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的很好
但有人是來討戰的
聽不進去
peg0083 wrote:
為什麼會用英文?重要原因之一是因為99%重要的國際論文,期刊,研討會都是英文。藥名,病名,症狀及診斷的專有名詞也都是用英文,所有新版的醫學教科書也是全英文,有沒有中文的教科書翻譯本?有,數量少,翻譯參差不齊,而且普遍落後5-10年,如果你的醫師是只念中文書,你應該要認真考慮換一個醫師看。
至於病例可不可以翻譯,當然可以,一般簡單的高血壓糖尿病咳嗽流鼻水都不是問題,問題是有很多病名診斷或藥物根本無法照翻。
因為99%的醫師受的訓練是純英文體系的,有些名詞翻成中文的有共識,有些卻沒有,在病例要求精確不至於讓其他醫師誤判的情況下,目前使用英文書寫病例有其必要。
另外名詞翻譯的部分要誰來做?台灣?創了一套體系結果全世界只有台灣醫師看得懂的病例,還是抄大陸用簡體字,至少多十億人會用?美國人為何可以拿到英文病歷,因為那是世界通用語言,世界級的醫學會研討會大家都講英文。要是哪天我們把繁體字推廣成世界共通語言,醫師會很樂意打中文的。
當然真的硬要改病例成純中文也可以,麻煩請從醫學系大一學生重新設計教材,改變這整個醫學教育的體制,再花上10年改革,另外得忍受看門診時醫師都花在慢速中文打字時間超過抬頭看病人的時間,我想信只要立法規定醫師不打中文就罰錢,一定是可行的。
舉例:一般最常見的止痛藥『acetaminophen』的中文是『對乙醯氨基酚』, 『ibuprofen』的中文是『異丁苯丙酸』請自行測試打中文需花費選字的時間, 以及確認在台灣醫學教育下的醫師真的看得懂中文在寫什麼。
以上言論有點偏激,但是在講求精確以及速度的情況下,目前英文病例的確是首選,不過醫院也有在實行『住院治療計畫書』,列為評鑑項目之一,以『中文』條列式的方式,告知病患住院的診斷,治療的方案,替代方案以及相關的風險,我相信已經可以提供絕大多數病患需要的資訊,剩下的部分還是多與醫師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