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級起薪低, 其實法令制度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這幾年來, 法令不斷修改, 對勞方的保障越來越多, 本薪以外法令所規定資方要付出的成本也越來越多, 而這些成本是以前並沒有的, 額外墊高的成本,自然就會壓縮到本薪
還有, 現在的年輕人其實並不低薪, 跟以前差不多. 只是因為通貨膨脹的影響, 覺得薪資變低了
我們拿20年前高職程度新鮮人的薪資來跟現在比. 20年前的高職新鮮人的月薪大約只有18000,每週上班六天. 雇主要負擔勞保費, 但當時勞保費率還算低. 健保費與6%退休金那時沒這東西
20年後的今天, XX科技大學與XX技術學院畢業的新鮮人, 月薪22K, 每週上班五天,還要加上健保費與退休金,還有一年7天特休假, 整體成本其實已經墊高到最少28K以上, 就比18K上漲一萬了
鄉民們說:不能拿大學生跟高職生的薪水比
但很抱歉的是, 因為廣開大學的結果, 現在的大學生本質學能只能等同於20年前的高職生, 所以列為同級比較薪資是合理的
所以20年間, 年輕人的起薪就上漲了一萬, 不能說薪資倒退
20年前的大學畢業生月薪是有25000沒錯, 但是現在的大學生必須要跟20年前的高職生列為同等, 而不是跟20年前的大學生同等起薪. 當然, 如果是國立的大學現在的畢業生, 跟20年前的國立大學生同等級敘薪, 這是合理的, 但科技大學與技術學院就很勉強
薪資20年間有漲了一萬, 等同於調薪50%, 其實不少, 只不過通貨膨脹超過50%
而且通貨膨脹不是幾年級的人造成的, 是美國人與歐洲人,還有產油的中東人造成的
七年級並不低薪,也沒有好吃懶做. 只是通貨膨脹了,
我看到的前段班大學生還是非常的優秀。他們專注的地方與我們以前不同。比起我那個年代,他們比較不喜歡死讀書,那是因為現在升學管道多元化,不需要死背硬記也可以憑實力上好大學。他們現在比較具有創造力,因為要有創新才會有機會。我們那個年代,社會不需要創新,但卻需要苦幹實幹才會有機會。
台灣人(應該說整個華人文化)就是喜歡罵下一代的人以彰顯作為長輩的優越感。我父母親那個輩被經歷戰亂的曾祖父罵不懂得吃苦,我這一代被父母代罵不懂得惜福,我們這一代罵下一代草莓。事實上,翻開古書,每一朝代的文人都在讚揚前朝的美好以及抱怨當代的敗壞。
老實說,剛開始工作時我也是被長輩罵得一蹋糊塗,覺得長輩們好厲害好優秀,但是等到我自己爬到這個位置才發現,唉呀,長輩當年根本就是在混,一堆事情做得七零八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