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想了解大陸的河北、北京、哈爾濱這些地方的朋友嗎?貌似比較冷門。


Roadstar wrote:
是不是你們那的人都比較有方向感啊!很久以前去北京玩迷路了,跟公安問路,他就回答像東走五分鐘然後再向南,曾經出國旅遊跟大陸人一起走時,他們也都會用東南西北來說明,我那時候就覺得很不可思議,因為我們這裡問路時回答不會用東南西北來回答,因為重點是,大部分人都搞不清楚東南西北啊!

另外,北京菜有好吃的嗎?我對於北京菜唯一的印象就是很咸。...(恕刪)


應該是分城市的,比如你去天津,就沒人說東南西北,但是北京說東南西北的多,因為北京的方向好認,路都是橫平豎直的,長安街是橫貫東西的,一環、二環。。五環 都是放的,地鐵站很多,裡面都有地圖,對了,還有一點,北京的路牌有,東西向的是白底紅字,南北向的是綠底白字。把這些結合起來大方向是錯不了的,個別地方就得問路人了,比如西直門立交橋,我也走不明白。

再舉個例子,我的家鄉河北省會石家莊,路也都是橫平豎直,而且能從路名分出東南西北,凡是叫「XX路」的都是東西方向的,叫"XX街"的都是南北方向的。

每個城市在規劃的時候一般都是有一定規律的,以後可以注意一下,挺有意思的。


北方吃的確實咸一些,不過北京還好,東北的更咸。北京最有名的就是炸醬麵、烤鴨、京醬肉絲、爆肚、驢肉火燒(這個是河北的,不過河北存在感太低,很多人去北京吃)等。這個就很多了,另外北京有個好處就是可以吃到各地的正宗特色菜,找各地的駐京辦就行了。
一切隨風去 wrote:
應該是分城市的,比如...(恕刪)

我的研究,歌曲茉莉花有兩個版本,宋祖英、黑鴨子等常唱的是江蘇民歌版,今年春晚宋祖英與洋妞合唱的是河北民歌版。其中之一首的茉莉花真的是河北民歌嗎?(台灣小學教科書教的是今年春晚這一首,台灣人比較熟悉)

驢肉聽說很好吃,可惜台灣沒人賣。

cowboytwn wrote:
我的研究,歌曲茉莉花...(恕刪)


茉莉花就是江蘇民歌吧,這個我不是很了解,回頭查一下

民間有一種說法:天上龍肉,地下驢肉。驢肉火燒挺好吃的,河北民間最著名的小吃,其它的吃飯還有很多。
一切隨風去 wrote:
茉莉花就是江蘇民歌吧...(恕刪)

你們是不是都會取別名?這在台灣好像比較少見.

借老爺帳號PO~

你們在外商工作的基層員工(一般辦事員),都會另外取英文名字嗎?還是用中文名字英譯,明明中文比英文好很多,但講話或者EMAIL都硬要參雜英文嗎?即便是文法用錯或者字拼錯,也要裝作英文比中文好的樣子。


mygadget wrote:
你們是不是都會取別名...(恕刪)


很多東西都有別名,有些東西不是別名但是有很多種說法,各地說法不一樣,比如混沌、雲吞、抄手、扁食 指的都是同一種東西,只是各地的不同叫法,再比如你們經常說的打的,其實是,打車、打的都用的,打的是從香港那邊過來的說法。另外還有一些簡稱,比如四川的簡稱是川,別名又叫蜀,河北的簡稱是冀,又被稱為燕趙大地,等等。。

不知道你指的是什麼?舉個別名的例子。

Roadstar wrote:
你們在外商工作的基層員工(一般辦事員),都會另外取英文名字嗎?還是用中文名字英譯,明明中文比英文好很多,但講話或者EMAIL都硬要參雜英文嗎?即便是文法用錯或者字拼錯,也要裝作英文比中文好的樣子。...(恕刪)


在外商的一般都會取個英文名,也有用直接用漢語拼音的,中文名怎麼英譯?這個不知道。

中英文摻雜是從香港那邊傳過來的,中英文摻雜的往往英語不怎麼好或者漢語不怎麼好的。我在01回帖有時候也是,因為我不知道打大陸的用語能不能讓大家看懂,尤其是一些人名、公司名、影視作品名,兩岸的翻譯大不相同。還有一部分就是你說的情況,就是裝作自己英文比中文好,好像會顯得自己高端一樣。


一切隨風去 wrote:
很多東西都有別名,有...(恕刪)

我是指人的名字,應該是說小名吧?
mygadget wrote:
我是指人的名字,應該...(恕刪)


會,這個太常見了但不是每個人都有,什麼石頭、臭小子、丫丫這類的很常見,這些稱呼一般只有很熟悉的人才知道。

長大的話,班裡同學什麼的可能會給起一些外號,比如一個男生的名字中帶個偉字,那他十有八九會被人叫 偉哥
樓主,小弟明天剛好會過去東北,可否介紹哈爾濱,在地小吃方面的,按摩多不多呢..?
另外樓主對黑河熟不熟丫,建不建議到黑河一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