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nekuo wrote:
純粹感想...有謬誤...(恕刪)
小弟從工作就留在高雄, 高雄的進步相信大家都看的到. 回歸捷運討論, 一開始的免費試乘小弟有參與, 還記得第一
天就抱著高興的心情也馬上買了一卡通算是支持這項建設. 小弟也承認那時也有"哇~高雄也有捷運"的心態. 小弟
公司就在捷運旁, 也想著要天天搭捷運去上班的夢.
.........分格線................................
小弟是個機車族, 實際上上班時小弟還是以機車為主. 除了方便及習慣外就是票價的問題. 機車一桶油100元可以
上一個禮拜, 但搭捷運只能三天. 但小弟還是覺得捷運必需存在, 原因:
- 城市間的比較本來就存在, 但要是良性的. 城市的進步本來平常要努力, 總不能有什麼機會要給高雄時卻發現高
雄什麼都沒有, 不管是市容與或公共建設.
- 機車是高雄人的習慣並不代表每個人. 高雄在這幾年的努力的確有發展觀光的本錢. 現階段捷運皆可至大部份景
點, 可以給觀光客一個很直接的動線選擇. 還記得小弟同學來高雄玩, 就是搭著捷運到85大樓觀看整個高雄
- 機車族最怕下雨了, 雨季時小弟也確實享受過捷運的好處, 到公司時全身都是乾的..
以上是小弟的觀點, 也是捷運帶給小弟的記憶, 謝謝.
samling wrote:
你不知道中山路速限6...(恕刪)
那我請問你在那一條路照速限在走了
我真心建議你在每一條路上都照速限走
對交通設計有"一丁點"概念的都知道
路越寬大家衝越快
只有看到警察及測速照像機才會表現得尊敬一點
把所有車道全部混在一起的設計最爛
如果80米的快車道及慢車道混合使用讓你覺得很舒坦的話
你可以想像一下四維民權路的狀況有何不同
當然中山路中央無法種大樹了
但把一條高雄最重要的形象大道搞成"直線加速道"
把兩側人行空間原本大樹換成樹苗培育場...
難怪中山中正的商圈難以因捷運而貴
高捷的虧本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
但要在意的是新聞背後的真正目的
高捷現在的說詞是"虧本是因為市府壓著他們的錢不還"
絕不是說其他營運、運量上的問題
所以說新聞是被刻意表達出來的
台北捷運扣掉成本
賺了多少錢
前面有會員說台北捷運要400年才回本
那台北捷運應該也是賠錢貨
為何要做呢
重點應該是
政府工程本來就是以服務人民為主
如果只以運量及虧損來看
那偏遠地方就不要有大眾運輸了
這公平嗎
顯然這是不成熟的觀點
如果把台北跟高雄的預算及補助款對調
也在陽明山開採石灰
並在市區設立工業區(佔地要跟高雄一樣80公頃)
像高雄一樣
我相信10年後
樓主的說法會改觀
其實如果改成各縣市自給自足
相信台北是最慘的
因為台北沒有農業
沒有工業
沒有煉油場
沒有幾家加工場
你認為自給自足後台北可以撐多久
台北不是都靠別的縣市過活嗎
捷運量只要住的人口多
經濟改善
相信坐的人會更多
高雄雖然被工業壓抑發展30年
但後來這10年的發展
不是台北可以比的
扣掉政府的預算補助(560億)
你認為台北會是什景況呢!
想想看,木柵線還沒開通前,麟光站,辛亥站 那邊的發展是什麼?
記憶中只有墳墓吧?!
現在呢?還不是打著『大安區最便宜的房價』?新成屋一坪飆破 30萬?
捷運可以讓城市的發展向外擴大,因為不是所有居民都有辦法『自行』想辦法移動
(玩過模擬城市? 要有交通,才能讓城市的發展加速而且平均)
現在老是說台北捷運很方便,當年只有木柵線剛成立的時候,什麼感覺?
還不是認為那一條線根本沒有什麼用,去看看動物園而已???
台北捷運真正成為『大眾捷運』,是板南線跟淡水線開通後造成的路網效應
別在路網效應未成形前拼命放砲。
就算是單純發展觀光的城市,居民也有要求交通便利的權力。

不知有多少網友說過北捷會賺錢是因為"是政府出錢蓋的".
怎麼到現在還有人覺得北捷是"真正"賺錢...

全世界真正賺錢的捷運路線"只有"香港和東京~~~!!!
其他都是賠錢貨!
紐約地鐵這麼多人搭還是賠錢,但新路線還是一直蓋.
所以他們都是笨蛋,就台灣人最聰明.

況且,捷運(還有下水道工程...等等)這東西是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必須"的"基礎建設"
是政府早就應該做的,不應該是中央"施捨"給地方這種心態
百姓繳稅金,政府為百姓建設理所當然!
怎麼政府會有"搭捷運人少會賠錢,所以不需要捷運"這種論點??
我繳了稅金給政府建設,但政府說這建設賺不了錢,所以不想蓋?
可笑的是還有百姓認同.....

那請把稅金退還給我吧~~~!!!

請公平對待,把北捷興建成本,人口數,路線公里數,營運成本都加進去,再來講北捷有沒有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