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亞洲大學排名》的評審標準包括:
同儕的學術評審(30%)、
招聘機構的評審(10%)、
學生與教授比例(20%)、
每位教授發表學術論文的數目(15%)、
每份學術論文獲引述的次數(15%)、
國際教授的評審(2.5%)、
國際學生的評審(2.5%)、
海外學生前來交流(2.5%)及
學生到海外交流(2.5%)。
一般來說,
得諾貝爾獎的教授,在「教授論文數目」與「論文獲引述的次數」有佔很大的優勢。
說是諾貝爾獎的教授有加分,也不為過。
佔分數最高的是:同儕的學術評審,
只要看看港大的教授資歷,如留英(QS好像是英國辨的?)或留美、留歐,
如果評審是國外的教授,則這部份會加分。
如果受評單位是本土教授居多,則在這部份會吃虧。
我也在IEEE看過香港大學的Paper,是很強沒錯,
北大/清華的精英學生有時會請香港大學的教授指導,這也是優勢。
亞洲大學中,我看過最好的學生paper是新加坡大學,
如果是所謂的經典paper,東京大學老教授寫的最強,但可惜的是近年來很少看到東京大學有很好的新paper。
中國的paper是以量取勝,IEEE幾乎都被中國paper攻佔,數量之多,真是嚇死人。
最基本的定義是畢業生 這點爭議較小 雖然有時出現一位得主同時是兩校畢業生的情形
另外,對文學獎與和平獎而言, 有些不適用....
--------------
若是定義得獎時所做的研究所在的大學或研究機構為何? 或是有多少得獎學者在該校做研究?
爭議會比較大
--------------
Nobel Prize得主,以畢業生人數來統計 無庸置疑的是Cambridge目前都還是王者. 名單請參照上文
我比較在意的是以國籍統計, 目前為止美國居第一位, 270人
英國人口僅有美國的20% , 但得獎者人數亦有101, 高居第二
德國第三 76人
法國第四 49人
瑞典第五 30人
瑞士 22人
荷蘭 15
義大利 14
丹麥 13
日本 12
奧地利 11
加拿大 12
前十二名中 八國聯軍打過中國的占7國
證明國家強就是不一樣
乙女座のシャカ wrote:
Already gave u the names, and u r still too lazy to google them. U just totally lost it! End of story! ...(恕刪)
然後勒!
已經證明你唬爛了..
用英文寫就比較不唬爛是嗎? 還真不虧是港仔..
好笑的勒......
要看不懂..再寫一次..
Frank MacFarlane Burnet 跟 John Carew Eccles
是香港哪家大學畢業的啊?
全世界也沒有哪間大學的諾貝爾獎得主是僅以上兩位的.
http://en.wikipedia.org/wiki/Nobel_laureates_by_university_affiliation
真是滿好笑的!
再掰啊? 再幻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