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 求職者「降價求售」43%薪資2.5萬以下

zmarth wrote:
畢業季來臨,讓原本已...(恕刪)
現在連大學校長都直接公開跟畢業生說~延畢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前幾天政府公佈的失業率為5.82%,不過這個失業率沒有把今年畢業的大學生,碩士生及博士生加進去進算,所以才會有5.82%,至於怎麼計算的,小弟就不得而知,但是小弟是不太相信5.82%這個數字啦。
雖然我不是大學生
但是我不會數落大學生的程度如何
明明是市場供需出現問題
憎多粥少...
一堆人為了有份工作
只好委曲求全

以前我父母親的年代
大家學歷普遍不高
卻人人有工作
起新也比現在好多了

昨天我聽了廣播節目主持人說的話
20年前大學畢業起薪就是32000
高中職畢業也有25000
而且物資價格比現在低很多

為何有些人要成為企業主或是人力銀行的幫兇呢?
我是覺得台灣人民太過善良 團結力不夠
吾日三省吾身:高乎?富乎?帥乎?否,砍掉重練!
人力銀行所發布的資訊是最大亂源 都站在資方講 積非成是
myiswho wrote:
在這樣繼續下去以後大學生要進企業要先拿錢給企業

因為企業主會說我僱用你還要先教你,先繳學費,過一陣子考過試後才正試給薪

考不過繼續學到會

大陸就是這樣子,到就博會參加面試要繳入場費,
到單位上班後要繳一筆押金給老闆,
不然哪天偷了東西人跑了上哪兒找人去。
社會上,任何情況都會有,不用以偏蓋全,新鮮人起薪到底要多少,有很多影響的因素在,有的公司產品利潤比較多,薪資水平自然比較高,利潤比較不好的,薪資水平自然低,當然也跟公司的銷售量、規模、行業本身的行情都會有所影響,這是公司面的影響,當然還有個人能力的影響,有的新鮮人很幸運,學的專題剛好是企業缺的某項專長,面試起來就是比較吃香,有的新鮮人,跨專長面試工作,就比較吃虧一點點,所以,不可能都一樣是兩萬五,或是三萬五的。

惡性循環這點我倒是蠻認同的,不過這也是蛋生雞,雞生蛋的問題,勞方跟資方說你給的薪水不夠過活,資方跟勞方講說你又幫公司創造了多少價值;今天你的身份是勞方,會要求資方多給點薪水,今天你的身份是資方,你又會希望節省勞工成本,這樣的你來我往,就是所謂的在爭取自己角色「價值」?!

良禽擇木而居,當勞工的,多瞭解企業文化、公司目標,瞭解自己的特質、能力,盡心付出自己的一份心力,先不用計較薪資多寡,大部份的公司都不會虧待員工。

企業當然只要正派經營,建立良好環境,自然會有能力不錯的員工為企業盡心盡力。

不過,開頭就講了,不能以偏蓋全,因為在這競爭的資本社會裡,工作,就會存在著許多「不盡人意」的東西,我想,社會歷練多的人,應該能體會我講的....


P.S.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要學會不被媒體左右思緒........但,我卻一直被小惡魔左右我的購物慾....
weimingyu wrote:
我在10年前退伍的第...(恕刪)

那是你運氣不好,遇到吃人老闆吧
我們公司七年前大學新人起薪32000
臺灣老闆吃人夠夠是事實,以前要強制提撥退休金的時候不是在那哭天喊地會倒會倒.
現在還不是活的好好的......
一堆人活在過去
又要馬兒跑 又要馬兒不吃草
weimingyu wrote:
我在10年前退伍的第一份新資 1萬6...(恕刪)


這位大哥,你也太誇張了吧,十年前剛好是台灣經濟最好的時候,
1萬6?不曉得你是做什麼的,有這麼低的薪水,
我22年前退伍後第一份工作1萬9,三個月試用期後調到2萬2,再三個月調到2萬5.
現在大學生? 是當年的大學生嗎? 管它台清交還是一般科大或是私校的學生, 能力與態度跟10年前差太多了.
以目前研究所的人數跟10幾年前大學生的人數比差不多. 所以薪水也只能差不多...
景氣差也是事實, 求職態度還是一樣OOXX...
看到中正大學的事件只有一個想法, 中正大學的學生今年不好找工作喔...

==好APP與好朋友分享==
五年前專科畢業去大陸不算
回台灣後月薪四萬二

在台灣進修大學畢業後去其他公司面試 月薪兩萬五 勞健保自付
一面談就是翻開價目表給你看 大學生 25000 最好是從裁縫到開飛機都有證照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