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簡繁之爭的重點是在於:當年在全面西化與中學為體的學術爭議時,在全面改拼音文字與簡化中文字間的選擇.當年的文人認為,因為西方人的拼音文字容易書寫,也容易與語言結合--小孩子只會聽說不會讀寫,只要學會簡單的拼音規則後,很容易就能將口說的轉成手寫的.而且當當時他們認為西方文化進步得快的原因是手寫迅速,印刷簡便(打字機);中文太複雜且不易讀寫,也不易與語言結合---所以推動全面拼音但是當時又有一批人認為,中文之美不能被蠻夷文字取代,必須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中文太複雜的問題好解決--就簡化就可以了,簡化字本來就存在了,只要拿草書來用就好了(草書與楷書等於書寫體與印刷體)...最後是簡化中文的這一派獲勝...最後就是大家看到的簡體字...就當時的文化環境而言,為了傳播知識,將文字拼音與簡化是不得不做的唯二方法,誰知道沒過幾年,電腦出來了,中文與英文在電腦裡輸入的難易度其實差不多,傳播的載體也從紙筆變成電子文件,這時回頭看簡繁體與拼音化就變得可笑了再者,當年為了掃除文盲所推行的簡化字運動,經過多年的驗證後,發現學習簡化字與正體字對於小孩子完全沒差別(台灣與大陸教育比較);而對於已經是文盲的大人,給他簡化字與繁體字都一樣不認識,不想學習的態度不會因為中文簡化而改變.如同前面部份網友,看到簡體字就跳過(不願意學習),也有部份網友看到簡體會逐字猜測(願意學習)---學習的意願不會因為字本身改變而而改變...ps.我是在台灣接受繁體字教育的,我在1980年間就學會大部份的簡化字了,書寫一點也沒問題,主要是讀的科系的關係必須學習簡化字,其實只要願意學,學簡體等於學另一種語言,為什麼有人不會排斥學英文但會排斥簡體呢?
朴先生 wrote:現在大陸人對於繁體字...(恕刪) 其實不管學繁識簡,或是學簡識繁, 都沒想像的那麼困難而且以大陸來說, 年輕一輩的,比年老的更認得繁體字主要是網路普遍及教育普及的關係以我們公司來說,在大陸廠一樣規定使用繁體中文新進員工也很快就能適應了, 看得懂一定沒問題但是書寫, 有些簡體共用字,比較容易判斷錯誤像"傑杰" "後后"...
pehsnuter wrote:.簡體字是進步,不是殘障為何要浪費腦力去辨識筆畫較多的文字?為何要浪費體力與時間去書寫筆畫比較多的文字?這麼喜歡文字的"美感",那不乾脆直接寫甲骨文象形文,跟畫畫一樣更有美感. 那要進步幹嘛不徹底一點????中國當初不是也曾計畫文字全面羅馬拼音化嗎?怎不推行?拼音化的話就根本不用記字型呀!幾個拼音字母就解決啦!
鄭南松 wrote:繁體字從來都是自然演...(恕刪) 文字的變革沒有甚麼所謂"自然演化"這回事而是跟當代政權的推動有關聯例如秦朝統一中國後為了書同文,命令李斯發展的小篆是由大篆簡化而來又像漢代的隸書,由來跟政權的輪替以及小篆筆劃太多難寫有關,從這些發展脈絡可以知道文字的改變需要政權的推動,且筆畫有越改越簡單的趨勢,文字筆畫兩千年不變未必是好事,覺得書寫麻煩就改簡單也很正常,小時候抄課文就還滿怨嘆怎麼台灣不是用簡體中文,手寫得累死人,現在會去大陸,雖然簡體中文看不習慣,但是這顯然是一個進步正確的道路,回到台灣,到處都是繁體中文,彷彿有種回到過去的感覺XD怎麼不是殘障,退化當進步?簡體字看起來非常痛苦而且不入流,香港那邊就看到有人說好好的一個葉問大陸偏要弄成口十問,非常低級 你是哪位國學大師?入不入流低不低級豈是你說得算文字變革大多是越改越簡單,長久維持不變或是越改越難是文化倒退你的認知很有趣,退步當進步,進步當退步~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