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te wrote:不過前陣子有2部本土劇覺得還不錯,一部是大愛的『千江有水千江月』,一部是中視的『光陰的故事』。...(恕刪) 大愛台的劇都蠻不錯,一天不看就會跟不上進度哩~不過到後面都會牽人進慈濟... 置入性行銷啊~
編劇應該很重要吧,台灣戲劇實在很難看,戲劇一般要賣座都會用大師級原著,瓊瑤,金庸大家都認識,不過金庸拍小說最好的還是香港,台灣完全不終於原著,大陸近年來也拍金庸,大陸拍的還是比台灣好,瓊瑤小說當年當然是台灣出品最好,還有歷史小說,三國志也拍很多,不過這些還是大陸拍的好,因為他們資源多,場景到處有,演員要多少有多少,千軍萬馬都拍的出來,還有神怪劇,媽祖,濟公,土地公,台灣也拍很多,不過這些戲劇瞎掰成分高達90%,很奇怪的這些戲劇開拍時,都會到廟裡拜拜,然後有些主角還會吃素,這些戲劇內容其實根普通武俠片差不多,反正都是路見不平,然後懲凶除惡,最後近年來相當流行偶像劇,這些戲劇瞎掰成分高達100%,主角特色就是不會演戲,我個人想法這些偶像劇,其實都是經紀公司,為了捧新人創造業績的方法,還有現在流行8-10點檔,說實在的可以在拍的精緻一些,內容可以在精簡一些,演員有時也不用哪麼誇張,其實一小時就夠了,瞎掰成分高達200%,試想2小時內容,實際算80分鐘戲劇,這些製造商能出產甚麼好產品給觀眾,這些戲劇聽說存檔不多,有些還結合時事,所以從有構想到有劇本開拍,整各過程應該是非常亂,雖然有些演員真的是實力派,但是看來看去為了迎合劇本,越演越誇張,有些老演員一直抱怨說台灣沒人重視他們,電台都一直用韓,日,戲劇,不過任何行業都一樣,有競爭有淘汰,商業考量唯利是圖,老三台過去獨霸台灣,說實在也沒甚麼好經典留給人留戀,何況是今日已經開放那麼多年,(星星知我心真是經典)
冰藍伏特加 wrote:光是看他拍的xx開始...(恕刪) 導演是導戲,劇本又不見得是他寫的是看他說故事的方法,同一個故事不同導演拍來就會有不同感覺五百年前的老故事,好導演還是可以拍出新的感受拿劇情有沒有梗來評斷一個導演非常充分地顯示自己看戲的格局了
台灣連續劇就像夜市地攤販只想用最低成本來賺收視率拍戲不敢創新突破只會墨守成規 劃地自限最後失去觀眾 才又來說不持國劇 這完全是自甘墮落的結果不要說台劇被日韓追上 連大陸追上來都是遲早的事台灣絕對有拍好劇的能力 早期如瓊瑤 金庸或包青天等劇不止國內愛看更外銷到韓國大陸及美國華人地區今非昔比 製作人要好好思考才對 不是把問題指向觀眾現在八點檔的劇, 人物特寫太多 演員重複性太高 演技過於做作 劇本空洞戲劇也是商品不像政治可以操弄 要抓住消費者的心就要用心拍不要倖存僥倖 投機取巧但我相信製作人肯定聽不進去 因為日韓劇甚至大陸劇(三國演義)早已打進台灣市場 經過這麼多年的市場競爭 他們仍然學不到教訓 只能不斷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