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還是大陸的國語比較文雅?


什麼都有就是沒人買 wrote:
台灣人說話很白話不會咬文嚼自,但是說話比較有水準一點...(恕刪)


我輾轉自大陸地方「台辦」人員聽來的:

招呼台灣來的這些老先生(老兵)們,把人都累死了。動不動就是「請」、「謝謝」、「對不起」,搞得我們也得陪著一天到晚鞠躬哈腰。



jiaju9999999 wrote:
the future...(恕刪)

這不成沒文化的笑話有文化的

jiaju9999999 wrote:
the future after tomorrw
days after tomorrow
明日之后 大概是上面这样才叫 明日之后。
---------------------------


the day after tomorrow,强调的就是明天之后的那一天,就是后天.
电影里的灾难,就是在“后天”这一天到来的.
  
“明日之后”,或者“明日过后”,强调的是“明日”为分界线,明日发生什么了?
其实什么也没有。
明天,没用任何意义。


片名 直译就是后天
电影内容所有的事情都是在“后天”到来的.
和 明天 有一分钱的关系吗。
从片名的直译,到忠于原著也叫 后天.


解释一:明天的明天,即后天。
解释二:最后的一天,后天。
解释三:非先天,人为造成的,后天。
解释四:在天下之后的意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暗喻人们要提高警惕,增强危机感。
解释五: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有时超越自然规律,有时落后于自然规律
解释五:后天--表示虚指
等等等等,不胜枚举

台湾人就是没见识,少见多怪。
明天过后,多傻的翻译啊,中国5000年没出现的词,在台湾出现了。
出现不重要,重要的是还觉得好....(恕刪)


jiaju9999999 wrote:
台湾人就是没见识,少见多怪。
明天过后,多傻的翻译啊,中国5000年没出现的词,在台湾出现了。...(恕刪)




此言謬矣。翻開字典,拿來就用,這叫做「沒見識」;翻開字典,不直接套用,還要有所創新,這才叫做「有見識」。

另外一個,用在電腦世界的名翻譯「Menu」(菜單)。確實,在電腦的操作介面誕生之前,「Menu」在中文世界,只有拿來點菜用,沒別的意義。但如今英文的意義變了,「Menu」被擴充成「電腦上的點選項目」時,還一成不變地譯成「菜單」,那就沒意思了。這時,「有見識」的人露一手,就會翻譯成「選單」;「沒見識」的人繼續「翻開字典、拿來就用」,那就翻成「菜單」了。



台灣的並沒有保持中華文化

很多人、包括台灣人、中國人、香港人
都認為台灣之所以談吐文雅、人民公眾水準比其他華人國家高
的原因、歸類為因為台灣沒有文革
依然保有中華文化的精髓

其實、台灣的水準提升是受日本影響
影響層面包括語言、習慣、公眾水準等

為何如此說呢、去問問台灣現在3、4、5年級生他們年輕時
台灣是否如此
民國大約90年之前、台灣人也是不排隊、亂丟垃圾(那時候有電線桿處便有垃圾)
開車習慣以凶猛著稱(有些人還在車上放黑星以備不時之需)、所到之處講話聲音超大聲、如入無人之境
出國旅遊時、到處喧嘩、導致歐洲那些經典旅館只能開後門讓台灣人進出(因為台灣人有錢但沒水準、飯店為了不影響其他歐美人士所以開另一扇門)

然而現在這現象幾乎降低很多
是如何改變的呢?政府規範的嗎?NO

應該是生活水準提升、精神面提高
當然經濟層面的衰退、沒有那種財大氣出的暴發心態

生活水準提高?那為何生活水準接近台灣的香港、新加坡、韓國
卻沒有台灣這樣的水平呢?

因為我們崇尚日本、一心一意以日本為標竿
香港、新加坡女性大都學習歐美為主
韓國女性日本化也很重
但是男性卻依然我行我素
另外我到覺得、將來上海日本化的程度也會很高

所以、不要在那說台灣因為沒有文革才保留中華文化的錯誤論調



Laohou wrote:
此言謬矣。翻開字典,拿來就用,這叫做「沒見識」;翻開字典,不直接套用,還要有所創新,這才叫做「有見識」...(恕刪)


台灣人很多人現在在動詞詞尾都會加上…的動作
不是只有口語喔,連書寫也經常看到
這種創新,這種見識您覺得如何?
我看了是覺得很想哭啦

klaussshoestring wrote:
台灣人很多人現在在動詞詞尾都會加上…的動作
不是只有口語喔,連書寫也經常看到...(恕刪)


您是說諸如以下的例子吧?

行動電話用戶:「小姐,我這個月的話費帳單異常!」

客服小姐:「先生,您有沒有上我們的自助網站『再做一次確認的動作』呢?」

您要問我的感想,答案是「不敢想」。我的兒子要是說出這樣累贅的中文,我把他捏都捏死了。正確說法:「再確認一次」足矣!

這確實是台灣人的語病,但同樣的現象,在日本也發生。日本話裡「朝OO方向檢討」之類的說法,就有點這樣的味道:越是想表達「親切禮貌」,用的辭彙就越冗長迂迴。大陸人要是聽到台灣人的這種說話方式,聽得全身調雞皮疙瘩,我認了。

我可是有一說一的,別以為我只偏袒台灣喔。



enzolin168 wrote:
台灣的並沒有保持中華...(恕刪)

日本學的誰?不還是傳統儒家禮儀

enzolin168 wrote:
因為我們崇尚日本、一心一意以日本為標竿
香港、新加坡女性大都學習歐美為主
韓國女性日本化也很重
但是男性卻依然我行我素
另外我到覺得、將來上海日本化的程度也會很高

所以、不要在那說台灣因為沒有文革才保留中華文化的錯誤論調...


我想,我在日本待了6年了,可以說說我的看法。

台灣人在時尚流行方面,朝日本靠攏,這話沒錯;但說精神面貌也朝日本看齊,那就不見得了。

台灣店員的服務態度為何比香港要好?我認為是傳統人情味使然。

我在日本待了6年,店員除了制式的微笑與親切態度之外,沒有一次與我主動攀談其他的任何私事。

台灣的店員就不同了,除了基本的對應態度外,有些店員還會因為你帶了一隻可愛的小狗、穿了一套好看的衣服,好奇地和你閒聊兩句。聽出你口音不一樣,還會加問你「台灣生活適應不適應呀?」人情味濃得化不開。

日本店員,任誰都聽得出我外國口音,就是沒人會多問這麼一句。

這樣看來,台灣學日本嗎?我看不是。

有沒有文革,我看還是有影響。台灣信佛的人口多,「因果報應」之說對台灣人還是有嚇阻效果。要是台灣也經歷的文革,不信神也不信鬼,那胡來的人就更多了。





Laohou wrote:
在上海待過四年,回台...(恕刪)


根據小弟的經驗...大陸人不說"做"...反而都是"搞"來"搞"去的...

ex: 台灣:這件事我來做
大陸:這件事兒我來搞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