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品德修養
中醫:養身救命
道家:追求長生不死(肉身不死)
佛教:靈性不滅(法身)
中醫發明經由內證(觀),得知體內的五臟六腑(臟象學說)和十二正經和八奇經(經絡學說),直到16世紀(明朝時)西方有解剖學到19世紀末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得知中醫所言不假。
道家藉由靜坐,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大小周天將氣的循環路線予以抽象化。
佛教:世尊在十幾歲時,就通曉五明四吠陀,29歲出家修行藉由禪定悟得三明(天眼明、宿命明、漏盡明)和四諦(苦、集、滅和道)與十二因緣(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證得無上正等正覺,而成為佛陀。
佛教的時間和空間觀(十法界眾生)是很長很大的,要以科學的方法去測量驗證有其難度,唯有實證才能得知佛陀所言是否虛假,如何實證不是只看佛經而是要用禪定的方法去實做。
世尊由戒是止惡修善,依戒生定;定(禪定)是息緣靜慮,依定發慧;慧是破惑證真,依慧成佛。世尊藉由禪定開發智慧與想法,把所悟到的告訴身旁的弟子,才有佛經的產生。
angra1211 wrote:
釋道醫儒本一家,因為一樣是人,只有天資聰穎駑鈍的差別,
儒家:品德修養
中醫:養身救命
道家:追求長生不死(肉身不死)
佛教:靈性不滅(法身)
中醫發明經由內證(觀),得知體內的五臟六腑(臟象學說)和十二正經和八奇經(經絡學說),直到16世紀(明朝時)西方有解剖學到19世紀末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得知中醫所言不假。
道家藉由靜坐,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大小周天將氣的循環路線予以抽象化。
佛教:世尊在十幾歲時,就通曉五明四吠陀,29歲出家修行藉由禪定悟得三明(天眼明、宿命明、漏盡明)和四諦(苦、集、滅和道)與十二因緣(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證得無上正等正覺,而成為佛陀。
佛教的時間和空間觀(十法界眾生)是很長很大的,要以科學的方法去測量驗證有其難度,唯有實證才能得知佛陀所言是否虛假,如何實證不是只看佛經而是要用禪定的方法去實做。
世尊由戒是止惡修善,依戒生定;定(禪定)是息緣靜慮,依定發慧;慧是破惑證真,依慧成佛。世尊藉由禪定開發智慧與想法,把所悟到的告訴身旁的弟子,才有佛經的產生。
其實五明四吠陀,用大家聽得懂的中文講一下

文字音韻、數學曆法、自傳寫作、演辯社、唐詩宋詞元曲、詩書易禮樂春秋

禪定是向誰學的?
答案是"外道" 
是向 數論派 先學到 無所有處。然後學到 非有想非無想
- - -
也就是說 ... 譬喻成孔子,是最佳譬喻

孔子的老師是不是道家的老子,一直很難說清楚

然而道家是不是仙家、亦或是不是 眾神滿天飛舞的 道教?

不知道 道家的老子 看到今天的「泛」道教,會不會流眼淚

- - -
這裡我會這麼說

歷史上、各國之中的《老師們》都明擺在那裡了,要以哪種為師
或者說是〔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就看自己願意怎麼學、怎麼做了 ...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