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1059 wrote:
简体化和字母化,从使用上来说提高了使用效率。
比如用拼音打字和注音打字,效率就差很多。
效率有很多方面.
1) 打字效率, 這個是拼熟悉程度
2) 學習效率, 簡體字由於許多字的關聯性及間架被破壞, 許多研究結果顯示, 學習、記憶的效率都比較差. 唯一的優勢是"寫"的速度, 但文稿電腦化之後, 手寫的需求大幅降低. "寫"的美感卻已喪失.
而且簡體字的認知集合比較小, 學簡體字的看傳統中文(traditional Chinese)有相當程度的困難, 但學傳統中文體系再去看簡體中文, 通常一點困難也沒有. 不好學, 關聯性差, 沒有美感, 與歷史斷鏈, 講白一點, 廢物. 今天哪邊出土了個古籍, 不用太久遠, 拿給一般人看看不懂..真是笑話.
3) 中文的同音字非常多, 拼音文字在中文完全不適用, 字/音分離是歷史長期演化的結果, 用羅馬拼音, 美其名是讓外國人容易學習, 事實上叫狗屁不通, 外國人常拿ching, chong, cheng, chang開中文玩笑, 用自己的長遠發展體系, 才是有自信的表現, 也才真正有效率, 不論是對外國人或本國人.
簡體字和拼音化是個人最厭誤的兩個東西, 因為文字是文化的基礎, 篡改動搖這個基礎, 長出來永遠是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