊退到最後好防禦的陣線
我甚至覺得烏克蘭逐步放掉南線比較務實
烏克蘭根本不可能在南線戰場投入到可以阻擋俄羅斯前進的力量
且這邊對俄羅斯的補給來說渣波蘿熱甚至地聶博羅以南後勤的增加不明顯
這一帶過去都沒有建設防禦體系
現在沒錢沒資源也絕對來不及建設的
那不如就邊打邊退減少損失
把力量集中在三要塞和維持三要塞的補給這一塊
然後有一定的後備部隊調度在其他戰線去牽制拉扯俄羅斯的部隊
但那是類似打游擊
不是真的去搶回和占領
見好就收
我覺得庫斯克就是個前期成功的戰術但最後弄到失敗的案例
烏克蘭偷襲庫斯克然後發現打不穿到預定位置就該務實的邊打邊退
把俄羅斯軍力一段時間的牽制在這邊
收回力量再找個俄羅斯比較弱的突破口再玩幾次
不斷地找其他位置牽扯俄羅斯的力量
那包含紅軍城和庫皮楊斯克等地方的狀況會比現在好很多很多
可惜司機為了政治亂搞一通
亂消耗掉太多的力量
現在烏克蘭的力量要保住三要塞恐怕都有相當的難度
如果又消耗掉庫皮楊斯克到利曼與紅軍城的力量
那三要塞恐怕不樂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