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mtvb wrote:
.把「普通」解釋成「普及通用」小弟是第一次看到,這種用法還真不「普通」~~
.明明家鄉最「普及通用」的話是當地的方言,該方言卻反而不能自稱是「普通話」?...(恕刪)
感謝你回文同時PM了我,不然我可能會漏掉你的回覆。
你說得這些乍看之下是沒有問題的,可是你自己想一下,對個人而言,當然是當地方言才是最普及通用的。
可是對全國而言,即使是方言使用最多人,也不會占全國太多的百分百。
推廣的不只是為了當地,這推廣的,是全國性的,是為了全國老百姓都可以交流而制定的。
當時最有可能作為國語的,除了當時北方方言以外,還有廣東話,因為廣東話有九個音,保留古代漢語(我是指音)最多的就是廣東話,也就是粵語。
但是沒有推廣的原因,就在於難學(與用簡體字,而不用繁體字的意思差不多,都是為了普及,易學,不難),所以選擇了北方方言的普通話。
普及通用,並不是我個人的用詞,而是制定普通話標準的人的解釋。這人是大陸播音的鼻祖,也是制定普通話等級的人。他有解釋當時粵語差點就成了國語,以及為什麼沒能成為國語這件事。
呃,忘了說普通話更多東西,我再補充下,北方方言,也和普通話有一定差別,不是純粹拿一個東北三省阿,或者直接以北京話作為全國性語言。
相信您如果去過北京,會發現,咦,北京人的話,怎麼沒幾句聽得懂的?這就會明白,北京話可不是普通話。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普通話沒有兒化音,但北京話一句話裏沒有兩個以上的兒化音,那就不叫北京話。
如果說接近,東北話反而更接近,當然,儘管如此,台灣朋友去東北三省,依舊會發生很多的聽不懂。
大陸不像台灣,台灣會閩南語(臺語)的人占大多數,在大陸,沒有這種事,在前幾位的,可能有一堆方言。
所以選擇北方方言(這裏用詞是北方的時候,您就明白,占了幾乎全國一半,而南方,方言太多,十里不同音,就我所在的鹽城市,底下六七個縣,全講江淮官話,可溝通都有問題)這個占人口比較多的語言,來作為全國標准語,是比較合適的。
所以普通話,只有在乍聽之下,覺得名副其實,極其普通。但明白它的意思後……那更是一整個普通到不行。= =呃,那我幹嘛解釋。。。
所以以北方方言制定的普通話,用以普及通用,OK的。我現在輸入法的詞庫裏在我打普及通用的時候,就有個現成的詞,普及通用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