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ika wrote:
同意!但以一般的上班...(恕刪)


體脂肪29也有點高了吧
大一的時候11..
現在是13..
FM2 GX1 D80 D80 D810 生命的足跡 紀錄中

annallen wrote:
體脂肪29也有點高了吧
大一的時候11..
現在是13..


我知道非常高啊~ 不然我何須加倍努力運動??
什麼時候有全盤否定運動的好處了?

只是說--

1. 不要把減重的希望寄託在運動上。因運動而減掉的體重數常是個謎。

2. 運動過量的定義,依個人身體狀況而讓氧化壓力堆積的情形不同。而有些人的加倍努力運動,也真的會讓身體的氧化壓力加倍努力堆積,這時候別忘了攝取一些抗氧化劑。

3. 現代人的缺乏運動,本就可以經由生活習慣的調整來讓身體活動量增加。比方說:通勤改騎腳踏車轉捷運、走到車站不搭接駁小巴搭捷運、開車的人把車停遠一點、有事要問同事直接拿著文件紙筆走去找他問清楚,不要用mail問、能站不要坐、能坐不要躺、上超市購物時不要推車,用手提籃子(不但能讓你省錢,也能因負重而加速熱量的消耗)、將走路的速度提高兩倍,而且不要彎腰駝背…等,隨便一說,就有好多好多可以消耗熱量的方法。

4. 刻意的安排所謂運動、健身時段,若會造成當事人的壓力,其實那反而會真的讓這個運動完全沒好處,跟因為要預防骨質疏鬆症強迫自己喝並不喜歡的牛奶,心理壓力的累積會抵銷這件事的好處。

5. 這本書叫做「瞎吃」
各位可以參考看看,就知道我們吃的,常常比我們想像/需要多出很多。
或許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同樣天天有聚餐或應酬,我們體重往上一直飆,隔壁的同事看他什麼都吃,好像也沒聽他特別有運動,他怎麼都沒什麼改變…
我身邊的男人好像都有點怕我… 不過話又說回來,好像每個人都有點怕我 :$

miel wrote:
1. 不要把減重的希望寄託在運動上。因運動而減掉的體重數常是個謎。


相反地, 各種運動都可查到可量化的卡路里消耗數據, 甚至上跑步機上依體重及運動強度及心跳計算,
都可得到非常清楚的數據.

我個人就有非常好的運動經驗, 在我還沒真正大量運動前, 我通勤時真的可說是2分鐘入睡,
開會也很沒精神, 而開始慢跑及重量訓練後, 這些症狀都消逝了, 連坐姿過久造成腳部血液循環
不良的問題也都改善了! 而缺乏運動造成的嗜睡其實是身體缺氧造成, 卻不是睡眠不足, 運動
可有效增加心肺機能及血液循環.

miel wrote:
為什麼同樣天天有聚餐或應酬,我們體重往上一直飆,隔壁的同事看他什麼都吃,好像也沒聽他特別有運動,他怎麼都沒什麼改變…


這有幾個可能原因:
1. 他吃飯有避開油炸及脂肪等高熱量食物.
2. 他有常態運動, 所以體脂率低(肌肉比例高), 所以基礎代謝率高於沒有常在運動的人
3. 很多人運動是不會掛在嘴邊的
4. 他的消化吸收能力較差(所謂排骨型, 天天吃炸雞排都不會胖的)
回 matika:

不要因為發文的人, 是你討厭的 dearjohn, 就認定該見解 "都是 " 錯誤的.

就好像節食跟運動, 與花錢跟賺錢的關聯性是一樣的.

有些人月入百萬, 卻永遠不夠花,
那是代表很多消費其實是不必要的, 而且多半都是自由意識下浪費的.

同樣地,
少吃東西的經濟效益, 遠比運動的經濟效益來得大.
很多只要是習慣的改變, 做的事情其實比你刻意去運動來得多.

其實減少熱量攝取比運動重要, 是寫在教科書裡面的話.
當然對於根深蒂固, 認為運動很重要的你來說, 一時間真的很難接受.

不過前面網友也有說, 西方人做的運動其實比東方人多很多,
但是就是因為吃了太多高熱量的食物, 以至於肥胖還是比東方人多.
Artige Kinder fordern nichts. Artige Kinder kriegen nichts.
miel wrote:
什麼時候有全盤否定運...(恕刪)


1. 要減重本來就是要靠運動 + 飲食,光靠節食減掉的體脂肪才真的是個謎。

2. 真正需要減重 + 減掉體脂肪的人,光靠平常走路之類的活動,成效有限。

3. 胖瘦跟體質、飲食、生活習慣、遺傳都有關係。隔壁的同事跟你一樣天天應酬,外觀卻沒什麼改變,不代表他的體脂肪低。你知不知道台北市路上有多少體脂肪高的瘦子。

沒人說只靠運動就算大吃大喝也能減肥,培養「適度的運動習慣」對健康有益,就跟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一樣啊,這有啥好爭的。

dearjohn wrote:
不要因為發文的人, 是你討厭的 dearjohn, 就認定該見解 "都是 " 錯誤的.


to dearjohn, 你想太多了.

對我而言, 你並不是討厭的人, 而是固執的人.

而且我都是就事論事, 不是針對個人..

在網路上的言論, 每天有千百個人在看, 所以多少要負點責任,
而不是"想當然爾"就發出去, 如果有人照作而有不良影響怎麼辦?

正如同網路上一直很流行"澱粉禁斷"減肥, 但事實是傷身的作法,
但很多人仍然散佈這個減肥方式..

對於熱量的攝取, 比較白話的說法就是:

個人造業個人擔..

明明自己是易胖體質, 又愛美食(就是我啦), 就要有本事用運動把它消耗掉,
否則就是會長出肥肉, 這是現世報.

當然也有人會選擇不吃大餐, 那他也就不需要像前者那麼多的運動來消耗熱量.
dearjohn wrote:
不過前面網友也有說, 西方人做的運動其實比東方人多很多,
但是就是因為吃了太多高熱量的食物, 以至於肥胖還是比東方人多.


這裡可能容易潛藏sampling bias哦
因為做很多運動的西方人 跟肥胖的西方人 不見得有交集
matika wrote:
to dearjoh...(恕刪)在網路上的言論, 每天有千百個人在看, 所以多少要負點責任,
而不是"想當然爾"就發出去, 如果有人照作而有不良影響怎麼辦?</>

這才是道地的親愛的風格.

少了這一味就不是親愛的了.

我馬上證明給你看

親愛的,其實減少熱量攝取比運動重要, 是寫在教科書裡面的話.
是哪一所學校的教科書上面寫的呢?
如果不服,那也可以,等你當01老闆你想怎麼作都可以。
matika wrote:
相反地, 各種運動都可查到可量化的卡路里消耗數據, 甚至上跑步機上依體重及運動強度及心跳計算,
都可得到非常清楚的數據.


1. 如果像這樣:舉例
快步走(6.0公里/小時) 4.4卡/每公斤消耗熱量
假設我50公斤*4.4=220 Kcal消耗/小時
那我寧願蛋糕(約250 Kcal)少吃兩塊,這就是所謂的「經濟效益」。
這些部分我前一陣子才剛跟系上的老師進行過討論。

2. 承上,所以教科書上會寫,「減少熱量攝取對控制體重方面有相當重要性」,而不會把運動當成控制體重的主角。

3. 不是我對運動有偏見,應該不是只有我吧,也有其他人在運動上想到的都是不愉快的經驗吧。所以我怎麼也不可能去贊成要特意去作什麼運動,而希望能夠在生活習慣上多加改善,以較慢的進度,達成較持續的結果。
「在我還沒真正大量運動前, 我通勤時真的可說是2分鐘入睡,開會也很沒精神」← 我個人則是在調整飲食結構之後就在這些方面達到改善,希望能夠經常提醒自己「不餓了就不要再吃」。
當然上述的說法,對於根深蒂固認為運動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人,一定很難接受的。

4. 「你知不知道台北市路上有多少體脂肪高的瘦子。」←我知道啊,大家身邊多少有一兩個朋友是這種的啊,但是基本上還是出在當事人的攝食結構上,跟對方運不運動的關係不是那麼大。
實際上在觀察這些人的時候,有發現他們蠻愛澱粉質食物的,由於澱粉類的產熱效應較高,一時間消耗不掉一定會在體內累積起來變成脂肪。因此最近也有人在研究,我們一般在營養學上告訴大眾一天要攝取6~11份(沒有特別說一般人都會吃到很多精緻的)的炭水化合物(1份約70 Kcal)的份量是不是太多了。
我身邊的男人好像都有點怕我… 不過話又說回來,好像每個人都有點怕我 :$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