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1059 wrote:
简体化和字母化,从使用上来说提高了使用效率。
比如用拼音打字和注音打字,效率就差很多。


效率有很多方面.
1) 打字效率, 這個是拼熟悉程度

2) 學習效率, 簡體字由於許多字的關聯性及間架被破壞, 許多研究結果顯示, 學習、記憶的效率都比較差. 唯一的優勢是"寫"的速度, 但文稿電腦化之後, 手寫的需求大幅降低. "寫"的美感卻已喪失.
而且簡體字的認知集合比較小, 學簡體字的看傳統中文(traditional Chinese)有相當程度的困難, 但學傳統中文體系再去看簡體中文, 通常一點困難也沒有. 不好學, 關聯性差, 沒有美感, 與歷史斷鏈, 講白一點, 廢物. 今天哪邊出土了個古籍, 不用太久遠, 拿給一般人看看不懂..真是笑話.

3) 中文的同音字非常多, 拼音文字在中文完全不適用, 字/音分離是歷史長期演化的結果, 用羅馬拼音, 美其名是讓外國人容易學習, 事實上叫狗屁不通, 外國人常拿ching, chong, cheng, chang開中文玩笑, 用自己的長遠發展體系, 才是有自信的表現, 也才真正有效率, 不論是對外國人或本國人.

簡體字和拼音化是個人最厭誤的兩個東西, 因為文字是文化的基礎, 篡改動搖這個基礎, 長出來永遠是歪的.


台北会社員 wrote:
我猜...但仍是「猜」:除了掃盲之外,還有另外一層用意:為中文拉丁化鋪路。...(恕刪)

以前曾經在大陸看過羅馬拼音的招牌
還有整篇字都是羅馬拼音,完全看不懂
一件事只要實施的夠久夠徹底
它的結果是非常玄的,不能以常理度之
steven.yo wrote:
以前曾經在大陸看過羅...(恕刪)

漢語拼音其實就是類似台灣的注音符號
只不過用羅馬字母替代而已
以前我們在電腦上打字是用五筆輸入法,現在基本上都是拼音
你說的那一句話,用漢語拼音打出來就是這樣:

yiqian cengjing zai dalu kanguo luomapinyin de zhaopai ,
haiyou zhengpianzi doushi luomapinyin,wanquan kan budong,
yijianshizhiyao shishide goujiugouchedi,
ta de jieguo shi feichang xuan de,buneng yi changliduzhi

當然,我打的這段拼音不完整,因為還有聲調沒打上去,我不知道該如何打

很多台灣人第一次到大陸,看到這些羅馬字母都以為是英文,然後哈哈大笑!
翻譯三原則 信,達,雅

樓主說一份公司文件給大陸商業翻譯翻的很爛
進而批評大陸的電影片名翻譯
結果整串都在討論電影片名翻譯
然後樓主說台灣電影片名翻譯是為了市場包裝

原本要批的不是大陸翻譯把樓主公司的文件翻譯的很爛嗎?
我不知道樓主公司的文件原本的語言是什麼,看樓主id似乎是日文
如果是日文
大陸有些人及團體在翻譯日本ACG及日劇上面頗有心得,也很會變通
不太像樓主說的那樣
但不管怎樣
都快比台灣人要強多了


樓主不錯
很有修養!!!
值得關注!!!
就是這個例子確實舉的不是怎麼太恰當!!!
一樣啦、、電影好看就行、名字和內容別差的太大就好!!!!

tyyan2 wrote:
很多台灣人第一次到大陸,看到這些羅馬字母都以為是英文,然後哈哈大笑

那你看到捷運忠孝復興,忠孝敦化站,MRT zhongxiao dunhua,zhongxiao fuxing,一定笑到不行,台灣政府竟盜用大陸漢語拼音
Kao0911 wrote:

我不知道樓主公司的文件原本的語言是什麼,看樓主id似乎是日文
如果是日文...(恕刪)


您還可以回頭看看我原來貼出來的文章內容。那種翻譯出來的中文,只可能是從歐美文字翻來,不是日文。

日文有日文的味道。

在mobile01混到今天,混得讓人不認識我,還要由我的id猜我「可能是有日文背景」,也是小可白混了。

以下是鄙人的拙譯,交個朋友:

《買春,買來了我的春天》


台北会社員 wrote:
1、將電子郵件用於合適的目的 - 當有疑惑時,直接打電話
2、「抄送」是XXX公司所排斥的,不是他的規定
3、通過電話而不是電子郵件交談
4、使用「聊天」提出緊急但不重要的信息請求

我很好奇,單就中文翻譯內容,原文(如果是英文)應該是國高中程度的英文,不必花錢翻譯吧,而且美國電影片名都很簡單,例如Top Gun,the day after tomorrow,應該很多人幼稚園,小學就會了,實在沒有翻譯的必要,翻了只會讓人更不想看

ronnyshiny wrote:
我很好奇,單就中文翻譯內容,原文(如果是英文)應該是國高中程度的英文,不必花錢翻譯吧...(恕刪)


這位看官有所不知,因為原始文件是一大疊,所以才央人翻譯。重點不是於它的「難」,而是在於它的「多」。

「中文書看不懂,想回頭來看原文」的經驗,我們都有過(我們也是台灣無良翻譯的受害者)。

有些看官誤會我「全面指摘大陸翻譯水平不佳」,不是這個意思。大陸有大陸的病徵,台灣有台灣的病徵。而大陸的明顯病徵之一,就是「照本宣科」地直翻。有這種感想的,不只我一人,我的本家、台灣資訊書籍的譯者侯杰先生,也說過同樣的話。

台灣適合翻譯文藝氣息濃的文章,實用學術,還是大陸更準確系統一些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