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貶值可以提振出口?央行快被學者跟政客擊倒了。

其實暫時不用說到台幣兌美金是多少,單看台幣的價值就可以了。

之前台幣的價格比較高時,可以用比較少的台幣買國外的東西。
台幣低時,就可以用比較多的台幣買國外的東西。
這是以台幣買國外的東西來談。

不過,台幣的價值降低時,會導致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在來看台灣內的狀況。
之前一個蛋只要3圓,通貨膨脹後,一個蛋可能要5圓。
這些都是新台幣計價的喔~~~

為了避免這個狀況,通常央行未來的態度採取貶值時,必定要採取通貨膨脹所必需的政策,如提高準備率,將錢收回央行等等。而這些措施,又將導致許多後續的狀況,熱錢減少,投資額減少,乘數效果減少等等。

再者,以進出口的角度去看這一些,假設台幣兌美金1:32。
我賣國外美幣是10圓,台幣可以收到320。如果台幣貶到1:34,那我同樣的訂價,出口可以收到340..
出口商為了進行價格競爭,台幣同樣要收320,美金的訂價就可以低一些爭取比較多的數量。
在基本的經濟學的常識中,數量高,價格低;數量低,價格高。
反過來就是,價格低,數量多;價格高,數量少。
所以理論上,價格低,出口可以賣更多數量,換算回台幣,台幣的總收益單價雖然不變,但數量多,總收入就高了。

不過,進出口所採取的匯率都是一樣的。再加上,進口會有所謂的『稅』,這些『稅』的利基,卻是以台幣計價。
今天進口一個10美元的東西,要320台幣。關稅10%+5%營業稅,要被課48圓的稅金。
台幣貶值,一個進口10美元的東西,卻要340台幣,稅基都沒變,但稅金卻變成了51圓。
所以本來進口一個10圓的東西,成本是368圓,貶值後卻變成391圓....
368-391= -23 進口商要多付23圓台幣買同樣的東西。
進口商為了一定的獲利空間,就會漲價...
本來在台灣賣500,現在可能賣529.....
這時候,老百姓就覺得,為什麼東西都變『貴』了。
之前,麵粉、小麥、大豆等基本原物料的農產品漲價,影響所及,就是看的到的東西幾乎全面大漲價。
沙拉油,麵包..................
因為『 台灣是嚴重仰賴進口的國家 』。


這還只是一個很簡單的估算,影響層面會比目前我這邊所說的還要廣的多。
所以說,只有一個很簡單的話....................
如果經濟因素只有控制貶值這麼簡單,哪需要央行總裁...
經濟學這麼簡單,就不用出一大堆博士,大家還再爭取諾貝爾經濟學獎了....

附帶一提,台灣採取的是單一匯率制。
oviraptor wrote:
台灣在老李總統時代也是因為老美的關係
一路衝上1:27
原本淹腳目的錢就洩光光,連工作機會也跑光光了
(恕刪)

胡說八道也要有個限度
李登輝繼任總統時匯率就大概在1:28.5左右
台幣大幅升值是在75及76年間
匯率從1:40升值到1:28.5
真懷疑你到底有沒有看過資料?
就隨便信口開河
RC-YUAN wrote:
為何人民幣一直不肯大幅貶值?
...(恕刪)

這句話我就不同意了
目前大陸快速成長 一但大貶
帶來的通膨會很可怕
尤其是現在的大陸
所以現在大陸才會考慮升息或升殖來應戰通膨


經濟要從總體來看
不能單純就進出口及競爭力的角度著手
要像委內瑞拉的總統查維斯,上星期宣布幣值貶值50%
他們出口很多油,所以賺翻了

還宣布進口民生相關物資匯率不變

有人這樣子玩的嗎?

大家好~

其實大家直覺地想到「貶值可以壓低台灣產品的報價,以利出口」
但是這樣是沒用地

因為貶值會造成進口原料的價格「相對上漲」,
能源的價格也會「相對上漲」,

所以相抵之下,不會賺更多,也許會多賺一點。
但是貨幣貶值,會造成貨幣被拋售->政府籌資困難->印更多鈔票或是加稅->再貶值。
還有貨幣劇烈震盪,會導致廠商庫存損失。
諸多問題。例如亞洲貨幣競貶
如果貶值可以提振經濟、那央行只要不停印鈔票就OK啦。太好幹了


韓國貨幣震盪幅度,如下圖


台幣(藍色)與韓元(紅色)震盪幅度比較圖,如下圖



不知道各位喜歡哪一種?
介於0與1的中間,是沒有標準的,端看當時心情來決定
chin4001 wrote:
胡說八道也要有個限度...(恕刪)


這麼激動呀...

1985年台幣對美元低到1:40的低點之後
確實就開始緩步升值
但一路衝到1:28(1989)
乃至後來最高的1:24多(1992)
都是老李在位時的事沒錯呀



我心中有海綿寶寶 wrote:
其實大家直覺地想到「貶值可以壓低台灣產品的報價,以利出口」
但是這樣是沒用地
(恕刪)

那不是直覺是事實

只是整體的經濟情勢不只是出口而已
貨幣貶值雖有利出口
但同樣的會衍生出其它不利的經濟情況
故可以說貶值不見的有利於整體經濟
貶值是有利於出口貿易還是事實
oviraptor wrote:
這麼激動呀...

1985年台幣對美元低到1:40的低點之後
確實就開始緩步升值
但一路衝到1:28(1989)
乃至後來最高的1:24多(1992)
都是老李在位時的事沒錯呀...(恕刪)

這裡要附加說明,過去台幣對美元1:40這是"固定匯率",
不是現在的"浮動匯率",簡單點說進出口商容易控制成本預算,

oviraptor wrote:
這麼激動呀...

1985年台幣對美元低到1:40的低點之後
確實就開始緩步升值
但一路衝到1:28(1989)
乃至後來最高的1:24多(1992)
都是老李在位時的事沒錯呀
(恕刪)

激動?
不至於
只是看不慣而已

到現在你還要硬凹?

李登輝1988年1月繼任時匯率就是1:28.5
匯率從1:40升值到1:28.5是蔣經國在任的事
這也算李登輝的?

再者
匯率升值是否如你所言
造成台灣經濟不利的影響?
還有待商榷
世界上任何一個經濟體的“經濟奇跡”都是在幣值低估的情況下創造的,都因升值而宣告結束。
這件事情上因為見解、利益而引發的口水戰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所以重申一遍,小馬哥應該拔出手槍,大喊:貶!聽我的,只準聽我的,不聽我的全斃了!這件事情上不講民主!ok,臺灣再次起飛。
如果你們在這個問題上討論七八年,等你們討論結束,那麽大陸沿海地區的人均GDP已經超過2w美元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