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小康 wrote:
你如果認為醫療是一種...(恕刪)

同鄉的,別跟這種「高級」商人計較了
他這心態,通常眼睛不看地面,只看上意的
不過別擔心,這種人往往也比較需要法律人仕的幫忙。
timshea wrote:
我是位醫師我的看法是...(恕刪)


我聽過一位名醫....

他面對這種病人時...

他講

醫學院要唸七年

你先花一年把生理解剖課上完

認識好自己身體

如果現在你沒時間

不如就相信我的診斷

該病人診斷為胃癌末期....
為什麼可以扯出中藥來,文章哪裡有提到中藥?

大部份的醫生都是靠經驗,和他的主觀認知,來決定你的處方

醫生100%一定是對的?

別傻了...

醫生不是神,要100%掌握你的病情是不可能的



文中有提到,有些病人可能只是輕鬆的心理問題

但因為相信心理醫生,變成完全去依賴醫生

沒有醫生、沒有藥,就活不下去

結果心理影響生理,到最後就不成人形了



我相信這本書的出發點是好的

那些人就別再繼續傻下去了
timshea wrote:
我是位醫師我的看法是...(恕刪)


感謝你為病患的付出!!

我希望大家多看點醫學方面的書,最好是可以從入門的開始看,開始去了解自己的身題,這樣才不至於被外面的留言給誤導了。另外也不是鼓勵大家不去信任醫師,只是多少該有自己的判斷力,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這樣也可以避免掉一些醫療糾紛。尤其是現在的部分醫師在開刀前都不說明手術的後遺症,開刀後出了問題才又忙著推卸責任,造成病患的不信任。醫病關係是需要雙方面去努力的,如果願意多讓患者知道了解他的病況,以及要用什麼方法去治療,我想病患會更加信任這位醫師。



我菜就是該死 wrote:
我聽過一位名醫....

他面對這種病人時...

他講

醫學院要唸七年

你先花一年把生理解剖課上完

認識好自己身體

如果現在你沒時間

不如就相信我的診斷

該病人診斷為胃癌末期........(恕刪)



這回答倒是挺絕的。

不過在我了解裡,除非是夠資深,夠受人信服,否則這樣講(在現今的醫病關係裡)還是可能引起爭議。

幾年以前,我治療一位三十歲出頭得到腦炎的已婚女子。她因為腦部發炎引起癲癇,而且會有一些動作障礙例如手腳亂揮,以及精神障礙如亂叫,簡單來說就是腦炎的併發症。我除了處理腦炎本身之外,就是為了她的精神狀態不穩定而疲累不堪。

患者的神智一直不算清楚,而她的婆婆與家屬每天儘管跟我問一大堆病情,我也是解釋類似的話(因為腦炎除了完整的藥物天數治療後,就只能觀察,調藥;根據主觀評估和客觀的儀器檢查來推論能進步到多少)。

患者婆婆每天哭給我看,說她的親家一定會責怪她,說沒有把媳婦照顧好、、、、。
我告訴她,她媳婦目前進展有限,我們會盡力,但是效果可能沒那麼快。而以用藥一周後的進步程度來看,或許也不容易清醒。
但她就是指著我鼻子說,我看起來太年輕,能力應該不夠,不然她媳婦怎麼都不能清醒?
我最好找全科所有醫師來跟她媳婦會診、、、。
其實我也問過幾位醫師意見,大家都認為目前的治療方式已經算恰當。
我也可以了解她的擔憂與無奈。只能安慰她說我們會盡力,但有些時候醫學畢竟不是萬能。

後來她說,幾年前有一位鄰居得了跟她媳婦一模一樣的症狀,是看我們科一位教授之後改善的。所以要求我一定要找那位教授來。

那位教授本來已經半退休,也不照顧病房患者了。但在我一再要求下,他專程跑了一趟來看這患者。
家屬十幾位排排站,問說患者何時可以醒?這教授說話一向很直(聽者要說是很"衝"也可以),直覺說:"啊~~我又不是神,怎麼會知道她何時清醒?"
我在旁邊聽,嚇了一跳!因為我很誠懇的與家屬互動了十幾天,每天光在床邊回答家屬問題都解釋二十幾分鐘(每天得查房兩小時,很累),卻還是感覺她們對我的能力很質疑。教授這一講,不惹家屬生氣才怪?

想不到這一說,幾位家屬馬上必恭必敬接著說:"教授、、、你是我們的神!請幫幫忙。
轉頭看我晾在一旁,也跟著說:"啊~~ 其實這位醫生~~也是我們的神啦、、、、"。
從前幾天咄咄逼人讓我疲於應對,到此刻忽然和氣起來,我都不知如何答腔了。

後來教授替我跟家屬說,說該用的藥物我都在使用中了,他來治療也是一樣的作法,目前只能觀察後續進展了。
才替我那幾天與家屬互動的尷尬場景,暫時解了圍。

只是後來,我還是將患者轉給另外一位主任級醫師照顧了。不是想逃避,而是基於患者家屬的信任感(她們比較信任資深的)。

常常覺得醫療不僅止於醫術經驗,或溝通誠懇夠不夠而已;其實年紀、外表等等的信任感也是很大因素。
就像人家說"先生緣",假使互信不足甚至已經有些動搖,再怎麼努力,家屬只會覺得你想佔著病患
(ex. 死要面子,不肯放手)。
那時不如請更資深的醫師求援,至少比較有說服力。

兼善天下的心情故事 http://timshea.pixnet.net/blog/
> 你如果認為醫療是一種商業行為,
> 那就請拿出服務業之精神,
> 多為客戶著想,
> 不要只想賺錢又不想負責任。


這種想法只是一廂情願
我就請問你, 一個人來醫院說頭暈三天前撞到, 沒有神經學症狀想做電腦斷層
如果你是醫師, 這種不符合健保適應症的你是排或不排?

不排~~淪為某些無知憤青的沒醫德
排了~~健保砍你50倍, 相當於25萬元罰款, 雖然不會全額算在頭上,
一個月薪20來萬的醫院醫師有多少錢可以扣?

再來, 即便健保沒核刪, 國家給醫師把關財務的責任,
可以因為病人難搞或是叫聲沒醫德就乖乖向這種硬凹的人讓步嗎?
況且健保並沒有封死自費檢查的路~~要知道台灣的醫療就算自費也是便宜到爆, 比東南亞還便宜

碰到最多的是, 當問家屬說因為不符合健保, 但自費可以做的時候
通常連一毛錢都不想出或者互相推託~~你如果認為不做會死, 區區幾千元跟病人的命結果你選擇的是錢不是嗎?

實際上我也同意醫界的確有一群敗類, 而且他們通常地位崇高.
但是如果因為這樣就否定所有對醫界不公的事物, 那麼只是在助紂為虐罷了

你如果認為就醫是一種非商業行為,
那就請拿出公民責任之精神,不要隨便就醫, 不要啥都想做卻啥錢都不想出的浪費公眾醫療資源
多為社會跟國家財政著想,
不要只想權利又不想負責任。


cwh0128 wrote:
另外附帶一提
相信大家常常會拿許多健康食品去問醫生有沒有用
有一次我聽到一個醫生回覆病患:
這個東西喔,有沒有用我持保留態度
但我覺得,如果它真的像他說的那麼有用的話
為何不去申請"藥品"反而去申請"食品"
如果藥品申請通過了,他可以賺更多的錢...(恕刪)

1. 藥品要過臨床實驗 (耗資至少兩到四百萬美元). 健康食品不用.
2. 藥品要藥價管制. 健康食品不用.
3. 多數藥品不能任意購買服用(要醫師處方). 健康食品不用.

我菜就是該死 wrote:
副作用是嗜睡... ...(恕刪)

嘻嘻~
沒錯~~
但是我個人心得是....



抗組織氨吃久了好像會產生心悸,
甚至有一點憂鬱,
但是還有一種更大的副作用,
就是晚上吃,
隔天早上不會升旗。
以上用藥心得是針對我個人所產生。
Firstmind wrote:
每種藥都有其副作用..

但是西方教育卻教導人們把藥物當成仙丹..


您是看到哪本書上 寫上這段?

哪間學校 教過這句?

timshea wrote:
我是位醫師
我的看法是
具備一些醫療常識是好的。但不應該完全依賴網路上所找到的隻字片語、反而不願相信眼前醫師的分析。
醫生當然可能判斷錯誤,但錯誤率應該比大多數患者拿著剪報,或者道聽塗說的的意見來得可信得多。
我常常遇到患者從網路上印一段"奇摩知識"之類的問題來問我,或是網路上的對話、剪報等,
說他的症狀完全跟發問者一模一樣。
所以一定是一模一樣的病!
或者說,他的鄰居某某人跟他病症一模一樣,所以鄰居建議他一定要做某項檢查、或吃某種藥才行。
我得花些時間跟他溝通,說這"不完全相同"。
但他又不一定相信。
面對這樣的患者,說挫折感可能沉重了些,大概只能說沒緣分吧。
當然你願不願意跟醫師溝通,以及你的醫師願不願意跟你分析,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自認為是願意跟患者或家屬解釋的醫師,但是遇到一些情況,也很無奈。...(恕刪)


本文最佳句:

"具備一些醫療常識是好的。但不應該完全依賴網路上所找到的隻字片語、反而不願相信眼前醫師的分析。
醫生當然可能判斷錯誤,但錯誤率應該比大多數患者拿著剪報,或者道聽塗說的的意見來得可信得多。"



受過醫療專業訓練的專業醫療人員

雖不敢保證能100%掌握實際病情

但也比一般民眾自己臆測及判斷自己的病情來的準確

面對每一位來自社會不同階層 教育程度不一 成長背景各異的患者

醫師要以不同的說法讓患者了解病情及治療方式

但患者卻不一定能夠接受


醫師看每一位病患 都是站在客觀的角度來診查

可是患者往往會被自己牽著走 而不願意相信專業?

P.S.:antihistamine應該是抗組織"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