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早期的網路數據機

還記得當年為了要去BBS抓GIF檔(應該很多人都抓過吧!!),JPEG團隊剛創立,所以JPG檔的應用非常少,就為了抓GIF電話費一個月居然快六七千,誰叫Modem慢呢,現在回頭想想,自己好呆喔
ADi誠洲收起來嚕~

記得以前還會看到他們的公司車

超像大明中學的校車啦~

似乎是因為作apple的產品因票期過久加上品質問題所以週轉不過來吧?(以前經理說的)

RD我回來了,繼續傷害我的眼睛~
記得56K剛出來時, 我跟幾個朋友還殺去光華體驗 "56K飆網"
老闆還說一首歌幾十分鐘就下載完成, 一張專輯一個晚上就能完全下載,
當時可是"必敗"的御品,

回想起... 蕃薯藤, 56k, ICQ 真是神奇的年代~



哈~ 之前說錯了, 小弟數據機不是阿拉法特, 是"阿爾卡特"

Snow wrote:


USR是機械公敵...(恕刪)


usr 的卻是 機械公敵裡的
機器戰警 是ocp 而且嚴格來說 機器戰警 不算機器人 算是機械生化人


yeu007 wrote:
還記得當年為了要去B...(恕刪)


勾起了 我那收圖的時代阿 好懷念 阿

還記得剛換 adsl 時 一開圖 好快喔 十幾張一下都開好了
感動的快哭了
之後就變成p2p的年代了
又覺得寬頻不夠用

awhite wrote:
記得56K剛出來時,...(恕刪)


真是懷念 icq 阿
記得當時天天都在用icq
不過現在好像沒人在用了
自從被買走後 就沒人要用了
剛剛特別去下 icq來用
一開啟 以前的帳號 居然只有一個人在線上

說到 番薯籐 我也想了奇摩網 kimo

還有56k modem (魔電)
我還有兩台 都是 rockwell的
一台adsl是 3com的
現在發現家里沒在用的modem還有三四台



-MODENIA-
有圖有真相... 現在還在服役中
用來收發傳真的

我也有這台,目前正在當我的傳真機,雖然用到數據機上網很少,可是我備用網路第二個選擇。
我的第一台是1200bps,同學送我的,因為他升級到2400bps了........記得他那時團購買8000大洋
檔案傳輸的協定記得最快的有x,y,z modem,再上去好像就沒有了開發了
直到後來Hinet開放才升級到14400bps
我是那時候Hinet的第一批用戶,固定IP,帳號是XXX@ms1.hinet.net

唉,開始話當年就該發現自己老了

呆.宇 wrote:
不知道我有沒有記錯我...(恕刪)


我以前是開發modem chip的!

modem上用的壓縮叫做V.42bis, 在28.8k前的modem就有用了. modem的速度可以突破33.6K是因為局端後段改走數位, 而且他是非對偁, 只有下載提升, 上傳最快還是只有33.6.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DannyHwang wrote:
modem上用的壓縮叫做V.42bis, 在28.8k前的modem就有用了...(恕刪)

其實還有MNP5,這個也是壓縮。

V.42和MNP4是Error correction,V.42bis和MNP5是再加上Data Compression。

28.8K/33.6K這個速度極限,其實還是和shannon limit有關。後來的DSL技術能夠提高到Mega bps等級,其實還是靠調變技術和DSP的成長,而且還會受制於距離。聽說ADSL2+/ADSL2++/VDSL/G.SHDSL bis大概是銅線傳輸的最後戰場了,接下來大概就是FTTB,"last mile"才會繼續用銅線(ADSL+/++/VDSL/Ethernet)。如果到FTTH的時代,銅線大概只剩下特殊應用,例如ATM和銀行連線之類的應用,或是價格敏感的應用。

WiMAX或UWB如果真的有起來,銅線應用可能會更緊縮。通訊,越來越不好玩了。去年和今年,國內已經有幾家吹熄燈號或調整組織了。
Snow wrote:
印象中早期56kbps剛出的時候,還分成k56flex和X2兩個陣營,
前者好像是Rockwell的,但是因為弄出來的modem便宜,所以好像比較主流,
後者是US Robotics的,但是東西貴所以市佔率......


在X2陣營這邊,US Robotics只能算是晶片應用商,後面真正在主推的是TI(德州儀器),而且不止US Robotics使用過這顆晶片,致福也曾經用過,但效過實在不佳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