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一部精采的大陸連續劇: 茶館

謝謝您馬爺!

我還是正經一些再細說為何這麼喜歡"茶館"這部戲好了。
原因之一是我在這部戲裡看到了很多傳統文化的呈現:

數來寶
看到大傻楊在大街上數來寶, 這讓我了解到數來寶可能源自那些為了生活流浪在街頭的賣藝人。而最早的數來寶不是拿竹板而是用牛骨板來敲打節拍, 上面還串鈴。而這些最底層的市井小民, 他們的情操甚至比當時當官的要來的高。

養蟈蟈、小黃雀
這蟈蟈、黃雀可不是亂養的。蟈蟈身上有什麼特色、牠的戰鬥力、叫聲、身上的盔甲顏色, 都決定了牠的價值。還有那小黃雀的叫聲、姿態為何讓人如此著迷, 在劇中都有詳細描寫。更別提用來裝這些"寵物"的罐子和鳥籠了, 可能都是件藝術品。也只有揮金如土的"少爺"們才玩得起。劇中甚至還有一位黃二爺手持一隻鷹!

禮數
一些滿清旗人的禮數, 見人作揖問好的方式, 君子間互相欣賞尊重的禮儀。外出身上還要帶塊乾淨的白布, 到了茶館還要把那塊布攤在桌上放茶杯零食, 為了不弄髒桌子。

這些東西不一定全部是好的(例如過度沉迷蟈蟈、黃雀), 但這些都是文化的一部分, 而劇裡將這些細節都有深刻的描繪, 讓我在懷古之於, 感覺深入其境。說到頭, 這些不都是人性的表現? 和現在也沒差太多, 只是當初的蟈蟈、黃雀可能現在變成了高端數碼產品而已。

再來還是不得不說到老舍對人性的了解與人物的觀察力, 這和他的成長背景與環境有關, 他就是生長在那個兵荒馬亂的時代。讓人不禁為以前的人感到難過, 生活在那個年代真的很苦! 但老舍依然能用一種嘲諷與幽默的心面對環境的困苦, 堅韌的活著。雖說最後他為了保全自身的人格選擇了悲劇的方式結束生命, 但他給後人留下的寶貝, 會讓人一輩子懷念他, 也許他就像劇中的王利發, 永遠活在人們心裡。
♩ ♩ Just~ you know why~~~ ♩ ♩
目前進度是15集...
劇中的角色 人物個性分明 ...

雖說都是一些小人物的生活情境,但總覺得劇情走向,

最後的結局應該也不會太好。

劇中人物無權無勢的小人物一一死去,或是總是沒有好下場( 目前第十五集都是如此) ,

小小的九品宮,或是寡婦,因飢荒而賣女的父女... (.慘...)

為奸行惡的小人(鐵嘴、麻子),鄉人皆知二人素行不良,卻好像二人還是混得開...

平時也到處拐騙,甚至間接或直接逼死人,也絲毫不見良心不安。

還有馬五爺以宗教為名,不見宗教的愛人之心而助人,反而趁著時局不好而勾結洋人,

進行人口販賣...

加上仗著工作權勢常勒索的二官差嘴臉,對照為了朋友之義而處處干冒被砍頭的王掌櫃...



看到目前的進度,心中實在是只有淡淡的哀愁...
林雨立 wrote:
目前進度是15集.....(恕刪)

呵....我現在看到28集.....

感覺開始有點在拖戲....沒有前面那麼緊湊....
那個唐鐵嘴和劉麻子實在壞到骨子裡去了.... 小人尖嘴猴腮的樣子完全演出來了! 對那兩位演員非常佩服!!
演劉麻子那位以前好像還主持過上海一個男女相親節目: 相約星期六.... 沒想到他的演技也那麼好!

這部劇情確實有悲傷、有憤怒, 但也有幽默的一面。尤其是每次壞人下圈套想害掌櫃的, 掌櫃的都將計就計, 最後反將回去。還有那個龐公公壞雖壞, 但是很搞笑。最可惡就是那馬五爺, 胸前掛著一十字架, 裡子卻幹著傷天害理之事! 更別提那兩個當差的"白道流氓".... 每次看到他們進來茶館, 我的心就揪成一團! 想把他們兩個丟到垃圾桶..... 但還是不得不佩服他們二位的演技! 一舉手一投足要演得那麼壞, 還真的不容易!

我想這部戲確實看了心裡五味雜陳, 但反觀現今的社會, 這樣的事還是天天在上演著...
我想這是作者故意點出人性黑暗的一面, 讓作為文明人類的我們有個反省....

感謝您的回文!
♩ ♩ Just~ you know why~~~ ♩ ♩
T351286 wrote:
謝謝您馬爺! 我還是...(恕刪)


《茶館》看了幾集,覺得裡面旗人真有禮,也只有這些被國家養著不用謀生的人才能那麼體面。

中國廣播網上面有篇“《茶馆》重现名剧 细品老北京范儿”的講了好多電視劇裡北京當時的習俗,很有趣。

".....黄胖子熬了一宿的鹰,进茶馆酒招呼来碗“酽”的,老北京喝茶讲究茶卤冲兑,用浓茶兑出淡茶,以方便匀茶味,这也是因为老北京人讲究喝香片而非绿茶的缘故。老北京喝茶,讲究“香不香”,是不是新茶倒在次要,香片是茉莉花熏出来的花茶,喝“小叶茉莉双熏”是有钱人的体现。而穷人要讲究点的,就喝“高末儿”,这个在电视剧中也有体现,算卦的唐铁嘴给翡翠扳指找买主儿时,就特特的要了一碗高末儿,所谓高末儿,就是卖茶剩下的茶叶碎片,好坏都匀在一起,自然能沾上点好茶的香味,但本质上就是茶叶碎渣,所以一句高末儿,他的地位和经济状况也就尽露无遗......。"
amitakso wrote:
《茶館》看了幾集,覺...(恕刪)

超感謝amitakso爺的詳細解說!
原來當時旗人是被國家養的? 怪不得我覺得奇怪怎麼看戲裡的常二爺都不用工作, 以為他只靠家裡財產過活....
中國廣播網那篇解說茶館那篇我會再去找來詳細閱讀!

我在百度找到了, 新浪上也有, 在這裡把連結貼上, 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去看看:

《茶馆》重现名剧 细品老北京范儿


再次感謝您的回文!
♩ ♩ Just~ you know why~~~ ♩ ♩
恩,提茶馆,看茶馆,就要看老舍先生,的生活背景,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刻画小人物,比如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龙须沟,鼓书艺人还有断魂枪等,大多是悲剧结局,这也和他那个大时代相符,刻苦铭心的疼才练就这么多流世的作品,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人性如常,才来得共鸣,看古论今,有感慨是应该的,他作品最大贡献该是记下了史,醒世后人。
cdweb wrote:
恩,提茶馆,看茶馆,...(恕刪)

真的! 我看到百度百科上面寫說:

"1930-1936年,老舍先后在山东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在济南这座温和朴实的古城里,老舍和普通的教员、记者、车夫、厨子、说唱艺人、民间拳师为友,汲取民间养分"

難怪他能把這些小人物描寫得那麼真實! 加上他加入過教會, 可能看過那個時代裡道貌岸然的小人, 才能把茶館"馬五爺"那個角色描繪的那麼傳神!

比起那個年代, 我們這個年代算要安逸很多了! 再想到現在社會常聽到說年輕人需要抗壓性, 其實只要借鑑那個時代的人的生活, 就知道自己有多幸福了!

感謝您的回文!
♩ ♩ Just~ you know why~~~ ♩ ♩
T351286 wrote:
謝謝您馬爺! 我還是...(恕刪)


数来宝,说相声,大鼓书,这些东西在当下那个时代,都是不入流的东西,下九流的下九流,和讨饭的没俩样,算是讨饭一种技能,讨饭靠把自己打扮惨惨兮,博人同情,他们呢靠“技”,引人而已,这些东西都是撂地收钱的,我们拿相声来说,他们撂地收钱的时候,特意把收钱用的碗,拿三个指头夹着,手心向内,并不是端着碗收钱,手心向外,就是想告诉别人,我们不是要饭,没伸手。但实际呢,没区别,呵呵。。那时候京戏算最高级,但还是下九流,戏子与妓女等同,这就是阶级。其实就是放到现在。。这样的阶级不一直都在吗?

大陆还是有些好作品,比如鲁迅,巴金,老舍,茅盾,叶圣陶,郭沫若现在还有个活着的冯冀才等等都有一些好作品,只是两岸相隔六十年,有些东西断层了,咋看起来新鲜神秘,但人生本质在那,有多少不同,有多少相同,相信只有交流才能了解,多谢你开这楼,大了说,这是个正面交流,促进友好,小了说,看看人性,警觉自己,也是件幸事。
這兩天才剛看完,前大半段都還算是不錯,到了後半段....開始有點歹戲拖棚
裡面有不少角色都演的十分傳神,劉麻子...唐鐵嘴....這兩個大活寶
whero wrote:
這兩天才剛看完,前大...(恕刪)


我的建议是想看经典,剧情紧凑的,还是要看话剧版本的。纯艺术享受,也很好呢,电视剧多少有演义的部分,多一集就多一些经济效益不是吗?只要不是太过分就好了。

这是北京人艺的出版的话剧版本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X4CAmHHQGVA/


陈宝国的电视剧版本

http://video.baidu.com/s?n=39&word=%B2%E8%B9%DD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