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wrote:
二種都好吃只是很多時候都只看得到青花椰,是因為大家更愛青花椰嗎
因為青花椰(又名青花菜)的營養素更多,
~~青花菜、白花椰、花椰菜苗哪個最營養?多項研究推薦:它抗癌、控糖~~
https://health.tvbs.com.tw/nutrition/357017
花椰菜是健康「防護罩」。營養師薛曉晶表示,多種研究肯定,花椰菜具有抗癌、護心、控糖等功效。
花椰菜具有抗癌效果
根據2025年《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觀察性研究顯示,十字花科蔬菜的攝取與乳癌存活率之間可能存在正向關聯,儘管與基因代謝差異有關;而2025年《Contemp Clin Trials》研究設計指出,提升十字花科蔬菜的攝取,可望延緩膀胱癌復發時間點,此研究提供了營養介入的新方向。
此外,2025年《Diabetes Obes Metab》一項隨機交叉試驗則顯示,相較於一般根莖類蔬菜,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對血糖控制有更正面的作用,特別適合血糖升高但尚未確診糖尿病的族群。
啟動細胞解毒酵素抑制癌細胞
花椰菜屬於十字花科蔬菜,是少數幾種能啟動細胞解毒酵素、抑制癌細胞增生的天然蔬菜之一。薛曉晶指出,花椰菜的關鍵成分包括蘿蔔硫素,可協助身體代謝致癌物、對抗自由基;吲哚類化合物則能調節荷爾蒙、保護乳腺與前列腺健康;維生素C、葉黃素、玉米黃素具抗氧化作用,幫助護膚、護眼、抗老。
根據2025年《Br J Pharmacol》細胞實驗顯示,研究團隊以脂多醣誘導人類樹突細胞產生發炎反應,發現蘿蔔硫素與單糖偶聯化合物可有效抑制NF-ĸB發炎訊號,並降低慢性發炎相關的免疫反應,為蘿蔔硫素的抗炎潛力提供了細胞層級的實證基礎。
不同年齡族群吃法大不同
薛曉晶表示,不同年齡族群吃花椰菜,都有專屬好處。長輩吃可預防心血管疾病、穩定血壓、減緩關節發炎;媽媽吃能促進膠原蛋白生成、抗老、排毒、保養皮膚;小孩吃則可提升免疫力、保護眼睛、幫助學習專注力。
烹調有訣竅事半功倍
薛曉晶建議,烹調花椰菜時,應避免煮太久,水煮超過5分鐘會破壞蘿蔔硫素,建議「快炒」或「短時間蒸煮」。可搭配橄欖油、芝麻醬,能促進脂溶性抗氧化物吸收;與蛋白質食物如雞蛋、豆腐一起吃,有助代謝與修復,讓營養事半功倍。
營養師推薦花椰菜料理食譜
薛曉晶設計了一日花椰菜食譜:早餐可吃花椰菜蒸蛋搭配糙米飯糰;午餐是義大利香料花椰米雞丁炒飯;下午茶來一碗花椰菜濃湯配無糖杏仁奶;晚餐則是花椰豆腐煲搭配燉白蘿蔔與小魚乾炒菠菜。她建議每周攝取3至5次為佳,一次大約1至1.5碗。
甲狀腺功能低下者要注意
雖然花椰菜營養價值高,但薛曉晶提醒,有三類人要「量力而為」:甲狀腺功能低下者避免生食過量,煮熟後再食用可降低干擾;腎功能不佳者,由於花椰菜屬高鉀蔬菜,建議與營養師評估分量;易脹氣體質者與薑、蔥等溫性食材同煮較不易產氣。
各種花椰菜大比拚
市面上常見的花椰菜其實有很多「兄弟姊妹」,雖然同屬十字花科,但營養重點各有千秋,薛曉晶也分享如下:
綠花椰菜(青花椰):最常見,富含蘿蔔硫素、維生素C與葉黃素,是抗癌、護眼與抗氧化力最全面的代表。
白花椰菜:植化素含量較低,但膳食纖維與鉀含量高,口感細緻、適合腸胃敏感者,是控糖與促進腸道健康的好選擇。
紫花椰菜:含有花青素,具更高的抗氧化力,可幫助減緩老化、保護心血管,也適合需要延緩自由基傷害的族群。
花椰菜苗(花椰菜苗): 蘿蔔硫素濃度是成熟花椰菜的10~50倍!但不耐高溫,建議拌涼菜或加在三明治中食用,特別適合需要加強抗癌力時補充。
寶塔花椰菜(羅曼花椰): 外型像數學圖形,口感清脆、膳食纖維含量高,富含維生素C與胡蘿蔔素,適合需要高纖維、提升飽足感的人群。
青花筍(花椰菜莖): 其實是花椰菜的莖部嫩芽,含有與綠花椰相近的植化素,但口感更嫩、纖維更細,適合怕咬花椰菜的小朋友或長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