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1980年代為何在經濟發展上可以大爆發?


youngmth wrote:
您上加油站用外匯存底...(恕刪)


有要改一下嗎?

洗洗 wrote:
經國先生在1970~...(恕刪)


終於有人說到關鍵了,沒有產業升級,跟不上世界發展的潮流,所以也就不會有更多的發展了。

youngmth wrote:
您上加油站用外匯存底...(恕刪)


看問題如此簡單,台灣人的世界觀都這樣嗎?那真是堪憂了呀。

升值貶值各有優缺點,比如說個最淺顯的,台幣貶值可以增加商品國際競爭力,促進出口,促進出口又可以拉動就業,增加和提高外匯儲備。所以很多時候日本,韓國這些國家都會讓自己的貨幣貶值。

貶值當然也有不好的地方,比較就削弱了國際購買力,貨幣升值和貶值要好好把握,不是簡單的升或者貶哪個好的問題。


主要兩個因素:

1.那個年代中國在睡覺,所以臺灣企業在國際少有對手
2.等到中國後來醒了,台灣很多人只想到前進中國利用廉價勞力(包括政府),一方面培養競爭對手,一方面錯失產業升級機會
當年美國要西進日本要南進
不跟美國去跟日本
還能怎樣呢?

f2003ga wrote:
主要兩個因素:

1.那個年代中國在睡覺,所以台灣企業在國際少有對手
2.等到中國後來醒了,台灣很多人只想到前進中國利用廉價勞力(包括政府),一方面培養競爭對手,一方面錯失產業升級機會...(恕刪)


1.那是機遇,台灣抓住了那個機遇,成了四小龍很好。
2.沒有產業升級是根本,產業升級了就不存在你所說的競爭關係了,過了這個階段還要勞動密集型的加工業幹嘛?台灣有很多人?產業升級做的好,現在台灣應該是一些高端產業了,大陸跟台灣能競爭的也不會有多少。大陸後面還有印度,還有巴西,難道你們還想跟他們競爭加工業?

youngmth wrote:
還有一個,就是1980年代是台幣大幅升值的年代,我記得1980年代就是從對美金40昇到對美金25左右. 一大堆出口企業說這樣不行,但是還是活了下來,並且經濟大幅成長,人民也相對變有錢. 後來控制在30左右,雖然勞工產值各方面其實是增長的,就算以台幣計價的薪資漲幅不大,如果台幣得到該有的升值也是變相的加薪. 表面看來台灣出口是佔了經濟一定比例,但是如果扣掉進口以後剩下的就不多了. 不讓台幣升值來保護少數出口商(其實也不見得保護到)實際上也延緩了經濟成長和人民財富增長....(恕刪)

一個是固定利率一個是浮動利率
固定利率對出口可以換更多台幣
浮動利率對進口可以買更多產品
當然這只是最粗淺的一個解釋

1980年=民國69年,剛經歷68年世界第二次石油危機,與美斷交退出聯合國,
美商通用來台投資電子公司,全世界電子產品由真空管,電晶體,積體電路正在開發中,
台灣產商全力投入開發電子產業.
台灣今天有生產電腦,晶圓技術,全是那時打下的基礎.
68年高速公路剛開通,薪水只有3,4千,一輛1.5小轎車20幾萬,速利1.2近20萬,
沒有冷氣音響電動窗...,
家庭冰箱電視電話是基本,生活費用便宜多了,住外面一個月吃自助餐零食...,1千內打發,
沒有冷氣,電腦,手機,第四台,錄放影機剛出來,隨身聽正流行...
產業升級要伴隨人民的競爭力升級才有意義,現在台灣還那麼多人在跟外勞搶勞力工作,就算滿街都是google、雲端、生技產業,你還不是只能走進去問"有沒有缺粗工" ?
RICE 1502 wrote:
68年高速公路剛開通...,

940nw wrote:
你們都錯了
當年是沒...(恕刪)


你才大錯特錯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