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理所當然,卻困難重重的事,美國人會拿到中文病歷嗎


說的很好
但有人是來討戰的
聽不進去

peg0083 wrote:
為什麼會用英文?重要原因之一是因為99%重要的國際論文,期刊,研討會都是英文。藥名,病名,症狀及診斷的專有名詞也都是用英文,所有新版的醫學教科書也是全英文,有沒有中文的教科書翻譯本?有,數量少,翻譯參差不齊,而且普遍落後5-10年,如果你的醫師是只念中文書,你應該要認真考慮換一個醫師看。
至於病例可不可以翻譯,當然可以,一般簡單的高血壓糖尿病咳嗽流鼻水都不是問題,問題是有很多病名診斷或藥物根本無法照翻。
因為99%的醫師受的訓練是純英文體系的,有些名詞翻成中文的有共識,有些卻沒有,在病例要求精確不至於讓其他醫師誤判的情況下,目前使用英文書寫病例有其必要。
另外名詞翻譯的部分要誰來做?台灣?創了一套體系結果全世界只有台灣醫師看得懂的病例,還是抄大陸用簡體字,至少多十億人會用?美國人為何可以拿到英文病歷,因為那是世界通用語言,世界級的醫學會研討會大家都講英文。要是哪天我們把繁體字推廣成世界共通語言,醫師會很樂意打中文的。
當然真的硬要改病例成純中文也可以,麻煩請從醫學系大一學生重新設計教材,改變這整個醫學教育的體制,再花上10年改革,另外得忍受看門診時醫師都花在慢速中文打字時間超過抬頭看病人的時間,我想信只要立法規定醫師不打中文就罰錢,一定是可行的。
舉例:一般最常見的止痛藥『acetaminophen』的中文是『對乙醯氨基酚』, 『ibuprofen』的中文是『異丁苯丙酸』請自行測試打中文需花費選字的時間, 以及確認在台灣醫學教育下的醫師真的看得懂中文在寫什麼。
以上言論有點偏激,但是在講求精確以及速度的情況下,目前英文病例的確是首選,不過醫院也有在實行『住院治療計畫書』,列為評鑑項目之一,以『中文』條列式的方式,告知病患住院的診斷,治療的方案,替代方案以及相關的風險,我相信已經可以提供絕大多數病患需要的資訊,剩下的部分還是多與醫師溝通。
怎麼沒有人嫌樂譜不是寫宮、商、角、徵、羽........
-= 散仙 =-
病例不是給病人看的,是醫生自已記錄用的,想知道病情可以跟醫生討論。
二來,英文是較多國家的通用語言。
某貓的生命三元素:書、咖啡、碳水化合物。

finalheaven wrote:
說的很好但有人是來討...(恕刪)


有人是來討戰的,聽不進去。 +1

病人要知道自己生什麼病,
有告知同意書、診斷書、病摘..等等都有中文的。

病人想要知道自己生病治療過程,
所以醫師應該要全部中文化來寫病歷。
那我想知道我搭飛機全程的飛行過程,
可不可以請機長跟塔台全程中文化對答記錄。
不信任醫生,就別看醫生
關心健康的人,會詳細了解自己的病情,絕對不是透過病歷

不管用什麼語言
都是在意的人會去了解
不在意的人根本不會去了解
就算用法文俄文,我也無所謂
這些邏輯,在美國,絕對不通

美國人認為病歷寫英文理所當然
難道
美國人回接受中醫病歷用中文?

你用相同的理由跟美國人說,中文病歷就是要用中文

美國人會跟你說
不懂英文,別來美國當醫生
管你中醫來自於中國

不用英文,請走人

反對我的人,想想美國人為麼要求英文病歷?
美國人,自己也想知道自己生什麼病

不是只有台灣人想知道自己生什麼病



blood0819 wrote:
不信任醫生,就別看醫生
關心健康的人,會詳細了解自己的病情,絕對不是透過病歷
不管用什麼語言
都是在意的人會去了解
不要扣帽子不要扣帽子

不是每個人都如你不想知道自己生什麼病

討論問題,不是就是討戰的
不要扣帽子

就事論事


醫生,寫中文病歷,一點難度都沒有
為何不寫?

或是

病人如果要求的話,為何不寫


邪惡小多 wrote:
有人是來討戰的,聽不進去。 +1
病人要知道自己生什麼病,
有告知同意書、診斷書、病摘..等等都有中文的。
病人想要知道自己生病治療過程,
從病歷開始中文化

先說自己為何不做

不要一直說別人

醫生
為何不寫中文病歷
明明毫無困難,卻故意以語言建立自己的高牆

醫生要語言的高牆保護

病人呢?
病人不用保護嗎?

到底醫生、病人,誰是弱勢,誰是弱勢?

醫生犯錯,面對就好
擔心自己一輩子一次的錯
一點肩膀都沒有

到底是醫生要被保護?
還是
病人要被保護?


cchangg wrote:
怎麼沒有人嫌樂譜不是...(恕刪)

cchangg wrote:
怎麼沒有人嫌樂譜不是寫宮、商、角、徵、羽........
我是比較偏向醫院應該要應病人的要求提供中文的病歷摘要
畢竟並非人人都會去要求看病歷中文的說明,
日常醫生看診病歷仍以所學的原文來紀錄會比較恰當。

因為病歷本身是對病人病史的描述與治療、用藥過程及醫生建議的處置及護理人員的日誌,
一切必須要以正確精準紀錄及快速理解為優先考量,
應該以醫生所熟悉的原文為主,除了方便醫生、醫護的紀錄與理解外,
對病情的描述也會更精準。

病歷中許多專有名詞包括藥名、病名、症狀,說實話即使英文很好的人也不一定會懂,
如果要將整本病歷用中文紀錄,先不論醫生能不能翻譯成中文〈或說電腦翻譯精不精準〉,
即使將病歷全中文化病人應該也看不懂,因為有太多專有名詞我們平常不會接觸到。

畢竟醫學是西方的科學,許多專有名詞根深蒂固,要改變這習慣前要先確立必要性及所會付出的代價。

例子1:對懂中文的我下面的中文跟英文一樣我都看不懂。
麩氨基酸草醋酸轉氨基酵素?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se 〈GOT〉?
對乙醯氨基酚?acetaminophen?

例子2:緊急病人推進急救,醫護人員說哪種語言會比較快速及精準?

Vf DC Shock 200J, CPCR, Amiodarome 300mg

心室顫動 直流衝擊 200J,心肺腦復蘇術,臟得樂注射液 300mg
jsmz wrote:
不要扣帽子不要扣帽子...
醫生,寫中文病歷,一點難度都沒有
為何不寫?...
(恕刪)


說的好!
如果一點難度都沒有,為什麼不寫?
前面也有人說了,
因為寫中文病歷,困難度很高而且問題很多,所以醫師不這樣寫。

要知道得了什麼病,
有診斷證明、病摘、告知同意書等等都是中文的,
要知道診療紀錄,即使是英文,
症狀、處置、用藥都是有固定的記錄方式,
有疑問可以問問醫師,
真的有爭議也可以自己找信得過的醫療人員。

為了讓病人以中文即時知道治療過程,
(即使病人大部分沒有太多醫學知識能消化),
而增加臨床醫療溝通的危險,
或者是讓台灣醫療自成一個系統與國際脫鉤,
我認為是不合理的。

這些前面都有人說過了,
溝通是從相互理解開始的,
表達自己意見時,也應該要能聽聽不同立場人的聲音。

祝您新年快樂。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