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局部的小戰場中 幾百人 幾千人的戰鬥中表現得特別武勇 戰勝了 有名聲了 在這樣的戰鬥中勝利多次甚至是砍了某人的腦袋是不是就得以被稱為名將印象中 日本當時戰爭的編制 是把兵隊分派給各將領小隊的一隊300人 500人 千多人然後一堆小隊浩浩蕩蕩出發 布陣 (其實這狀況在各大名之間皆不同)恩....此時小弟就很懷疑一個帶領這樣小隊的武將 在數萬人的大會戰中 能發揮甚麼樣的力量XD對於習慣小規模戰鬥的指揮者來說 也是一項考驗
總統先生 wrote:面對一堆膿包,一場仗...(恕刪) 我看的是當年明月版的明朝那些事兒 (如果要說大陸的業餘作家沒有公信力, 那就沒得說了)這中間來來往往的過程很多, 剛開始明朝也派了一些膿包出戰結果戰敗但是最好玩的是中間一些騙子穿梭其中, 加上語言隔閡.... 其實很搞笑的一段歷史至於打七年這件事....其實中間也不是天天打仗, 中間大家還坐下來握手言和 (雖然是搞笑的)更何況日本中間撤退過, 又捲土重來.... 明朝還派使臣去跟豐臣秀吉聊過再加上人家在朝鮮打仗, 各自跟北京還有大阪的聯絡也要一點時間打個七年不算長啦~~有人要跟我借書去看嗎?押金五百一本, 不用租金, 一本看一個月.... 看完你還書我還錢意者請PM
kshs22 wrote:所以日本戰國名將到底是不是膿包?...(恕刪) 應該說同一個條件環境限制下,像是他們國內的戰國戰爭,彼此的比較就可以分出高下,才有名將跟蠢將之分。但是碰到當時算是戰爭裝備還先進齊全的明軍,火器差一節之下,名將也無所作為了。看過的資料中,朝鮮人自己某些人反而比較顯眼。(笨得有夠笨,強的有夠強)像是李舜臣,該資料上認為他真的是世界級的海軍將領。幾次海戰之中,對於敵我強度的判別、地形的利用、個人的眼光智慧判斷…都是一等一的。(我不喜歡韓國人,不過人家的強者還是要持平看待,資料上所述幾個戰爭條件,李舜臣都超級不利,但是都大勝居多。)但是朝鮮人自己內鬥跟爛將領也很多,像是李舜臣也被內鬥關起來過,結果接手的將領把李舜臣辛辛苦苦搞起來的艦隊,整個給日海軍當菜,整個被打光,敗到自己都掛點。後來朝鮮人才警覺做了大錯事,才把李舜臣放出來重新任命為海軍總司令…不過只剩下幾艘比舢舨還大一點的船了。不過李舜臣超級猛,靠幾艘舢舨竟然把日本調過來追殺的上百艘戰艦給打敗…只能說還好出了個李舜臣,不然日本猴子可能真的有希望佔領朝鮮,因為朝鮮人當時被日人打怕了,軍備又差日軍一截,又被一場一場打敗、打到膽都寒了日軍只要把幾個反抗的強者抓來殺了,剩下的軟骨頭很快就會服軟。不過最後還是會看明朝的態度,當時還是超級強權的明朝,沒有啥明顯的大內憂外患,專心打,小日本還是抵擋不了的。明軍也是好狗運,日本鐵砲是單兵,而明軍用的是當時最先進的大砲級戰備…不然就真的囧了,因為之後中國方面的軍備就越來越爛,據說八國聯軍之後,有人翻到倉庫封存的火器竟然比當時八國聯軍用的還強(只是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