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laussshoestring wrote:QUEEN的主唱不是...(恕刪) 張雨生甚麼咖~不要拿他來跟QUEEN的主唱Freddie Mercury來相提並論~人家QUEEN可是人類有史以來最成功的樂團^^
這裡有誰知道張雨生在出車禍那幾天做了什麼?第一張惠妹出新專輯張雨生是製作人第二口是心非專輯張雨生也是製作人第三果陀劇場-吻我吧娜娜首次當任音樂總監的也是張雨生出事當天晚上他先載兩名劇場的同事回家然後再回家途中出事樓主以及污衊張雨生的網友你們是看準了張家人善良嗎?才敢在這裡大放厥詞?如果有種請聯絡各大報公布你們認為張雨生酒駕的相關證據否則你們就是公然毀謗本人也會將這篇文章轉貼至張雨生網站供大家評斷張雨生走了十五年他的離開是台灣樂壇的損失十五年前他走在音樂的前頭十五年後大家還是沒跟上再給bis0815一個建議退伍之後的專輯非常建議購買
yuffany wrote:明明就是政府的錯,政府至今都還沒有立法規定開敞蓬車必須戴安全帽,難道開敞篷車的人生命不值錢?根本就是一種歧視! 政府的錯 +1每輛敞篷車都要加上純鋼梁防滾而且時速 250 撞燈桿都不會怎樣
kilo0919 wrote:張雨生甚麼咖~不要拿...(恕刪) 嘴巴請放乾淨一點畢竟QUEEN樂團也是張雨生崇拜當張雨生在加護病房時床邊放的就是QUEEN樂團的音樂以下是張雨生在專輯中的文字紀錄我開始想做這張唱片的時候,野心並不大。在國外行之有年的錄音架構下,來比較本專輯的“劃時代意義”是極為可笑的,所以我只是用再平常不過的心情,籌備一張不太電子的唱片而已,前人典範多有,何必大驚小怪!可是偏偏越走、越覺得壓力無處不在;越陷進去、越發現其深奧實在令人乍舌;越接近完成、越感受到一股非與眾不同不可的迷思!一些同業認為在商業機制下,我有夠膽大妄為,製作助理一再提醒我費用超支的情況,公司內部屢屢投來的迷惘但同情的目光,為宣傳的切入點傷透腦筋…,然而,狀況與變數終會過去,唯有作品會留下來,那些用心、那些靈光閃動瞬間的驚喜會不斷帶給後繼的人希望!LIVE!卡拉OK•台北•我 專輯名稱怪得很!我聽了男女幼老各種反應,最喜歡錄音師反對的理由 ─ 太像散文的名字?!分成三段,是大有道理的(本段應公司要求而寫)。就一體成形的概念而言,這些歌曲都是生活的抽樣,真實的或感覺到的,經驗的或夢想能的,獨特的或不停重複的,有一點兒想像大導演羅勃.阿特曼在 Short Cuts(真不好意思)中展現的那樣。不在乎你認不認同、喜不喜歡每一首歌,只希望你在一個多小時內,有因為什而想了一想!不然,你還可以玩玩文字拼湊遊戲,比方說,卡拉OK台北了我 ─ 這有點像中南部學子的心聲;我把卡拉OK台北了 ─ 這一句話就比較黑了;我保證台北卡拉OK ─ 這像執政黨的口吻;台北要卡拉OK看我 ─ 這就很在野的…,你瞧,慧心一來,巧妙千萬無窮,好玩透了! 在音樂言音樂,專輯的進行與完成之間,這三個名稱正好代表三個不可分割的階段,也隱現音樂的本質。LIVE!卡拉OK 是音樂的初始:我們知道每一張專輯都會有一位叫做製作人的角色,去掉那些浮誇不實的形容詞以後,製作人就會現形成為一個標準的卡拉OK製造者,專門負責把卡拉OK的帶子做好,然後交給歌手唱。在本專輯中,我簡化了很多較專業較理論的部份,選擇真人來演奏該屬於真人的樂器,所以再加上 LIVE 的字眼,以示童叟無欺。台北 是音樂從無到有、變魔術的所在:台北依然是流行音樂自產自銷的大宗,依然是音樂流行的指標都市,也是唱KTV老是排不到隊的繁華地方。在本專輯中,我與樂手於八十三年四月六日進駐台北南港飛碟唱片公司C棟倉庫開始編練,在光輝的五四那天開錄於台北長春路白金錄音室,真比白先勇筆下的台北人更台北。(當然,我們不希望只賣台北啦!)我 音樂的畫龍點精:卡拉OK沒有人唱,它就永遠是卡拉OK,有人唱了,就可能成為白金或黃金歌曲,但也是有成為夜市歌后的可能,所以歌手賦予音樂生命,音樂回饋歌手以質感並大量財富名聲。在本專輯中,我試著用不同種類且落差極大的音樂型態,要求歌者稱職而趨於完美的演出。硬式搖滾、節奏藍調、流行抒情的分寸拿捏,民搖風、輕爵士、帶古典的深淺火侯,讓歌者接受大眾嚴格的評分。 剛剛對製作人的描述忘了最重要的一項,那就是,當遊戲進行到這裡,他必須對所有參與的人說 ─ Game Set!張雨生 83. 8.20.kilo0919 wrote:張雨生甚麼咖~不要拿...(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